汪 薇,李翠仁,馮衛(wèi)華,白衛(wèi)東
(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輕工食品學院,廣東廣州510225)
花生食品安全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
汪 薇,李翠仁,馮衛(wèi)華*,白衛(wèi)東
(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輕工食品學院,廣東廣州510225)
花生富含油脂、蛋白質和諸多天然保健成分,是廣大消費者十分喜愛的食品,但由于存在黃曲霉毒素、重金屬、生長調節(jié)劑以及農藥、化肥污染等問題,花生食品的安全問題日益受到人們關注。本文針對花生食品安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應對對策。
花生,食品安全,現(xiàn)狀,問題,對策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生產國和出口國,花生在國民經濟發(fā)展和對外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1-2]。花生中含有約50%優(yōu)質植物油和26%優(yōu)質蛋白質,營養(yǎng)豐富,風味誘人,特別是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鋅以及維生素E、白藜蘆醇、β-谷醇、輔酶Q等天然功能成分,可預防心血管病、腫瘤和糖尿病,且健腦、益智、防衰老,是廣大消費者十分喜愛的營養(yǎng)保健食品和榨油、食品加工和醫(yī)藥等產業(yè)的重要原料。但是,目前不良的花生生產技術和管理導致產品受到黃曲霉毒素、生長調節(jié)劑、重金屬與環(huán)境中殘留的農藥等的污染,導致這些致癌、致畸、致毒的因子超標,不僅危害人身體健康,且對花生生產、加工、消費和出口創(chuàng)匯等造成了嚴重影響,花生的安全生產問題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1.1 黃曲霉毒素污染
黃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黃曲霉菌(Aspergillusflavus)和 寄 生 曲 霉 菌(Aspergillus parasiticus)生長繁殖過程中的次生代謝產物,對人和動物具有很強的致癌作用。黃曲霉菌可侵染花生、玉米、棉花、向日葵等多種作物,其中又以花生和玉米較易感染。花生中常見的黃曲霉毒素主要為B1、B2、G1、G2,其化學結構如圖1所示,其中以B1毒性最強、產毒量最大[3-4]。
圖1 主要黃曲霉毒素的化學結構[5]
1.1.1 AFT基本特性 黃曲霉毒素是霉菌毒素,是一類結構相似的化學物質,都有一個糠醛呋喃結構和一個氧雜萘鄰酮(香豆素)結構;前者與毒性和致癌性有關,后者則加強了前者的毒性和致癌性。正因如此,世界各國及地區(qū)對食品中黃曲霉毒素的最高允許含量進行了規(guī)定,如表1所示。
黃曲霉毒素B1、B2為甲氧基、二呋喃環(huán)、香豆素、環(huán)戊烯酮的結合物,在紫外線下,發(fā)藍色熒光;黃曲霉毒素G1、G2結構為甲氧基、二呋喃環(huán)、香豆素、環(huán)內酯的結合物,在紫外線下發(fā)綠色熒光。黃曲霉毒素的相對分子量為312~346,在水中的溶解范圍為10~20mg/L,易溶于油,可大量溶解于氯仿、甲醇、乙腈、二甲基亞砜等中等極性的有機溶劑中,但不溶于石油醚、己烷和乙醚中。一般在中性溶液中較穩(wěn)定,但在強酸性溶液中稍有分解,在pH9~10的堿性溶液中分解迅速,同時易被強氧化劑分解。其純品為無色結晶,耐高溫,黃曲霉毒素B1的分解溫度為268℃,紫外線對低濃度黃曲霉毒素有一定的破壞性。
表1 世界各國及地區(qū)對食品中黃曲霉毒素的最高允許含量[6]
1.1.2 AFT的毒性及作用機理 AFT是一種強烈的肝臟毒素,對肝臟有特殊親和性并有致癌作用。它主要強烈抑制肝臟細胞中RNA的合成,破壞DNA的模板作用,阻止和影響蛋白質、脂肪、線粒體、酶等的合成與代謝,干擾動物的肝功能,導致突變、癌癥及肝細胞壞死。同時,飼料中的毒素可以蓄積在動物的肝臟、腎臟和肌肉組織中,人食入后可引起慢性中毒。
AFT中毒后,主要表現(xiàn)為肝小葉中心壞死,膽囊水腫,黏膜下肌層和漿膜下積液,常因嚴重肝臟出血而死亡。AFT能抑制磷脂及膽固醇的合成,影響脂類從肝臟的運輸,使脂肪在肝臟內沉積,引起肝肥大。在家禽中毒早期肝臟先萎縮,隨著時間的延長,脂肪在肝臟沉積并出現(xiàn)明顯的肝增大。
1.1.2.1 急性和亞急性中毒 各種動物對AFT的敏感性不同,其敏感性依動物的種類、年齡、性別、營養(yǎng)狀況等而有很大的差別。短時間攝入AFT量較大時,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體重下降、生長緩慢、繁殖能力降低,產蛋或產奶量減少。中毒病變主要在肝臟,迅速造成肝細胞壞死、出血以及膽管增生等。關于AFT的中毒機理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1.1.2.2 慢性中毒 持續(xù)攝入一定的AFT,AFT與核酸結合可引起突變而表現(xiàn)為慢性中毒,使肝臟出現(xiàn)慢性損傷,生長緩慢、體重減輕,肝功能降低,出現(xiàn)肝硬化。
1.1.2.3 致癌性 實驗證明許多動物小劑量反復攝入或大劑量一次攝入都能引起癌癥,主要是肝癌。有足夠的證據表明,AFT是人類的致癌物質之一。根據計算,黃曲霉毒素B1致癌力為二甲基偶氮苯的900倍,比二甲基亞硝胺誘發(fā)肝癌的能力大75倍。
花生的生長環(huán)境、品種類型、營養(yǎng)狀況等都會影響到黃曲霉的侵染進程。其中,影響黃曲霉菌侵染和產毒的首要因素是花生生育后期的干旱。其次,損傷的莢果比完好莢果黃曲霉毒素含量高。第三,莢果的成熟度即收獲早晚也是影響黃曲霉毒素侵染程度的因素,延遲收獲的花生黃曲霉感染率通常比適時收獲的高20%~30%[7]。另外,在不同的貯藏時間和貯藏條件下,花生感染黃曲霉的程度不同:貯藏2~4年花生種子的產毒量顯著高于貯藏不足1年的種子,且貯藏環(huán)境對黃曲霉產毒有很大影響[8]。貯藏溫、濕度適宜,花生極易受黃曲霉侵染,從而產生AFT。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的高溫高濕氣候條件十分有利于黃曲霉的生長繁殖和毒素的產生[9]。
1.2 生長調節(jié)劑污染
為控制高產高肥花生的徒長問題,我國花生生產上較多地使用生長調節(jié)劑,如乙烯利、矮壯素、萘乙酸[10]和丁酰肼(比久)等等。其中,丁酰肼對花生的污染比較突出。丁酰肼是廣譜性琥珀酰肼類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可抑制內源激素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從而抑制新枝徒長,縮短節(jié)間,增加葉片厚度及提高葉綠素含量。目前,花生中丁酰肼已成為繼黃曲霉毒素后又一重要污染源。但丁酰肼在花生中的殘留量的研究還比較少,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主要花生進口國先后規(guī)定了丁酰肼的殘留限量,其中日本、韓國規(guī)定花生中不得檢出丁酰肼[4],澳大利亞規(guī)定花生中丁酰肼最大殘留量不得超過20mg/kg[11]。
1.3 農藥殘留污染
氣候高溫多濕的地區(qū),有利于病蟲草害的滋生和危害。在花生整個生長過程中,為防治病蟲草害,生產上使用了各種不同種類的農藥,如多菌靈、百菌清、涕滅威、甲胺膦等,以及各種除草劑。我國花生大量使用的農藥有60多種,其中40%~50%殘留于土壤中[8],必然造成產品、土壤和水體的污染,我國花生中農藥殘留的限量標準如表2所示。
1.4 重金屬污染
目前最主要的重金屬污染是鎘、鉛、鉻污染。據研究,重金屬鎘在人體內含量超標會引起痛風等癥狀。《國際衛(wèi)生法典》規(guī)定,花生食品重金屬鎘含量不得高于0.20mg/kg,美國花生鎘含量一般為0.10~0.17mg/kg,而我國花生重金屬鎘一般為 0.20~0.30mg/kg。為保障花生食品安全,保證人體身體健康,防止重金屬污染的工作亟待加強。
2.1 針對黃曲霉污染問題
一是選育抗黃曲霉的品種,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裹S曲霉菌侵染的花生種質全部來自南方地區(qū),來源于北方的種質侵染率均較高[13]。應引進高抗黃曲霉的花生種質資源,廣泛開展抗黃曲霉的品種選育工作。
表2 我國花生中農藥殘留的限量標準[12]
二是深入開展花生抗黃曲霉的分子機理研究。通過基因工程了解黃曲霉毒素積累量與黃曲霉生物合成中誘導基因的關系,開展抗黃曲霉菌功能基因的克隆、分離鑒定以及基因轉化研究。
三是對花生采取健身栽培法。生產過程中可采取綜合利用地膜覆蓋、適時早播等技術,避免后期干旱[14]?;ㄉ笃冢ㄊ斋@前30~50d)干旱時及時澆水,可防止黃曲霉發(fā)生及其毒素污染[15]。另外,花生要及時收獲,收獲時要防止種子破損,選晴天翻曬,干燥貯藏。
四是利用生物措施抑制黃曲霉菌的生長。哈茨木霉菌是一種良性菌,在花生上應用具有明顯抗菌作用[16]。
2.2 針對農藥殘留問題
調整花生生產布局和品種結構,采取綠色環(huán)保栽培措施,開展生態(tài)農業(yè)建設。為更好地防止花生病蟲害的發(fā)生,生產基地最好以2~3年輪作地為好。爭取不用或少用農藥,或采用生物制劑替代,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的有機磷農藥。
2.3 針對生長調節(jié)劑殘留問題
由于生長調節(jié)劑丁酰肼(比久)的殘留污染,生產上對于花生的徒長問題可采用噴施多效唑和研制新型生長調節(jié)劑替代丁酰肼使用,綠色食品栽培可人工摘除植株第1、2對側枝的生長點,不使用任何化學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可有效防止花生徒長[12]。
2.4 對于重金屬污染問題
施肥應根據花生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營養(yǎng)特點、土壤肥力和目標產量、質量等因素進行科學施肥,采取配方平衡施肥,盡量施用花生專用生物肥,或腐熟的有機肥,取代重金屬含量超標的化肥,增施石灰對土壤進行調酸、補鈣,尤其減輕花生籽仁中的重金屬含量。
整體而言,針對農藥、生長調節(jié)劑及重金屬污染問題,可以建立花生綠色無公害栽培,組裝配套良種、無公害栽培技術、播種收獲機械、無毒無殘留花生專用肥及生長調節(jié)劑等有利因素,建立無黃曲霉毒素污染核心示范區(qū)。實施效果表明這些措施對降低黃曲霉毒素、農殘和重金屬污染具有顯著的作用。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近年來,日趨嚴竣的食品安全形勢引起了大家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憂。歷年來,黃曲霉素是花生食品安全的首要問題。而今,蓄積在花生中的各種污染物對人體健康也構成了嚴重威脅,農藥殘留、重金屬指數超標等問題,已現(xiàn)實地擺在每個人餐桌面前。采取防范措施,首先需從源頭控制,選擇抗黃曲霉良種,深入研究黃曲霉毒素污染機理;選擇“三廢”污染范圍外地段適時播種;在花生生長過程中選擇性使用地膜覆蓋,合理使用化肥農藥,根據花生需要適時澆水采收;采收后的花生水分含量要達標準,定時做好監(jiān)測和管理工作,確?;ㄉ鷱摹皬霓r田到餐桌”的安全,保障人們身體健康。
[1]孫大容.花生育種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8.
[2]萬書波,封海勝,張建成.打造強勢花生產業(yè),參與國際競爭[J].花生學報,2003,32(2):5-10.
[3]梁炫強,潘瑞熾,賓金華.花生收獲前黃曲霉侵染因素研究[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0,22(4):67-74.
[4]史軍,王金水,劉進璽,等.花生毒素種類及脫毒方法研究進展[J].糧食與油脂,2006(2):48-50.
[5]鐘耀廣.真菌毒素—食品安全學[M].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27.
[6]王晶,王林,黃曉蓉.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2:911.
[7]萬書波,單世華,李春娟,等.我國花生安全生產現(xiàn)狀與策略[J].花生學報,2005,34(1):1-4.
[8]王圣玉,雷永,李棟,等.花生不同貯藏時間對黃曲霉菌侵染和產毒的影響[J].花生學報,2003,32(增刊):390-393.
[8]胡文廣,段淑芬,許婷婷.花生農藥殘留限量國家標準分析[J].花生學報,2006,35(1):13-17.
[9]賀立紅,賀立靜,賓金華.貯藏花生種子茉莉酸甲酯處理與黃曲霉污染關系的研究[J].湖北農業(yè)學院報,2004:58-62.
[10]陳勇奎,曹明坤.植物激素和生長調節(jié)劑常用品種[J].農藥使用技術,1992:338-358.
[11]張志恒.澳大利亞主要果蔬糧油類農產品的MRLs標準.農藥合理使用規(guī)范和最高殘留限量標準.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6:212-220.
[12]潘燦平.最新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手冊[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06:39-52.
[13]姜慧芳,王圣玉,任小平.花生種質資源對黃曲霉菌侵染的反應[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2,24(1):23-25.
[14]Li L,Liu H J,Yang G L,et al.Effects of seed coating agent and polythene mulch on full crop stand and yield of sp ring peanut in Hunan[C].Qingdao:New Millennium International Arachis Workshop,2001.
[15]王才斌,李雪英,董樹連,等.花生無公害和綠色食品高產栽培技術[J].花生學報,2003,32(增刊):375-378.
[16]劉登望,李林,魏林,等.哈茨木霉菌液在花生上的應用效果[J].花生學報,2006,35(2):34-36.
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peanut food safety and countermeasures
WANG Wei,LI Cui-ren,F(xiàn)ENG Wei-hua*,BAI Wei-dong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and Food Sciences,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Guangzhou 510225,China)
Peanut is rich in oil,protein and lots of health elements,and the snake food made from peanut were popularly welcomed by consumers.Because of the pollution of aflatoxin,heavy metal,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fertilizer,peanut safty problems arise people’s concerns.The peanut food safty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peanut;food safty;status;problem;countermeasure
TS201.6
A
1002-0306(2010)11-0413-03
2009-07-09 *通訊聯(lián)系人
汪薇(1981-),女,講師,主要從事食品質量與安全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