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長,吳振紅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湖南 長沙 410082)
上博楚簡書體特征個案分析*
陳松長,吳振紅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湖南 長沙 410082)
通過對常用字字形的比較歸類分析,將上博楚簡中的《孔子詩論》、《子羔》、《魯邦大旱》、《中弓》、《吳命》等篇歸類為同一書手所抄寫的同一種書體類型,并通過對這種書體類型的線條特征、結體特征和章法特征等方面的考察分析,我們認為,這類楚系文字多少受到過齊國書風的影響。
上博楚簡;書體特征;個案;分析
Abstract: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commonly used character shapes,the paper considers the chu slips“Confucius’s Commentson the Poetry(Kongzi Shilun)”,“Zi Gao,”“Lubang Dahan,”“Zhong Gong”and“Wu M ing”at Shanghai M useum as the works by the same hand-w riter.After analyzing line characteristics,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art of composition and so on,we think that the characters in Chu Slips of Shanghai M useum have been affected by the calligraphy style of Qi kingdom.
Key words:Chu Slips at Shanghai M useum;Chirography Characteristics;case;analysis
1994年,上海博物館從香港古玩市場上購回兩批戰(zhàn)國楚簡,第一批共1200余枚,第二批共497余枚。內容涉及哲學、文學、歷史、音樂等諸多方面?!渡虾2┪镳^藏戰(zhàn)國楚竹書》①《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壹~柒),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008年出版.(以下簡稱上博簡)已出版了七卷,從已刊布的七卷來看,應該是第一批中的絕大部分,因此,對這批已刊布的楚簡的書法藝術進行討論,應該會比較客觀地反映上博楚簡的書法藝術特征。
上博楚簡若按書體風格來區(qū)分,大致可分為十余類,這里,我們先探討與《孔子詩論》屬于同一種類型的書體特征。
通過對常用字字形的考辨,我們認為:《孔子詩論》簡與《子羔》、《魯邦大旱》、《中弓》、《吳命》四篇屬于同一書體,應由同一書手所抄寫。為便于說明,我們從這五篇中選取最常用的字形,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如下(表1):
為了更能說明問題,我們且選取與此五篇書體特征不同的《從政(甲篇、乙篇)》簡作為參照,簡單分析如下:
1.五篇中“不”字中的豎筆都帶有小圓點飾筆?!稄恼?甲篇、乙篇)》中的“不”字的豎筆將小圓點飾筆寫為橫,并且比其他五篇的“不”字多出一筆“橫”,即最開頭一筆,如字例。
2.五篇中“也”字最后一筆的收筆輕提、向右向上方拖出,線條比較夸張?!稄恼?甲篇、乙篇)》中的“也”字最后一筆沒有向右上方拖出做夸張的筆畫,而是直下向右拖出。
3.五篇中“而”字寫法相同,比《從政(甲篇、乙篇)》中的“而”字最上面少一橫,且五篇中“而”字的最后兩筆呈形 ,在《從政(甲篇、乙篇)》中呈形,如。
4.五篇中“之”字最大特點是下橫畫向右上方傾斜,且有一向上凸起的弧度,線條較細。而《從政(甲篇、乙篇)》的“之”字橫畫是較平直、線條粗重,如。
5.五篇中“子”字左右斜筆較長且外端較尖,左右斜筆形成近似圓弧狀,其寫法是起筆重,行筆迅速尖出。《從政(甲篇、乙篇)》中的“子”字左右斜筆較短,左右斜筆形成的弧度非常小近似直線。
6.五篇中“曰”字的字形完全相同。
從上面的常用字“不”、“也”“、而”、“之”、“止”、“曰”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孔子詩論》《、子羔》《、魯邦大旱》《、中弓》《、吳命》五篇簡書屬于同一書體,應由同一書手所抄寫。下面,我們就選取《孔子詩論》為例來具體分析一下這類簡書的書法藝術特征。
表1
1.線條特征:
線條是書法藝術的基礎,研究探索楚簡書法的藝術特征自然應從線條這個最基本的元素開始。
(1)、橫畫特征:
橫畫都向右上方傾斜;其運筆大多是方起方收、線條圓潤遒勁、富有力感。橫畫之所以斜上右聳,這是因為把竹簡拿在手中書寫,握筆的右手緊靠在竹簡上,不能隨意移動而產生的特殊現(xiàn)象。
(2)、豎畫特征:
豎畫多方起尖收,頗帶懸針筆意;豎畫的另一顯著特征是都帶小圓點飾筆,這一特征是此五篇簡文區(qū)別于其他篇的主要特征之一。特別值得注意到的是,抄寫者頗喜用圓點來做飾筆,這種飾筆,有些是短橫的替代筆法,如“不”等字,有些則完全是一種裝飾 ,如“甬”等字。這種用圓點作裝飾的構形特征,我們在齊國青銅器銘文中也看到過,如十四年《陳侯午敦銘文》①陳侯午敦共兩件。十年陳侯午敦,載于省吾《商周金文錄遺》,中華書局,2009年出版。十四年陳侯午敦,載(清)吳式芳《攟古錄》,中國書店出版社,2009年出版.和《陳曼簋》銘文。從時代上看,上博楚簡的抄寫年代在戰(zhàn)國晚期,比《陳曼簋》等齊國青銅器的鑄造年代盡管要晚幾十年,但受其影響的痕跡仍然非常明顯。
(3)、折筆特征:
用筆大多隨意,線條的弧度富于變化,體現(xiàn)了荊楚書風好圓好曲的地域特色。特別是因走筆的迅捷順勢帶出的圓弧線條,多抒情的意味。
筆畫的轉彎處在使用圓轉筆畫的同時,也偶爾出現(xiàn)了方筆,盡管這種方筆還較含蓄,使弧中帶方,多有一種勁峭的氣象。(方筆用紅色圓圈標注)如:
2.結體特征:
(1)、富有疏密變化
我們可以把結體中的“布白”比作音樂中的休止符、小說中的虛筆、戲劇中的暗場、繪畫中的空白等等。下面我們且以表格的形式將本簡書結字布置的疏密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細觀簡文的筆墨運動可以發(fā)現(xiàn)其筆畫有粗有細。粗線條筆畫厚實,豐潤圓整,在視覺上產生的效果是離欣賞者較近、線條往外凸。細線條表現(xiàn)遒麗勁健之美感,視覺空間上具有向后隱退的效果。這些字在視覺上所有的筆畫線條,交錯著凹、凸之變化,充滿婉轉翻覆的立體空間美感。
另外,有些筆畫用筆方起尖收,頭粗尾細,顯得剛勁有力。如《孔子詩論》中的字下面兩個斜筆;《子羔》中字“日”字部下面兩個斜筆《;魯邦大旱》
表2
從表2的字例我們能感覺到:筆畫疏處給人一種疏朗的視覺效果,筆畫密處給人一種緊湊的視覺效果,或疏或密、交錯相雜,可謂充滿視覺空間變化。
(2)、善于線條的排疊
此類簡文大量使用了各種筆畫的排疊來構形,這些重疊筆畫的排列不求長短一致,富于變化構成一種特殊的書法趣味,給人的視覺效果是密而不擠。
(3)、長于斜向取勢:
折類竹簡文字大多向右上傾斜取勢,字之結體欹斜,點畫線條卻仍保持毫不松散的距離吸引力,同時整體上又有一種向外的張力,有一種內歛外張的結體之美。
3.章法特征:
(1)布白疏朗:
美學家宗白華先生運用美學觀點強調:“一副好的字表現(xiàn)一個美的空間。他們巧妙地運用計白當黑、虛實相生、以虛代實、黑白對比來顯示中國書法空間的最大特色?!雹僮诎兹A:《美學散步》171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從(圖1)中我們可以看到:這類簡書章法的布白空闊疏宕,字與字之間的距離比較寬松,疏朗而清爽。
(2)字形參差、節(jié)奏鮮明:
由于文字的構形、書寫的速度等因素的作用,字體有大有小,字形有長有扁、字勢有正有欹等許多變化,自然形成強烈的對比,呈現(xiàn)非常豐富的視覺效果。
(3)氣勢連貫、和諧統(tǒng)一:
行氣的連貫性是衡量一件書法作品優(yōu)劣的重要標準,它包括書法作品在章法上的所有得失。我們看《孔子詩論》(見圖1)的行軸線變化。第一個字軸線左傾,第二個字軸線右傾,接著第三、四個字轉正,再來第五個字左傾,最后兩個字又轉正。從行氣軸線的分析中可看出,其行氣軸線的變化欹正相生,軸線雖左右移動,但整體上行氣連貫,危而不傾、靈動而平衡,富有律動感。
The Analysis of Chirography Characteristics of Chu Slipsat Shanghai Museum
CHEN Song-chang,WU Zhen-hong
(Yuelu Academy,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
圖1
K877.5
A
1008—1763(2010)04—0023—05
2010-05-28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課題項目《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編年與研究》(項目批準號:09YJA760007)資助
陳松長(1957—),男,湖南新化人,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教授.研究方向:簡帛文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