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薇
(福建師范大學 體育科學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中學體育教學中師生認識差異的分析
陳 薇
(福建師范大學 體育科學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diào)查法、訪談法對中學體育教學中師生的認識差異進行研究,分析了中學師生對體育作用、體育教師、學生的認識的不同,旨在為中學體育教學的開展提供參考.
中學;師生;認識;差異;分析
體育教學是中學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促進中學教學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體育教學在提高學生身心健康等方面同樣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師是體育教學的主導,學生是體育教學的主體,教師和學生的密切配合是體育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而對體育教學的認識對教師和學生的體育行為和心理影響重大,因此研究師生對體育教學的認識則顯得尤為重要.
2.1 研究對象:抽取福州市16所中學師生380名作為研究對象,其中體育教師48人,學生332人.
2.2 研究方法:通過光盤檢索,閱讀書籍、報刊等文獻資料法,了解近年來有關本研究的文獻;發(fā)放《中學師生體育教學認識差異問卷》380份,回收有效問卷300份,其中教師問卷40份,學生問卷300份,有效回收率78.9%;另外研究訪談了部分專家、體育教師和學生.
3.1 中學師生對體育作用的認識差異
表1 中學師生對體育作用的認識差異
通過表1可以看出,在教師對體育作用的認識上,認為“重要”的為78%,“中立”的為19%,認為“不重要”的為3%;而學生對體育作用的認識上,認為“重要”的為25.5%,“中立”的為31.5%,認為“不重要”的為43%;“重要”的認識上教師比學生多52.5%,“中立”和“不重要”上學生比教師多12.5%和40%.通過數(shù)據(jù)不難看出,中學體育教師對體育作用重要性的認識遠遠高于學生.體育教師經(jīng)過長期的專業(yè)教育,能夠全面、客觀的判斷體育的價值和作用,而中學生沒有深刻的體育體驗,加之判斷和思維能力的差別,師生之間在體育價值的認識上存在顯著差異也在情理之中.
3.2 中學師生對體育教師的認識差異
3.2.1 中學師生對體育教師形象認識的認識差異
本研究所講的教師形象是對體育教師外貌特征的描述,與教師的容貌、體形等有密切的關系.由于中學生認識能力的差異,他們認識和喜好主要是靠主觀的“視覺判斷”,因此研究教師形象意義重大.63%的教師認為自身“形象良好”,18%的學生認為教師“形象良好”,差值為45%;26%的教師認為自身“形象一般”,51.5%的學生認為教師“形象一般”,差值為25.5%;11%的教師認為自身“形象較差”,30%的學生認為教師“形象較差”,差值為19%.可見在對教師形象的認識上師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教師的“自我感覺”和學生的“客觀評價”之間相差甚遠.
3.2.2 中學師生對體育教師教學水平認識的認識差異
表2 中學師生對體育教師教學水平認識的認識差異
通過表2可知,68.5%的教師認為教學水平高,20.5%的學生認為教師教學水平高,差值為48%;30%的教師認為自身教學水平一般,60.5%的學生認為教師教學水平一般,差值為30.5%;1.5%的教師認為自身教學水平低,19%的學生認為教師教學水平低,差值為17.5%.由此看來,教師和學生對教學水平的認識存在巨大差異,不否認中學生對教師教學水平判斷的“客觀化”程度不夠,但通過數(shù)據(jù)也反映出教師對自身教學水平的認識也存在“飄飄然”的過度“自我欣賞”和肯定.
3.3 中學師生對學生的認識差異
3.3.1 中學師生對學生體質(zhì)的認識差異
體質(zhì)健康狀況是體育教學的物質(zhì)基礎,同時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體質(zhì)健康的正確認識對體育教學的進行和學生身心的發(fā)展意義重大.研究發(fā)現(xiàn),7%的教師認為學生體質(zhì)好,58%的學生認為自身體質(zhì)好,差值為51%;59.5%的教師認為學生體質(zhì)一般,36%的學生認為自身體質(zhì)一般,差值為23.5%;33.5%的教師認為學生體質(zhì)差,6%的學生認為自身體質(zhì)差.由此可見,在體質(zhì)的“好”、“一般”和“差”的認識上教師和學生均存在較大的差異.教師作為體育教學的主導者,對學生體質(zhì)的健康狀況認識比較客觀;而學生在自我體質(zhì)健康狀況的認識上存在過度樂觀的狀況,因此造成了自我認識過高的情形.
表3 中學師生對學生的認識差異
3.3.2 中學師生對學生接受能力的認識差異
學生的接受能力是指學生學習、理解、掌握體育課堂知識的能力.研究中學生體育接受能力發(fā)現(xiàn),20%和56%的教師和學生認為學生的接受能力“好”,師生差值為36%;43%和30%的教師和學生認為學生接受能力“一般”,師生差值為13%;37%和14%的教師和學生認為學生的接受能力“差”,師生差值為23%.教師對學生的接受能力肯定度較低,而學生對自我的接受能力肯定度較高,明顯的形成了師生認識錯位的情況,究其原因一是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迫切心理和“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其二是學生過度自信和自負的心理,當然師生不同的社會閱歷和經(jīng)驗也是此種差異出現(xiàn)的原因.
3.3.3 中學師生對學生運用能力的認識差異
通過表3可知,師生在學生運用能力認識上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在學生運用能力“好”的認識上師生差異為29%,在學生運用能力“一般”的認識上師生差異為7.5%,在學生運用能力“差”的認識上師生差異為21.5%.數(shù)據(jù)表明師生在學生接受能力“好”和“差”的比例差距很大,充分表明了教師和學生對運動技能掌握程度的認識不同.在學生看來已經(jīng)熟練運用的運動技能可能在教師看來學生只是掌握了個基本,由此也反映出體育教學中對運動技能的講解還存在不足之處,學生不能夠正確的理解教師講授的內(nèi)容,不能夠?qū)ψ陨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進行科學的判斷.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對體育作用的認識遠遠高于學生;教師對自我形象、自我教學水平的認識和學生對自我體質(zhì)、接受能力、運用能力的認識均存在“超自我認識”,不能夠客觀的分析和把握自身的具體情況;而學生對教師形象、教學水平和教師對學生體質(zhì)、接受能力和運用能力的肯定度較低.中學采取各種務實性措施,減少師生對體育認識的差異,為提高學生體質(zhì)和體育教學質(zhì)量做好鋪墊.
〔1〕袁國偉,張艷萍.對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9,25(1):93-94.
〔2〕李楠,程其練,李偉,等.對南昌市中學學生體育課興趣的調(diào)查與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172.
〔3〕林松英.中學體育教學貫徹以人為本的幾點思考[J].福建體育科技,2007,26(3):62-64.
G807.3
A
1673-260X(2010)01-0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