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珍,李文麗,馬小順,佘延芬,張麗欣,王鑫國△,張 闖
(1.河北醫(yī)科大學 中醫(yī)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91;2.河北醫(yī)科大學 藥學院08級,河北 石家莊 050017)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因腦血管因素所致的具有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針灸療法對VD患者的智能康復有積極作用,筆者前期工作也已證明電針對記憶障礙小鼠學習記憶能力有明顯改善作用[1]。研究證實,氧自由基引起的組織脂質過氧化損傷在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機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體內清除自由基的主要酶,其活性大小反映了機體對抗自由基損傷的能力;丙二醛(malonialdehyde,MDA)是自由基對生物細胞膜損傷的主要代謝產(chǎn)物,其含量高低可間接反映自由基損傷程度[2、3]。本研究旨在通過觀察電針對腦組織及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響,探討電針改善VD學習記憶功能障礙的作用機理,為臨床治療VD提供可靠的實驗依據(jù)。
1.1 動物
選用健康雄性昆明小鼠80只,體重28g~32g,由河北省實驗動物中心提供(昆明小鼠二級實驗動物,合格證號612159)。
1.2 材料
藥物:尼莫地平片由河北醫(yī)科大學制藥廠提供,規(guī)格:20mg,批號H13022049。試劑:SOD試劑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批號20061028;MDA試劑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批號20061152;總蛋白測定試劑盒由保定長城試劑有限公司提供,批號20112023。儀器:722型光柵分光光度計:上海第三分析儀器廠;WQ-1002F韓氏多用電針儀:北京安隆光電有限公司;華佗牌針灸針:蘇州醫(yī)療用品廠;小鼠跳臺儀: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1.3 模型復制
將80只小鼠隨機分為4組:假手術組(n=14)、模型組(n=22)、電針組(n=22)、尼莫地平組(n=22)。參照文獻制作腦缺血再灌注擬“血管性癡呆”動物模型[3]。將動物用10%水合氯醛0.35g/kg腹腔注射麻醉,頸正中部常規(guī)消毒后切口,分離雙側頸總動脈,套“4”號絲線扣,拉緊絲扣阻斷血流20min,同時在距尾尖1cm處剪斷放血約0.3ml,熱凝止血。松開絲扣使血液灌注10min后,再次阻斷血流20min,第2次再灌后觀察30min,縫合皮膚。其中假手術組只分離頸總動脈,穿線但不結扎,尾部不放血,觀察時間與其他組相同。術后每日肌注青霉素0.2萬U,連續(xù)3d。本實驗維持動物肛溫36℃ ±0.5℃,防止低溫對缺血所致腦損傷的保護作用。
1.4 治療方法
術后當天動物蘇醒后開始治療。電針組選用“百會”、“大椎”及雙側“足三里”、“膈俞”,定位取穴參照全國針灸學會實驗針灸研究會制定的《實驗動物針灸穴位圖譜》。用0.35mm×13mm毫針,進針后接韓氏電針儀,采用疏密波(疏波頻率2Hz,密波頻率80Hz),強度以動物肢體輕輕顫動,但不掙扎嘶叫為度(約2.0mA),每次10min。尼莫地平組灌服尼莫地平液(30mg/kg體質量,用蒸餾水配制成濃度為3mg/ml的混懸液)。除電針組外,其余各組也均采用同一體位固定10min;除尼莫地平組外,其余各組均灌服生理鹽水10ml/kg體質量。治療均由同一操作者操作,每日1次,連續(xù)治療15d。
1.5 指標檢測
行為學實驗結束后,各組小鼠摘除眼球取血,將血樣4℃低溫3000r/min離心10min,分離血清,密封,-20℃冷存待檢。斷頭處死小鼠,冰盤上快速剖取全腦,棄去嗅球及小腦。取小鼠右側腦組織稱重后加入預冷的生理鹽水,用電動勻漿器研磨,鏡檢未見完整細胞,制成10%的腦組織勻漿,4℃3600r/min離心5min,提取上清液,用雙縮脲法測定組織蛋白含量,采用黃嘌呤氧化酶法測定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比色分析法測定MDA含量,并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1.5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 ±標準差±s)表示,各組均數(shù)的比較行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除外造模及干預過程中死亡者,共納入59只實驗動物進行統(tǒng)計)。
表1、2顯示,模型組小鼠腦組織和血清中SOD活性均較假手術組明顯降低(P<0.01),電針組和尼莫地平組腦組織及血清中SOD活性均顯著高于模型組(P<0.01),且電針組高于尼莫地平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模型組小鼠腦組織及血清中MDA含量較假手術組明顯增高(P<0.01),電針組和尼莫地平組腦組織及血清中MDA含量均顯著低于模型組(P<0.01),且電針組低于尼莫地平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電針對VD小鼠腦組織SOD、MDA的影響±s)
表1 電針對VD小鼠腦組織SOD、MDA的影響±s)
注:與模型組比較:△△P<0.01;與尼莫地平組比較:▲P<0.05
組別 n SOD(U/mgprot)MDA(nmol/mgprot)假 手 術 組 13 35.15±4.11△△ 3.22±0.39△△模 型 組 15 13.43±2.44 10.37±2.19電 針 組 16 33.35±4.47△△▲ 3.87±0.57△△▲尼莫地平組 15 30.14±3.06△△ 5.03±0.75△△
表2 電針對VD小鼠血清SOD、MDA的影響(-x±s)
血管性癡呆屬于中醫(yī)“老年呆病”范疇,筆者根據(jù)中醫(yī)對本病的傳統(tǒng)認識,結合現(xiàn)代研究以及臨床研究[5]認為,“氣虛血瘀、瘀阻腦絡”為本病的基本病機,故制定“益氣活血、提督醒腦”為基本法則,選用百會、大椎、膈俞、足三里組方,并以電針刺激?!澳X為元神之府”,VD病位在腦,百會位居巔頂,為“三陽五會”,大椎為“諸陽之會”,二者均為督脈腧穴?!峨y經(jīng)·二十八難》載:“督脈者……上至風府,入屬于腦?!迸R床上針刺督脈穴位治療腦血管病療效顯著。在動物腦缺血模型上也觀察到針刺督脈穴位在VD治療中起著主導作用[6、7],故取二穴以疏通督脈,醒腦開竅,并帥氣血上榮,益智復聰;陽明乃多氣多血之經(jīng),以陽明經(jīng)穴治療腦血管病為傳統(tǒng)治法,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jīng)合穴,為扶助正氣要穴,既可益氣以推動血行,又生化氣血以充養(yǎng)腦髓;膈俞乃足太陽膀胱經(jīng)穴,膀胱經(jīng)“從巔入絡腦”(《靈樞·經(jīng)脈》),且穴為血會,針之既可活血以疏通腦絡,又可醒腦益智。諸穴并用,共奏益氣活血、提督醒腦、益智復聰之功。
研究證實,自由基是腦缺氧后神經(jīng)細胞損傷的重要發(fā)病因素。通常情況下,機體自由基的生成與清除之間保持著動態(tài)平衡,不發(fā)生自由基連鎖反應和組織損傷。本研究結果顯示,模型組小鼠體內SOD活性明顯下降,MDA含量明顯增高,表明在腦缺血狀態(tài)下,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導致機體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減弱,這可能是造成該模型小鼠發(fā)生認知功能障礙的原因之一。經(jīng)電針治療后,腦組織及血液中SOD活性明顯增高,MDA顯著下降,表明該方法能有效清除腦內及血液中的氧自由基,減少自由基對機體的損害。尼莫地平也表現(xiàn)出與電針相似的作用,但以電針效果為佳。表明電針能提高機體的抗氧化損傷能力,有對抗缺血再灌注時腦內自由基損傷的作用,從而改善VD模型小鼠智力及學習記憶功能。
本實驗主要觀察了“益氣活血、提督醒腦”取穴法對VD模型小鼠 SOD、MDA的影響,至于其他原則取穴對VD的治療效應及其與本穴組的比較研究尚有待今后進一步探討。
[1]張會珍,張麗欣,佘延芬,等.電針對擬血管性癡呆小鼠腦組織海馬細胞凋亡的影響[J].針刺研究,2008,33(6):377-381.
[2]蔡建偉,吳顥昕,晉光榮,等.雙根清腦煎劑對血管性癡呆大鼠模型腦海馬組織及血清 SOD MDA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7,25(6):1167-1168.
[3]楊文明,王時光,洪亮,等.智腦膠囊對血管性癡呆模型大鼠行為學及腦組織SOD活性、MDA含量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7,5(9):833-835.
[4]趙建新,田元祥,李國明,等.擬血管性癡呆小鼠模型皮層及海馬細胞病理組織學動態(tài)觀察[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0,16(11):1214-1216.
[5]陶根魚,杜曉泉.益氣活血法在缺血性中風病中的地位[J].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1998,21(3):1-2.
[6]劉蘭英,楊 駿.電針督脈經(jīng)穴為主對血管性癡呆大鼠學習記憶及 NPY的影響[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03,20(1):17-20.
[7]吳成舉,劉海英,謝鑫.“提督益腦”針法對血管性癡呆大鼠腦組織 SODMDA及 AChE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8,26(8):1830-1832.收稿日期:2010-04-23
△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