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焱
高水平運動隊對大學體育發(fā)展的影響
汪 焱
(福州大學體育部,福建福州 350002)
為了探究高水平運動隊對大學體育進一步發(fā)展產生的影響,采用文獻法,調查法,訪談法。研究表明:高水平運動隊對大學體育產生廣泛的影響,促進了大學體育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豐富了大學體育的內涵,保障了大學體育的地位,引領著大學體育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發(fā)展。
高水平運動隊;大學體育;影響
我國早期的體育學者在研究體教結合的時候指出體教結合是學校與當地省市體育系統(tǒng)合作辦隊,雙方共同負責運動員的選拔、入校、文化教育學習、思想教育、訓練比賽等,運動員既可以代表自己的省市比賽,也可以代表自己所在學校比賽。雙方配合密切,相互協(xié)調,運動員既完成了“奪金牌”又完成了“學文化”。然而,將專業(yè)運動員放在高校完成這樣的任務只能稱作是運動員學生,并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實現高校自辦高水平運動隊的目的。
現階段,我國培養(yǎng)體育人才的渠道,已呈現出多元化的嶄新格局。另外,高校擁有雄厚的師資、設備、場館條件以及先進的科研設備和教學管理理論能力,特別是對于欲望進高校學習的運動員具有較強的吸引力。隊員入學就讀,出路有保證,能得到社會和家長的支持,能培養(yǎng)一專多能的合格人才。因此,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是具備條件的。
我國真正需要的是通過高校的多學科優(yōu)勢,資源優(yōu)勢,人才優(yōu)勢,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發(fā)展水平的學生運動員培養(yǎng)模式。因此,要符合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的教育規(guī)律,要賦予運動員學習的權利,這是必要的,也是最主要的;其次是有針對性地發(fā)展體育競技能力,在符合競技體育規(guī)律的前提下指導學生訓練。只有做到兩者有機結合,以學為主,以訓為輔,才是培養(yǎng)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的根本所在。所以,從運動員學生到學生運動員的轉變是體教結合的進一步發(fā)展,也是改革開放時期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發(fā)展的新動向。另外,從 2004—2006年的教育部對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文件的集中發(fā)布 (見表1),可以看出國家非常重視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問題。經過多年的改革實踐,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huán),高水平運動隊的建立使高水平的運動員能夠來到學校里,和普通的學生在一起,他們對體育的理解、他們的行為能夠影響周圍的同學,潛移默化地改變一般同學對體育的態(tài)度。在課堂上能夠通過他們對體育態(tài)度的改變,把學校體育、社會體育結合起來,把體育教育與生活教育相結合起來,為大學體育的進一步改革提供最原始的動力。
表 1 2004-2006教育部頒布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文件匯總
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建立有利于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有利于進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有利于校園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建設;有利于推進大學生乃至中小學生的素質教育;有利于促進中小學教育的改革;有利于促進社區(qū)的精神文明建設;有利于促進我國競技體育的發(fā)展;有利于加強國際體育與文化交流;有利于促進體育科學研究的發(fā)展;有利于公共體育課程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我們深刻認識到公共體育教育改革是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1 高水平運動隊是大學體育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浪潮中,各級大學為了贏得社會的認知度,搶得生源,立足生存,謀求更大發(fā)展想盡了辦法。而高水平運動隊正好迎合這些功利性,能為學校爭名譽、擴大知名度、贏得認知度。所以,在當今這個時代,如果抹去競技運動在學校體育中的地位,其后果可想而知。[1]另外,高水平運動隊的競技運動項目的開展,極大地拓展了學校體育的活動空間,使原本圍起來的校園無形地向外延伸,形成了大學體育教學的新局面。許許多多的競技運動項目都被搬進學校,而正處于快速發(fā)展變化的現代大學也完全有必要應對現實需要,積極引進新項目,廣泛開展新興運動項目。據了解已經有很多高校從開設網球、高爾夫球、游泳等高投入的項目,而且積極改良場地、設施,也開展?jié)L軸溜冰、羽毛球、乒乓球、散手等等一些競技項目。體育項目的改善給學校體育輸入了新的血液,這些血液的流入激發(fā)了校園體育文化蓬勃發(fā)展,同時也使得高校體育豐富多彩,讓高校文化形式多樣,五彩斑斕,生動形象[1]。
2.1.1 高校運動隊對學校的積極影響
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有效地促進了大學校園體育文化的發(fā)展,有效推進了大學生的素質教育。體育運動代表隊在國內外高等院校中歷來就有,它既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體育課程建設中的一個重要體系,又是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對于促進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設,推進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和擴大學校的影響具有積極的作用[2]。但作為一個高校,各項目運動代表隊水平的高低,有時會很直接影響到學校的聲譽。如表 2所示,一個運動代表隊水平的高低在校內外受到關注的程度差距很大,并且水平越高,影響面就越大。
美國的高等院校借助高水平運動隊的影響,為學校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品牌,為學校建設和發(fā)展尋求機遇,這早已成為全美各高校自身發(fā)展的一種運作機制。在我國已經有許多高等院校嘗試到了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帶來的甜頭。表 3所列的中國的部分大學依賴學校的高水平運動隊不斷創(chuàng)聲譽,不斷求發(fā)展,其效果顯著,充分說明了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的積極效應。
2.1.2 高校生活有利于高水平運動員的身心健康成長
通過近 20年的實踐證明,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進一步完善了優(yōu)秀運動員的培養(yǎng)、教育過程,是我國競技體育健康有序發(fā)展的重要途徑。當運動員參加各級各類比賽活動時,運動員的自信、自尊、人格、品德和行為規(guī)范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由于運動員文化素質的提高,運動員學習體育運動科學知識的興趣和能力相對提高,并且能夠有效地將各種科學知識運用到訓練和比賽中,有許多優(yōu)秀運動員 (如田徑、游泳、武術、乒乓球等項目的運動員),可用所學的知識指導自己訓練,使得運動成績穩(wěn)步上升。有許多運動員文化學習努力,讀上了研究生,文武雙全,得到了社會的積極認可,許多體工隊爭先到高校選人,并且出現高校與體工隊聯(lián)辦運動隊,形成了共同培養(yǎng)共同使用的機制[2]。因此,出現了優(yōu)秀運動員畢業(yè)生供不應求的局面,就業(yè)率達到 100%。如表 4所示。
表 2 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在校內外受關注的情況[2]
表 3 我國部分大學依賴高水平運動隊收益情況[2]
表 4 近年來全國 30所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綜合素質調查[2]
2.2 高水平運動隊有效地促進了大學體育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
2.2.1 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
隨著競技運動的飛速發(fā)展以及各種新聞媒體的大力宣傳,如今的人們每天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到競技運動。由于青年具有好奇、好模仿、求知欲強和富有冒險精神等心理特點,競技運動對他們的吸引力就非常大。每次舉行世界杯足球賽過程中,都興起足球運動的熱潮,近兩年來,廣西中醫(yī)學院通過招收高水平的武術尖子生,使學校的武術競技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在全國性的大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使廣大同學對傳統(tǒng)保健體育有了深刻的認識,也推動了群眾性傳統(tǒng)體育的發(fā)展[3]。因此,高水平運動隊的高超競技水平強烈的吸引著喜歡競技運動的青年學生,競技運動對于激發(fā)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其他途徑所無法比擬的。
2.2.2 促進競技運動體育項目手段化
高校體育的首要目標是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運動技能,培養(yǎng)學生參加運動的興趣和習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及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而競技運動的目標是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為競賽奪標,二者差別為競技運動體育手段化提供了標準和方向。首先,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地選擇教學內容,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人們的需要,然后根據體育的目標對競技體育運動進行大膽改造,如跨欄教學中降低欄高、縮短欄距;排球接球四次或者五次過網等,簡化規(guī)則和活動形式,降低練習難度,使學生有參與運動的興趣和能力,從而得到鍛煉的目的[4]。
2.2.3 促進競技運動大眾化、普及化
競技比賽的強烈對抗性、技藝高超性、運動強度超高性使其自古以來形成了少數人的運動,大多數人只是在享受競技過程中美的感受和感觀刺激,即使在現在的高校,情況也是如此。如何將競技運動能夠大眾化、生活化,這將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想辦法把競技運動進行“輕體育”化改造,讓大部分學生都參與進去,享受比賽,增強快樂,增加幸福。如田徑運動會增加報名人數,增加團體賽;冬季越野賽爭取人人參加;足球賽場上人數不要局限 11人;可以組織以班為單位組織各種球類、健美操等比賽,做到天天有比賽,個個都參加,人人受鍛煉,每人掌握一至兩項體育鍛煉項目,為終身體育服務[4]。
2.2.4 提高運動水平,促進體育教學
許多優(yōu)秀競技運動員的成長歷程告訴我們,高水平競技運動的基礎在學校,因為他們的成長無一不是通過基層學校的悉心培養(yǎng)。所以,從長遠的觀點來看,大學體育不僅擔負著發(fā)現高端競技運動人才的重任,同時也要做好競技運動人才的攻堅階段的訓練工作。競技運動與高校相結合是我國競技運動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如國家在中學中設置的“體育后備人才班”就是這種結合的產物。在美國的NBA籃球運動,其基礎就在美國大學生籃球聯(lián)賽。優(yōu)秀的運動員是廣大同學模仿的榜樣,通過向優(yōu)秀的運動員學習,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向更高競技水平的發(fā)展,同時也對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了體育教學的發(fā)展和質量的提高[3]。
2.2.5 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有效地促進了我國各級學校課余訓練的良性發(fā)展
人才的培養(yǎng)不能只是一種走 “獨木橋”的過程,“只有讀書高”不是當今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單單只是考慮提高文化素質,不兼顧其它素質的發(fā)展,這種方式實際上出不了真正有用的人才。有學者認為中國的中學生可以在世界上多次獲得數學、物理、化學等奧賽金牌,但到目前為止,中國境內的學者始終未能獲得諾貝爾大獎,這就是說純文化素質的教育不能發(fā)展個體的創(chuàng)新精神。現代教育發(fā)展的本質和趨勢是發(fā)展學生的良好個性;應該是學生有什么特長,就要加以充分的引導和培養(yǎng),一味地追求高分,而不考慮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發(fā)展,顯然是一種不合時宜的教育思想。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為廣大中小學生發(fā)展個性拓展了空間,使許多青少年既有機會上大學,又有機會展示自己的運動才能和創(chuàng)造精神,使更多的青少年有機會尋求自己的發(fā)展空間。例如,榮獲 2005年全國十佳優(yōu)秀運動員稱號的清華大學胡凱在 2005年分獲百米短跑全運會銀牌和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金牌,中山大學傅傳勇在 2005年第一屆亞太地區(qū)大學生田徑錦標賽中獲三級跳遠第 1名。胡凱、傅傳勇是經過全國統(tǒng)考,并達到錄取分數線而被招進校的高中畢業(yè)生。而北京航天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男子排球隊晉升全國排球甲級聯(lián)賽,清華大學曾有 3名跳水隊員入選國家集訓隊[5]。這些運動員直接由所在高校培養(yǎng)。我國的許多中學已經改變單一培養(yǎng)人才模式而產生的積極效應,激勵了更多的青少年積極投入發(fā)展運動特長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展示個人才華,更有效地調動了文化學習的積極性,不僅能使參與運動學生的升學率明顯提高,而且還使學校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另外,體育特長生的升學率每年都超過重點中學的整體升學率,這種輸送效應進一步拓寬了學校培養(yǎng)人才的發(fā)展思路,并且形成了更積極的社會影響。通過運動隊的對外交流活動,有效地提高了中學的知名度,使學校得到了各級政府和社會的認可,使學校的教育環(huán)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現代化的運動場館設施、教學樓等),為校園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取得了更廣泛的財源,有許多中學還通過學校的運動代表隊走出了國門,形成了良好的社會與經濟效應[6]。
2.3 高水平競技運動隊的訓練與比賽豐富了、活躍了學校體育的內涵
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總是高校中最引人矚目的對象,其訓練和比賽總是吸引眾多其他的對此有興趣的學生。高水平運動員精湛的技藝、出色的表演是體育競技也是流動的藝術,參與其中獲得的是滿足感、成就感,獲得人生經歷與人生感悟。使觀看高水平運動員的競賽和訓練能獲得類似于藝術審美的感受,升華了體育的內涵,同時也陶冶了觀看者的情操。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為校園文化生活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成為校園里一顆璀璨的明珠。經常性地開展校際、校內體育競賽活動,能倡導一種拼搏進取、奮發(fā)向上的精神。激情和轟動效應無疑是一種體育文化與行為規(guī)范的傳播和炒作,是一種精神文明活動的健康發(fā)展,是一種校園文化氛圍的有效激活[6]。例如,清華北大每年一度的劃艇比賽,劍橋與牛津的每年一度的賽艇比賽,激勵著廣大師生最廣泛的參與熱情。競爭性是體育的本質特征之一,高校開展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可以活躍高校的體育文化氛圍,使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過程中體驗同自己、同他人,同自然競爭的樂趣,弘揚“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xié)作、頑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弘揚“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體育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體育精神根植于學生的思想觀念之中能夠成為學校的精神。這種精神是一種寶貴的社會資源,也應成為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鮮活教材[7]。
特別是像CUBA與大學生超霸籃球聯(lián)賽和菲利浦大學生足球聯(lián)賽這種具有廣泛學生基礎的影響面大的集體項目,再加上各種媒體的關注和大量炒作,不僅能使一個球隊擴大影響,更重要的是能給一所高校帶來發(fā)展機遇。如遠在國內外的大學生和中學生能從網上或其他傳媒上知道某高校有一支高水平的球隊,這能使學校的知名度得到很大的提升,本學校的教職工和學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時在中學生中形成深遠的影響。據調查顯示,平時有許多大學生和教職工,在不同的地點和場合,經常議論著學校的代表隊,經常學習和模仿運動員的技戰(zhàn)術和行為方式,特別是校園運動員明星風采、校園運動明星的簽名活動經常形成一種激勵人心的轟動效應。
2.4 高水平的競技運動保障了大學體育的地位
體育運動是學校體育中最為活躍、最具魅力、最具代表性的組成部分。競技運動是以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創(chuàng)造優(yōu)異成績?yōu)槭侄?以追求利益為主要目的的一種組織化的活動過程。從自身利益角度來分析,學校開展學校體育是為了獲得社會效益,同時讓學生獲得文化教育、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及鍛煉方法。這使得競技體育與學校體育在某種層面上有了相同的目標與切入點。并且,高校具有優(yōu)良的訓練硬件設施,優(yōu)美的校園文化氛圍,高水平的科研隊伍,全新的訓練理念,以及名牌大學對人才具有的巨大的吸引力,都是高校的特殊優(yōu)勢和寶貴財富。各省市專業(yè)隊也紛紛和高校簽約,為自己的奪金摘銀。在不久的將來高校必將成為培養(yǎng)競技精英的基地,成為帶動中國體育特別是競技體育的龍頭,成為開展群眾體育的最積極的參與者與宣傳者。在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可輻射帶動中、小學的體育活動的開展。由于高校普遍看好普通高中生并在招收學生運動員時普遍實行降分的辦法,達到運動員等級亦有優(yōu)惠政策,大大刺激了學生、家長從事體育訓練的積極性,使參加體育訓練的人數大大增加,能有力促進群眾體育的開展。
2.5 組織各種公益活動,在社區(qū)文化建設上發(fā)揮積極作用
大學體育活動另一個重點是著眼于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將大學生個人發(fā)展與社會綜合發(fā)展結合起來,利用高水平運動的地區(qū)優(yōu)勢,幫助大學生與相關的體育組織、社區(qū)居委會、中小學校取得聯(lián)系,積極組織高水平大學生運動員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并提供相應的專業(yè)指導。如家庭體育比賽、社區(qū)體育服務等,在活動中能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心和樂于奉獻的精神品質。高水平的學生運動員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實踐能力,在社區(qū)體育服務方面具有優(yōu)勢,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實踐能力,又能解決社區(qū)體育指導員不足的難題,還能為學生找到一個就業(yè)途徑,最關鍵的是讓學生生活在一個人與人之間有充分的交往、深度交流的共同體中,養(yǎng)成誠實守信、互助友愛、熱情善良的優(yōu)秀品質,同時對改變社區(qū)居民傳統(tǒng)的娛樂方式,培養(yǎng)文明健康的體育生活方式具有積極的作用。
現在,我國高水平運動隊已經在全國各地普及開來,部分高校運動隊已經達到全國一流水平,甚至進入了國際先進行列。高水平運動隊的獨特性質對大學體育有強烈的影響,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大學體育,使大學體育的內涵更加豐富,外延更加廣闊,包容性更強,體現出良好的發(fā)展勢態(tài);在學校與社區(qū)發(fā)揮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它將引領大學體育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發(fā)展。
[1]黃承,謝永清.競技運動在學校體育中的作用[J].浙江體育科學,2006,28(3):36-38.
[2]余雙艷.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社會效益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9(4):93-96.
[3]石榮群,羅建達.運用競技運動,促進體育教學[J].廣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3,6(3):131-133.
[4]宋培東.淺論競技體育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J].長治學院學報,2006,23(1):65-67.
[5]何江海,趙媛媛.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改革與發(fā)展策略[J].體育科技,2006,27(4):4-6.
[6]顧美芹.體育專業(yè)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0(3):67-70.
[7]虞重干,張軍獻.“體教結合”與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J].體育科學,2006,26(6):79-84.
[責任編輯 魏 寧]
The Influence of High Level Sports Team s in Colleges and Un iversities in China on Un 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WANG Yan
(SportsDepartment of 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In order to explore how the high level sports teams influce on the futher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this paper adopted the document data,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 level sports teams brought the extensive influences to the universities physical education,promoted its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enriched its connotation and guaranteed the status of the universities Physical Education.
high level sports teams;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influence
G 807.4
A
1007-7413(2010)02-0056-05
2009-10-19
福建省教育廳資助課題(JBS07008)
汪焱(1975—),男,重慶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