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蘊琪
生命俗稱“無價”,不過,美國經(jīng)濟學家正兒八經(jīng)算了一本生命賬,將健康的價值加以量化。
新英格蘭Tufts醫(yī)學中心宣稱,各種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人認為一年的生命大概值10萬~30萬美元。在美國,用于維護健康的科技成本越來越高昂,而在健康保護上的支出,已成為眾多企業(yè)、納稅人以及患者越來越沉重的負擔。于是,就出現(xiàn)了上述這個被筆者稱之為“生命價值指數(shù)”的東西。
為了最終能夠評估某項治療的價值,經(jīng)濟學家們想了一個辦法來計算各種疾病的“成本”。不同的治療方法都是為了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人們的生命狀況,擁有健康生命的一年,無論對病人本身還是對社會而言,都比在病痛、抑郁或輪椅中度過的一年更有價值。
我們來看看經(jīng)濟學家是如何計算的。首先有一個簡單的量度標準:完全健康的一年得分為1,死亡得分為0,而忍受著非常病痛、久臥病榻或者高度抑郁、無法自理的一年得分會低于0,因為很多人寧可“報銷”掉,也不愿意活受罪。那么如何衡量一個疾病的嚴重性呢?可以從病人對治療風險的規(guī)避特點中看出。經(jīng)濟學家們做了一個有趣的測試,他們告訴患了不同疾病的病人們,假如采取某種手術治療,可能會治愈他們的疾病,然而一旦手術失敗,他們就會喪命。從不同病人對治療風險的規(guī)避特點,可以看出不同疾病的嚴重程度。比方說,患嚴重糖尿?。òㄊ靼Y狀)的病人在只有42%治愈率的情況下,都寧愿冒風險接受治療。而相比之下,那些患失眠癥的患者,會比患中風或者糖尿病的病人更加愿意與疾病共存,而不是接受高風險治療。也就是說,病人越是愿意承擔風險,他們所患的疾病就越嚴重。
簡單地說,如果沒有死亡、沒有衰老、沒有那些讓人難堪和難受的疾病,我們很難體會到生命的經(jīng)濟學價值。而當我們需要住院、診斷、治療、重癥監(jiān)護,甚至彌留的時候,我們才知道,寶貴的資本,已經(jīng)在流失甚至準備清空。那么,我們是不是該做些什么更有效、更有前瞻性的“投資”,來經(jīng)營這一人生中最重要的“生意”呢?
(鐘銳摘自《21世紀報理財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