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我國曾出現(xiàn)過一次離婚熱——離婚率節(jié)節(jié)攀升,有媒體稱之為“中國第三次離婚高潮”。而今,這撥離婚潮的后遺癥已開始逐漸顯現(xiàn)——很多父母離異并重新組建家庭,子女結婚婚宴上,究竟該誰佩戴“父親”“母親”的胸花,上臺接受新人一拜?眼下,這成為不少“80后”叫苦不迭的一道婚宴難題。
日前,網友“跳跳米08”在某論壇上發(fā)帖,講述了自己參加一個朋友女兒婚禮的見聞。在婚禮儀式上,他發(fā)現(xiàn),佩戴“母親”胸花的并不是他的朋友,打聽得知,那位接受新人敬茶的是新娘的親生母親,而他的朋友雖從繼女兩歲起,就擔負養(yǎng)育教育責任,將她養(yǎng)育成人,最終卻只能坐在來賓席中,遠遠地祝福女兒。
此帖一發(fā),一石激起千層浪,引來不少“80后”網友跟帖大倒苦水。網友“amazon1220”感嘆,他和女友的父母都是離異后再婚,雙方家長加起來共有8個,婚禮上若是將他們全部請上臺,場面將蔚為壯觀??墒牵膫€爸媽都得罪不起,稍有不周,就會讓老人傷心難過。到底該如何安頓他們?
對此,跟帖的網友為新人提供了幾個選擇:A.旅行結婚(點評:惹不起,躲得起);B.誰撫養(yǎng),誰出席(點評:有付出才有收獲,這句話擺在哪里都適用);C.全請(點評:大大方方地全部介紹,省得麻煩);D.教堂結婚(點評:不需要拜高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