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廣西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 廣西桂林 541006)
哲學之我見
王磊
(廣西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 廣西桂林 541006)
哲學的本質是愛智慧,是對智慧的追求。哲學思維的特點是反思、批判、超驗的思維方式。哲學不是科學,甚至不能提供知識,但是哲學可以啟發(fā)人們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鍛煉人們的思維能力,教人學會不盲從。真正的哲學不是教條,不是以絕對真理自居,而是自由的學問,不是束縛人們的思想而是解放人們的思想。
哲學;愛智慧;反思
法國思想家帕薩卡爾在《思想錄》中說“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他;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縱使宇宙毀滅了他,人卻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東西更高貴得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yōu)勢,而宇宙對此卻是一無所知。因而,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盵1]人是萬物之靈,人會思考,人追求智慧,人思考萬物的起源,這就是人與自然比起來的偉大。皓首窮經(jīng)的蘇格拉底在當時被認為最有智慧的人,但蘇格拉底卻誠實的說:“我知我一無所知”,而同時代的一些所謂的智者卻自稱自己有智慧??梢娬嬲恼苋耸钦鎸嵉恼J為自己沒有智慧的,因為知道自己無知才去追求智慧。哲學起源于人類的“驚異”,哲學的希臘文原意是愛智慧,這表明哲學起源于人們對智慧的渴望與追求,哲學應理解為追求智慧之學,而不是智慧之學。在哲學史上凡是以絕對真理自居的哲學體系,往往已經(jīng)演化為教條。學習哲學,愛智慧、追求真理,就要不唯書不唯上,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
智慧是什么呢?智慧不是學歷,智慧不是人生經(jīng)歷,智慧也不是知識。在當今的信息時代,有人說知識不用儲存只需搜索,如果說智慧就是知識,那么電腦就是最有智慧的了。究竟什么是智慧呢?我想起了中國哲人老子在《道德經(jīng)》開篇的一句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希臘哲學最初表現(xiàn)為自然哲學,它是人們研究自然現(xiàn)象的理論結晶,最初的一批希臘哲學家,無論是愛奧尼亞學派還是南意大利學派的哲學家們,都是偉大的自然科學家。在希臘,哲學不僅與科學,而且與宗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羅素認為,哲學乃是某種介乎于科學與神學之間的東西,究其研究的對象范圍而言,哲學與神學一樣都具有超越性;而就其使用的方法而言,哲學則與科學一樣訴諸理性。人類渴望智慧,人類追求智慧,人類希望以自己的理性思考萬物的本源,希望憑借理性解答人類的“驚異”,文藝復興時期人們極力的贊揚人的理性,遺憾的是,宇宙的奇妙是人類理性不能解釋也研究不透的。
哲學是一種“反思”的思維活動,反思不是反復思考而是思想以自身為對象反過來而思之。黑格爾曾這樣論述哲學思維的特殊性,黑格爾說:“以思想的本身為內容,力求思想自覺其為思想”。人的思想可以分為兩個維度:一是構成思想的維度,也就是思維以人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為中介而實現(xiàn)的思維與存在相統(tǒng)一的維度;二是反思思想的維度,也就是思想以自身為中介而實現(xiàn)的把“思維與存在的關系”作為問題進行反思的維度。
構成思想是以某種具體的方式(如常識、科學等),去形成某種認識的思想,并把這種思想作為某種目的性要求,以實踐活動的方式獲得某種形式的現(xiàn)實性,這就是思維與存在的問題,對象性的思想。反思思想,則是以人類把握世界的諸種方式(如科學、常識等)及其全部成果(知識形態(tài)的常識,科學等)作為反思的對象,去追問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對思想的思想,是對思想前提的自我反思。
哲學是一種反思的思維活動,也只有在反思的意義上,才能正確的理解作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而不是思維與存在的問題。在古代,哲學曾經(jīng)充當包羅萬象的知識的總匯,也就是關于是世界的全部思想(世界包括自然、社會和思維),但是到了近現(xiàn)代,這些領域都被科學所占領,哲學成了無家可歸的孤兒??墒钦軐W是以關于全部世界的思想為對象,進行反思,也正是因為無家可歸哲學才能四海為家。如:法哲學、經(jīng)濟哲學、文化哲學等等,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哲學被認為是基礎學科。
所謂哲學思維的批判性,首先指哲學是對“思想”的否定性的思考方式,或者說,把關于世界的“思想”作為問題予以追究和審訊的思考方式。哲學的思維活動是一種觀念形態(tài)的精神批判活動,它直接地表現(xiàn)為對“思想”的批判過程。這主要是表現(xiàn)為揭示思想、辨析思想、鑒別思想和選擇思想。哲學的批判不僅批判“關于世界的思想”,也是關于哲學本身的批判。哲學就是哲學史,打開哲學史你會發(fā)現(xiàn)哲學是人類思想的征戰(zhàn)史,這里有對老師的尊重但沒有對老師的信奉,柏拉圖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但亞里士多德卻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同樣馬克思曾經(jīng)是黑格爾的學生。哲學的批判思維要求對任何一個人的思想都要經(jīng)過自己大腦的思考,任何一個人的言論都值得懷疑,沒有哪個凡人是天才。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哲學是自由的學問,哲學不是課本知識、學習哲學也不是學習通編教材,所以說哲學有解放思想的功能。哲學要想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就要不斷地審視現(xiàn)實,批判自己的不足。哲學是在不斷的揚棄自己的同時擴展自己的地盤,在這個意義上,其他學科是在不斷的尋找自己,而哲學是在不斷地離開自己,而哲學只有不斷地離開自己才是真正的哲學。哲學不是記住多少哲學觀點,講出多少哲學觀念,記住多少哲學的知識。哲學研究應該是從現(xiàn)有觀念出發(fā)而離開現(xiàn)有的觀念,對現(xiàn)存理論的反思活動解除現(xiàn)存理論的束縛,開出一片原來未曾入過的空間。哲學本身不是一種知識體系,而是系統(tǒng)的反思性、批判性的思維活動,它不是記住自己是什么的知識,而是思考為什么不是這樣和應該是那樣的一種思維活動。
法蘭克福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克海默提出:“無論科學概念還是生活方式,無論流行的思維方式還是流行的原則規(guī)范,我們都不應盲目接受,更不能不加批判的仿效。哲學反對盲目的抱守傳統(tǒng)。哲學已經(jīng)擔任起這樣的任務,就是把意識的光芒普照到人際關系和行為模式之上,而這些東西已根深蒂固,似乎已成為自然的不變的東西?!盵2]批判思維方式使哲學有解放思想的功能,就像英國哲學家柏林所說:“如果不對假定的條件進行檢驗,將它們束之高閣,社會就會僵化,想象就會變得呆滯,智慧就會陷入貧乏。社會如果躺在無人質疑的教條的溫床上睡大覺,就有可能漸漸爛掉。要激勵想象,運用智慧,防止精神生活陷入貧瘠,要使對真理的追求,(或者對正義的追求,或者對自我實現(xiàn)的追求)持之以恒,就必須對假設質疑,向前提挑戰(zhàn),至少做到足以推動社會前進的水平?!盵3]因為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專制,所以當代的中國人更需要解放思想,由人治的思維方式向法治的思維方式轉變。
哲學思維的超驗性是指哲學思維超越于經(jīng)驗而不是脫離經(jīng)驗,是以關于經(jīng)驗的“思想”為思維對象的思維活動。就像黑格爾所說:“哲學的特點,就在于研究一般人平時自以為很熟悉的東西。一般人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間應用并來幫助他生活的東西,恰好就是他所非真知的,如果他沒有哲學修養(yǎng)的話?!币簿褪钦f“熟知非真知”。哲學既超越于經(jīng)驗有對經(jīng)驗事實有指導意義。哲學思維的超驗性,要求我們進行哲學思考的方式,不是經(jīng)驗思維而是超驗思維。比如理解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組成唯物主義,堅持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的組成唯心主義。這里的意識還是物質第一性,應該理解為邏輯先在性而不是時間先在性,黑格爾當然承認先有自己的頭腦后有自己的哲學思想。
亞里士多德認為,求知是人類的本性,而哲學作為一門超越使用目的的、為知識而知識的純粹的自由的學術,最初起源于人類對自然萬物的“驚異”。是啊,地球這樣準時的繞著地球旋轉,分秒不差,四季更替,這多么的奇妙??!而當人類能夠吃飽穿暖以后,人們這種“驚異”的目光更會注目于具體的功利目標以外,去探尋宇宙最根本的原因。人的思維就是這樣的,人一開始思考就不滿足于當下,而會進入形而上學的云端,因為人不滿足于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人不僅思考怎么活的更好,人更去思考為什么活著,哲學就是要人多問幾個為什么,要人去反思自己生活的意義,要人去思考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而哲學能提供這些問題的答案么?我認為哲學不能提供這些問題的答案,任何哲學家提供的答案也都是值得懷疑的,哲學就是啟發(fā)人們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啟發(fā)人們去懷疑。哲學是讓人多問為什么,而不是告訴人們是什么,哲學就是鍛煉人的思維能力。哲學就是哲學史。柏拉圖認為任何特定的文化都如同洞穴一樣,人居住在洞穴里,人們的思想都相應的被各自的洞穴所束縛,其結果是,人們的世界觀只是些意見,人們要認識是真理,要看到太陽——必須走出洞穴。
哲學起源于人們的“驚異”,哲學代表了人們內心的一種渴望,一種企圖超越未經(jīng)審視的生活的渴望,一種試圖解答憑人類自己現(xiàn)有知識還不能解答的問題的一種渴望,試圖尋找真智慧的渴望!這種渴望其實植根于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不管這個人是否去學習哲學。哲學的意義就是引發(fā)人們去思考,使你不再容忍自己的無知,使你對宇宙充滿好奇,使你對生命充滿驚訝,使你審視問題的目光變得更加的敏銳,使你在觀察問題時能夠深刻的接觸到問題的實質,是你的大腦得到哲學思維的有益訓練。
注釋與參考文獻:
[1]帕斯卡爾.思想錄[M].商務印書館,1985,P100.
[2]霍克海默.批判理論[M].重慶出版社,1989,P243.
[3]吳玉寶.馬可?波羅是不是一個騙子[N].北京青年報,2003-06-23.
[4]孫正聿.哲學通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5]孫正聿.辯證法研究[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6]李恩來.存在三議[J].哲學動態(tài),2004(3).
My view of philosophy
The essence of philosophy is the love of wisdom and the pursuit of wisdom. The way of philosophical thinking is reflection, criticism and transcendent.Philosophy is not science. It can not even provide the knowledge, but philosophy can inspire people to think, exercise people's thinking ability, and teach people to learn by themselves without following others blindly. True philosophy is not dogma, not to truth itself, but the freedom of knowledge. Philosophy is not binding but liberating people's thinking.
philosophy; love of wisdom; reflection.
王磊(1987-),男,河南省??h人,廣西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碩士。
201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