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孟子的“以意逆志”說與朱熹的讀書法

      2010-08-15 00:46:34李凱
      黃山學(xué)院學(xué)報 2010年2期
      關(guān)鍵詞:涵泳虛心朱熹

      李凱

      (西南大學(xué) 哲學(xué)系,重慶 北碚 400715)

      孟子的“以意逆志”說與朱熹的讀書法

      李凱

      (西南大學(xué) 哲學(xué)系,重慶 北碚 400715)

      孟子的“以意逆志”說是一種以己意解《詩》的詮釋方法,然而朱熹卻認(rèn)為,“以意逆志”要求詮釋者務(wù)必將己意懸隔起來,力求通過仔細(xì)研讀經(jīng)典中的字句,從而發(fā)現(xiàn)圣人的微言大義。朱熹之所以會誤讀“以意逆志”說,主要原因在于《孟子》原文的表述方式容易誤導(dǎo)讀者作出歧異性的解讀,因此,朱熹的誤讀極有可能是不自覺的。盡管朱熹的解讀偏離了孟子本義,但也許正是受到這種誤讀的啟發(fā),朱熹提出了在其哲學(xué)體系中不可或缺的“虛心涵泳”讀書法??梢姡祆涞恼`讀并非毫無意義。

      以意逆志;誤讀;虛心涵泳

      孟子在論述說《詩》之法時,提出了他的“以意逆志”說。原文如下:

      咸丘蒙曰:“……《詩》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舜既為天子矣,敢問瞽瞍之非臣如何?”(孟子)曰:“是詩也,非是之謂也。勞于王事,而不得養(yǎng)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獨賢勞也?!收f《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如以辭而已矣,《云漢》之詩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遺?!潘寡砸?,是周無遺民也……[1]萬章上

      咸丘蒙引《詩經(jīng)》為證,認(rèn)為在政治倫理與血緣倫理發(fā)生沖突的情況下,應(yīng)當(dāng)秉持政治倫理優(yōu)先的原則;然而,儒家所尊崇的圣王舜在處理與其父瞽瞍的關(guān)系時,卻未能貫徹這一原則。孟子在為舜作辯護的過程中,涉及到對《詩經(jīng)》的詮釋問題?!捌仗熘?,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出自《詩經(jīng)·小雅·北山》,后文緊跟著還有一句“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2]小雅·北山通觀全文可知,這首詩反映的大概是一位士子因徭役分配不均、自己負(fù)擔(dān)過重而產(chǎn)生的怨恨心情,毛亨的序文說:“役使不均,己勞于從事,而不得養(yǎng)其父母焉”,[2]小雅·北山正標(biāo)明了這一文章意旨。由于咸丘蒙對詩句作了斷章取義的理解,背離了這首詩的原意,孟子正好借此指出正確的詮釋方法——“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及“以意逆志”。

      許慎的《說文解字》注釋“志”說“意也,從心之聲”,[3]695注釋“意”說“志也。從心察言而知意也”。[3]695志意互訓(xùn),由此可見,二者在語義上原本就存在著某種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關(guān)于“以意逆志”的確切含義,不同的注釋家作出了不同的解讀。除了朱熹以外,較有見地者當(dāng)屬趙岐及吳淇。趙岐說:

      志,詩人志所欲之事。意,學(xué)者之心意也。孟子言說詩者當(dāng)本之志,不可以文害其辭,文不顯乃反顯也。不可以辭害其志,辭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遺?!敝驹趹n旱災(zāi)民無孑然遺脫不遭旱災(zāi)者,非無民也。人情不遠(yuǎn),以己之意,逆詩人之志,是為得其實矣。[4]萬章上

      趙岐指出,志是“詩人志所欲之事”,即作者所要表達(dá)的意義,意是“學(xué)者之心意”,即詮釋者的心意?!耙砸饽嬷尽笔窃忈屨摺耙约褐?,逆詩人之志”,即詮釋者以自己的心意去推求作者的原意。趙岐還認(rèn)為,“以意逆志”這一方法的成立依據(jù)在于“人情不遠(yuǎn)”,即人與人之間的心理同構(gòu)。對于上述問題,清人吳淇提出了另一種看法。他說:

      詩有內(nèi)有外。顯于外者曰文曰辭,蘊于內(nèi)者曰志曰意……漢宋諸儒以“志”字屬古人,而“意”為自己之意。夫我非古人,而以己意說之,其賢于蒙之見也幾何矣!不知“志”者古人之心事,以“意”為輿,載“志”而游,或有方,或無方,意之所到,即志之所在。故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詩論詩,猶之以人治人也。即以此詩論之:“不得養(yǎng)父母”,其志也;“普天”云云,文辭也;“莫非王事,我獨賢勞”,其意也。故用此意以逆之,而得其志,在養(yǎng)親而已。[5]以意逆志

      與趙岐相同,吳淇同樣把志解釋為作者之志,不同的是吳淇將意解釋為典籍的思想內(nèi)容或意義,主張“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即通過典籍的思想內(nèi)容,去推求作者的原意。

      對于志的理解,趙岐與吳淇基本相同,都將志理解為作者之志。近人聞一多說:“志有三個意義:一,記憶;二,記錄;三,懷抱”。[6]185這里的志應(yīng)當(dāng)屬于第三種情況,指作者的思想感情。筆者認(rèn)為,把意解釋為詮釋者的心意是基本符合孟子本義的。孟子在涉及《詩經(jīng)·大雅·文王》、《尚書·周書·武成》等篇的詮釋問題時,都是以己意作為理解或評判的標(biāo)準(zhǔn)的。 至于“逆”,《說文解字》云:“逆,迎也”,[3]104這說明“以意逆志”是詮釋者以己意對作者之志的探求。

      據(jù)統(tǒng)計,《孟子》引《詩》、論《詩》共 39 次。[7]65-66在詮釋《詩經(jīng)》的過程中,孟子廣泛應(yīng)用了“以意逆志”的方法。本文限于篇幅,僅舉1例?!睹献印份d:

      (孟子)曰:“……欲見賢人而不以其道,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詩云:‘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 ’”[1]萬章下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出自《詩經(jīng)·小雅·大東》。對于“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孔穎達(dá)疏曰:“如砥,貢賦平均也。如矢,賞罰不偏也”,[2]小雅·大東對于“君子所履,小人所視”,鄭玄箋云:“此言古者天子之恩厚也,君子皆法效而履行之;其如砥矢之平,小人又皆視之、共之無怨”。[2]小雅·大東可見,這四句詩的原意是用來形容周朝的政治清明,平均如一。孟子所謂“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是指諸侯召見君子時應(yīng)待之以禮義。孟子用《詩經(jīng)》中的言辭說明這一觀點,就賦予了“周道如砥”等四句詩以嶄新的含義,即禮義恰似平而直的大路,君子能夠恪守禮義,正如循此大路行走,而小人則反之。在這里,孟子依據(jù)儒家思想學(xué)說對詩文作出創(chuàng)造性的詮釋,體現(xiàn)了對“以意逆志”方法的運用。

      孟子的詮釋實踐告訴我們,趙岐對“意”的解讀,

      即所謂“學(xué)者之心意”,雖亦無不可,但失之寬泛。孟子的“意”特指“理義”,[1]告子上是“心之所同然者”,[1]告子上惟因如此,對于同一詩篇的理解,詮釋者與作者之間方有達(dá)成一致的可能性。這里的“心”當(dāng)系孟子所謂“本心”,[1]告子上是“天之所與我者”,[1]告子上因而具有超驗特征。由此可知,作為“以意逆志”基礎(chǔ)的并非趙岐所謂“人情不遠(yuǎn)”。“人情”往往是心理學(xué)意義上的,是落于經(jīng)驗層面而言的;作為形而下意義的心,其同構(gòu)性是根本無法得以保障的。當(dāng)然,采用以本心為根基的“以意逆志”法,詮釋者也未必總能與作者心同理同、莫逆于心。這是因為,《詩經(jīng)》中的許多篇章或文字并不合乎理義或與理義無關(guān),例如前述 “周道如砥”四句。因此,“以意逆志”之“志”雖然被解釋為作者的原意,實則首先是詮釋者之“意”,它未必就是作者的原意,“志”往往成為一種虛設(shè)。

      朱熹十分推崇“以意逆志”的詮釋方法,《朱子語類》中有多處談及此說,但其對“以意逆志”的解讀卻頗為獨特?!吨熳诱Z類》載:

      (余大雅)再問:“所說‘尋求義理,仍須虛心觀之’,不知如何是虛心?”(朱熹)曰:“須退一步思量?!贝稳眨謫柾艘徊剿剂恐?。(朱熹)曰:“從來不曾如此做工夫,后亦是難說。今人觀書,先自立了意后方觀,盡率古人語言入做自家意思中來。如此,只是推廣得自家意思,如何見得古人意思!須得退步者,不要自作意思,只虛此心將古人語言放前面,看他意思倒殺向何處去。如此玩心,方可得古人意,有長進處。且如孟子說詩,要‘以意逆志,是為得之’。逆者,等待之謂也。如前途等待一人,未來時且須耐心等待,將來自有來時候。他未來,其心急切,又要進前尋求,卻不是‘以意逆志’,是以意捉志也。如此,只是牽率古人言語,入做自家意中來,終無進益。 ”[8]卷十一

      朱熹借“以意逆志”闡釋所謂“虛心”,并把“逆”解讀為“等待”,對此,黃俊杰教授說道,“將‘逆’字解為‘等待’的說法可能與孟子有所差距”,[9]173因為這樣一來,“以意逆志”的含義就演變?yōu)?,將己意擱置起來,以盡可能客觀、公允的態(tài)度從古人原著中挖掘其本義,“朱子這種講法是很有問題的”。[9]173朱熹反對以己意解經(jīng)的方法,貶稱其為“以意捉志”,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朱熹認(rèn)為“看文字先有意見,恐只是私意。”;[8]卷十一而孟子由于承認(rèn)本心的同構(gòu)性,所以主張己意與作者之志之間的溝通是可能的。因此,在孟子那里,“志”往往成為一種虛設(shè),而在朱熹這里,“意”則始終是一種虛設(shè),二者恰恰相反。

      顯然,朱熹誤讀了孟子的“以意逆志”說。筆者認(rèn)為,朱熹的這種誤讀極有可能是無意識的,因為《孟子》原文中原本就潛藏著誤讀此說的可能性。首先,在與咸丘蒙的對話中,孟子同時給出了兩種不同的詮釋方法,除了“以意逆志”之外,還有“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兩種詮釋方法并存,就為讀者混淆二者埋下了伏筆。對于“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趙岐注云:“文,詩之文章,所引以興事也。辭,詩人所歌詠之辭。 ”,[4]萬章上“文”指作品的文采,即修辭方式,“辭”指作品的言辭,即言語表達(dá)。它的意思是,不要拘泥于作品的修辭方式而損害作品的言語表達(dá),也不要拘泥于作品的言語表達(dá)而曲解作者的原意。“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是要求詮釋者剝離作品表面文辭的障蔽,剝離文辭的障蔽不能誤解為不要文辭或否定文辭的作用,它恰恰是強調(diào)應(yīng)當(dāng)通過對文辭冷靜、深入地分析,達(dá)到對作者原意的客觀了解。類似于荀子“虛壹而靜”的方法,要達(dá)到“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的目的,詮釋者就應(yīng)當(dāng)在思想開放、精神專一、內(nèi)心寧靜的狀態(tài)下去閱讀典籍,否則他很容易被典籍中的文辭所迷惑,從而得出錯誤的見解。所謂“虛”,是指“不以所已臧害所將受”,[10]解蔽即詮釋者的心意固然無法抹煞,但詮釋者可以控制其對詮釋過程的參與從而弱化其作用?!安灰晕暮o,不以辭害志”的方法內(nèi)在地要求詮釋者對己意采取“虛”的態(tài)度,這里的“虛”與朱熹所謂“虛心”在概念上相同;“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方法的實質(zhì)是主張詮釋者應(yīng)以典籍為依據(jù),著力探究作者原意,這與朱熹誤讀后的“以意逆志”說在含義上類似??梢?,朱熹在對“以意逆志”加以解讀時,誤將“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的邏輯理路作為前者的理論內(nèi)涵。其次,孟子將“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與“以意逆志”并提,這種語序上的安排容易使讀者產(chǎn)生錯覺,將二者混為一談。孟子之所以將二者并提,原因在于在詮釋《詩經(jīng)》的過程中,“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之“志”與“以意逆志”之“意”往往是暗合的,換言之,采用這兩種不同的詮釋方法,詮釋者常??梢允馔就瑲w地了解到作者的原意。這是因為,《詩經(jīng)》中的許多篇章記述了古人對真、善、美的頌揚,對假、惡、丑的抨擊,其價值取向契合了儒家的道德理念。以孟子論及的《北山》之詩為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詩句中隱含了作者的拳拳孝子之心,而“養(yǎng)父母”的真摯情感恰恰合乎儒家“理義”。最后,在詮釋《詩經(jīng)》的個案中,孟子雖并用了“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及“以意逆志”兩種方法,但運用前者的思路更易從中辨析出來,這就有可能誤導(dǎo)讀者錯認(rèn)前者為后者。當(dāng)詮釋者的心意與作者原意不符時,詮釋者運用“以意逆志”法的跡象往往是清晰可辨的,譬如孟子對“周道如砥”等四句詩的詮釋;然而,孟子在與咸丘蒙的對話中所論及的《北山》、《云漢》兩首詩,其所表達(dá)出的深層意涵正為儒家思想學(xué)說所認(rèn)同?!捌仗熘?,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是一段文采斐然、極易使人產(chǎn)生誤解的文字。這段話前后對仗工整、氣勢恢宏,這是其“文”;這段話的字面意思是,普天之下,沒有一塊土地不是天子的土地,四海以內(nèi),沒有一個人不是天子的臣民,這是其“辭”。咸丘蒙正是拘泥于這段文字的表面文辭,而未作深入地分析,從而產(chǎn)生了錯誤的聯(lián)想,認(rèn)為這段話是在強調(diào)天子所擁有的權(quán)力至高無上,并以此論證身為天子之父的瞽瞍也應(yīng)當(dāng)對舜行人臣之禮的看法。孟子指出,《北山》作者所要表達(dá)的是,國家大事沒有一件不是天子之事,而唯獨他一人在為國事奔波、操勞,以至于無暇奉養(yǎng)父母。因此,簡言之,“普天之下”等四句詩所蘊含的意思并不在于渲染天子的絕對權(quán)威,而在于強調(diào)天子的廣泛義務(wù)。鄭玄對詩文的注釋:“此言王之土地廣矣,王之臣又眾矣,何求而不得,何使而不行!”,[11]卷十八正突出了這一思想內(nèi)涵?!爸茆爬杳瘢矣墟葸z”出自《詩經(jīng)·大雅·云漢》。這兩句詩的字面意思更富有迷惑性,是說周朝剩余的百姓,沒有一個存留的。如果僅僅停留在這首詩的表面文辭上,便只能得出“周無遺民”的結(jié)論;只有認(rèn)真地研讀原詩,才會發(fā)現(xiàn)其實作者“志在憂旱”。[4]萬章上在這里,“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的詮釋理路躍然紙上,而“以意逆志”的應(yīng)用過程則隱而不彰?;谏鲜龇N種原因,朱熹在不自覺的狀態(tài)下誤讀“以意逆志”說便是一件毫不奇怪的事情了。

      朱熹對“以意逆志”說的解讀雖然不切合孟子本義,但卻絕非毫無意義。

      朱熹極為重視讀書方法,《朱子語類》中有兩卷內(nèi)容集中記錄了朱熹對它的論述。朱熹死后,其弟子、門人將他的“讀書法”歸納為六條,其中一條名為“虛心涵泳”。[12]卷三關(guān)于“虛心”,朱熹說,“凡看書,須虛心看,不要先立說。 ”,[8]卷十一“先立說”即“先立己意”;[8]卷十一所謂“涵泳”,朱熹指讀書需要“著意玩味”、[8]卷十一“徘徊顧戀”,[8]卷十一這是因為,“圣人言語,一重又一重,須入深去看。若只要皮膚,便有差錯,須深沉方有得。 ”。[8]卷十一朱熹還曾說,“凡人讀書,須虛心入里玩味道理,不可只說得皮膚上。 ”[8]卷一百二十,“虛心”、“涵泳”兩層意思一滾說,可見,對朱熹而言,“虛心”、“涵泳”并非可以截然分開的兩種讀書方法,而是相互關(guān)聯(lián)、有機統(tǒng)一。顯然,從義理的角度分析,“虛心涵泳”與朱熹誤讀后的“以意逆志”都強調(diào)對己意的懸隔、對古人原著的悉心體味,二者同出一轍;如前所述,朱熹還曾借“以意逆志”表述“虛心”之意。這充分表明,“虛心涵泳”的讀書法與被誤讀的“以意逆志”說之間存在某種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或者“虛心涵泳”的讀書法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朱熹對“以意逆志”說的解讀,或者在被誤讀的“以意逆志”說啟發(fā)下,朱熹才提出了“虛心涵泳”的讀書法。二者的關(guān)系究竟如何,根本上取決于哪種見解首先成型;然而,一種思想見解成型的時間與思想家首次對其公開表述的時間往往并不同步,因此,無法從發(fā)生學(xué)的角度對此問題加以考察。不過,朱熹明確表示,“以意逆志”“是教人讀書之法”,[8]卷五十八這一表述說明,“虛心涵泳”的讀書法極有可能是在誤讀后的“以意逆志”說啟發(fā)下而提出的。即使在解讀“以意逆志”說之前,朱熹早已形成關(guān)于讀書之法的見解,誤讀后的“以意逆志”說仍然為此見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證,其意義不容忽視。

      “虛心涵泳”的讀書法在朱熹的哲學(xué)體系中并非可有可無,而是其哲學(xué)運思的必然結(jié)論。從朱熹思想的整體思路來看,“理一分殊”的宇宙觀及“即物窮理”的修養(yǎng)論是“虛心涵泳”讀書法的理論前提。朱熹將天地萬物之理的總合稱為“太極”,認(rèn)為“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8]卷九十四但由于“氣稟不同”,[8]卷四太極之理在人物中的呈現(xiàn)是不同的,這便是所謂“理一分殊”。圣人由于稟氣較清,故能呈現(xiàn)理之全體,而凡人由于稟氣較濁,故太極之理難免有所遮蔽,因此,對于凡人而言,后天的修養(yǎng)是必要的。在《大學(xué)章句》中,朱熹訓(xùn)“格物致知”為“即物窮理”,主張學(xué)者應(yīng)當(dāng)窮究事事物物之理,如此積而久之,便能達(dá)到“私欲凈盡,天理流行”[8]卷六的目的。朱熹還認(rèn)為,“讀書是格物一事。”[8]卷十又說,“窮理之要,必在于讀書。 ”[13]卷十四這說明“讀書窮理”是其“即物窮理”學(xué)說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讀書窮理”,朱熹指出,“本心陷溺之久,義理浸灌未透,且宜讀書窮理。常不間斷,則物欲之心自不能勝,而本心之義理自安且固矣?!盵8]卷十一因此,所謂“讀書窮理”是指,不斷地讀圣賢書,“體驗圣人之心”,[8]卷一百二十從而最終“革盡人欲”、[8]卷四“喚醒”[8]卷一百一十三“本心之義理”,在這里,“即物窮理”之物特指圣賢書,外物之理特指圣人之心?!白x書窮理”的這種內(nèi)涵意味著,學(xué)者應(yīng)當(dāng)虛心揣摩圣賢本義,決不能以己意解經(jīng),否則便會使書中義理受到學(xué)者 “物欲之心”的歪曲,顯然,這正是“虛心涵泳”讀書法的要求。

      綜上可知,朱熹“虛心涵泳”的讀書法是其“即物窮理”學(xué)說的必然邏輯推論,而被誤讀的“以意逆志”說則恰好成為這種讀書法的理論來源。因此,對于其自身哲學(xué)體系的建構(gòu)而言,朱熹的誤讀反而起到了建設(shè)性的作用。

      [1]楊伯峻.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60.

      [2](唐)孔穎達(dá).毛詩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

      [3]臧克和,王平.說文解字新訂[M].北京:中華書局,2002.

      [4](漢)趙岐,等.孟子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98.

      [5](清)吳淇.六朝選詩定論緣起[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濟南:齊魯書社,1997.

      [6]聞一多.歌與詩[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7.

      [7]董治安.先秦文獻與先秦文學(xué)[M].濟南:齊魯書社,1994.

      [8](宋)朱熹.朱子語類[M].北京:中華書局,1994.

      [9]李明輝.儒家經(jīng)典詮釋方法[C].臺北:臺灣大學(xué)出版中心,2004.

      [10](清)王先謙.荀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8.

      [11](清)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2.

      [12](元)程端禮.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綱領(lǐng)[M]//四部叢刊續(xù)編.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4.

      [13](宋)朱熹.朱文公文集[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

      The “Yiyinizhi”of Mencius and the Reading Method of Zhu Xi

      Li Kai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Xinan University,Beibei400715,China)

      The “Yiyinizhi” of Mencius is a sort of method of interpreting the Book of Songs with the reader’s mind.However,Zhu Xi thought that “Yiyinizhi” requests reader to shelve his or her own mind and try to find the deep meaning of saint by researching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of sutra carefully.The primary cause that Zhu Xi misreaded the “Yiyinizhi” is that expressive mode of Mencius is likely to misguide reader to make mistakes.Therefore Zhu Xi’s misapprehension shouldn’t be self-conscious.Although Zhu Xi didn’t understand Mencius’original meaning,Zhu Xi probably created the reading method of“Xuxinhanyong” which is indispensable for his philosophy under the enlightenment of misapprehension.It is obvious that Zhu Xi’s misapprehension isn’t meaningless.

      Yiyinizhi;misapprehension;Xuxinhanyong

      B222.5

      A

      1672-447X(2010)02-0029-04

      2009-10-12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 “先秦哲學(xué)研究”(02JAZJD720011);西南大學(xué)博士基金項目 “孟子詮釋思想研究”(SWU080917)

      李 凱(1980-),山東淄博人,西南大學(xué)政治與公共管理學(xué)院哲學(xué)系副教授,研究生導(dǎo)師,博士,研究方向為儒家哲學(xué)。

      高 煥

      猜你喜歡
      涵泳虛心朱熹
      涵泳語文教學(xué)中發(fā)展學(xué)生“具象思維”的實踐探索
      求知若渴 虛心若愚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呆奇的故事
      新教育(2018年12期)2018-07-24 07:46:14
      虛心求上
      小主人報(2018年11期)2018-06-26 08:52:10
      武夷山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涵泳:語文教學(xu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朱子深衣”與朱熹
      海峽姐妹(2016年4期)2016-02-27 15:18:14
      說“涵泳”
      班戈县| 磐石市| 台东市| 瑞安市| 云和县| 洪雅县| 四平市| 瑞金市| 涞水县| 龙泉市| 日照市| 沙湾县| 乐陵市| 广德县| 上虞市| 鲁甸县| 河东区| 宁晋县| 扶余县| 安化县| 云梦县| 高平市| 阿坝县| 巴楚县| 延吉市| 闻喜县| 磴口县| 赤峰市| 鄂尔多斯市| 伊吾县| 吴旗县| 寿光市| 肇州县| 泾阳县| 南汇区| 汉源县| 遂昌县| 双流县| 齐齐哈尔市| 镇赉县| 禄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