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桂民
(承德市水務局,河北 承德 067000)
淺析避暑山莊水文化
姜桂民
(承德市水務局,河北 承德 067000)
承德避暑山莊以其博大精深的治世思想,多民族融合的歷史見證,精湛的園林建筑藝術,成就了厚重的“避暑山莊”文化。而在大避暑山莊文化體系中,集大禹治水至明末的4000多年的中國水文化思想之大成,將先人的理水意識發(fā)揮到了極致,成為康乾盛世時期中國水文化體系的縮影。
避暑山莊;水文化;天人合一;師法自然
所謂水文化,即是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日積月累形成的關于如何認識水、利用水、治理水、愛護水、欣賞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換而言之,水文化就是中華民族文化中以水為軸心的文化集合體,是人們在水事活動中創(chuàng)造的以水為載體的各種文化現象的總和。盡管水文化的表現形式不同,但都是人類對水的認知體現,這其中的內容或是對災難的記載,或是征服水的活動,或是對水景觀的刻畫,或是對水的整治方法和思路的探討,或是對治水英雄的贊美和銘記等等,并通過水工程、哲學、文化典籍、神話傳說、宗教信仰表現出對水的理性歸納。清王朝在承德肇建避暑山莊及外八廟時,除了國防、軍事、政治、宗教等因素外,依托獨特的天賜山水條件,構建完善良好的水網體系,從而打造出了集中國古建筑、古園林藝術之大成的皇家園林?!罢嫔秸嫠?、“師法自然”、“人水協(xié)調”是山莊水文化獨有的特征,從一個側面顯示了清王朝時期璀璨的水文化和人與自然和諧理念的成熟。本文試從避暑山莊的理水特色入手,從四個方面,探析避暑山莊水文化的底蘊及內涵。
中華民族的先哲先民與水為鄰,擇水而居,通過觀察水受到啟迪產生哲學思考和社會思考,思考后形成了哲學觀點、價值觀點和社會觀點。由于這些思想觀點與水有關系,可直接從水文化的視角逐漸地拓展、延伸、升華來考證避暑山莊水文化的獨特之處,體會到“天人合一、天地人相和諧”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融合。
中國的勘輿觀認為水有界氣、止氣、蓄氣的作用,也是風水催財的主要工具。“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后為玄武”為“藏風聚氣”之所,清初在依山傍水,水繞山環(huán),山水相映,林木茂盛之地建避暑山莊時,按照“得水為上,藏風次之”的觀點,借助獅子溝河、武烈河、磬錘峰、熱河泉這四個主要元素,從地勢上構成了一個自然的右旋太極圖形,因而被定為“風水寶地”。山莊位于武烈河西岸,河流蜿蜒曲折,自北向南穿城而過,具有“山環(huán)水抱”,“玉帶環(huán)腰”之氣場,“磬錘峰領群巒,一陽統(tǒng)眾陰;熱河泉匯眾水,一陰聚群龍”,山莊內湖泊呈“外繞清河麗水,內聚熱水平湖”之勢,在麗水環(huán)繞中的湖中洲島所建的各類建筑都在龍脈、水脈環(huán)抱之中,使山莊湖區(qū)整體呈現出群山環(huán)繞,脈絡清晰,水繞氣聚的上乘環(huán)境。這既是康熙皇帝為了民族團結、國家統(tǒng)一、穩(wěn)定北方、平息戰(zhàn)火,達到“合內外之心,成鞏固之業(yè)”治國思想的體現,更是康熙皇帝遵照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尊重堪輿與建筑大師們的智慧,以天下莫非王土的皇家氣概和江山一統(tǒng)治國思想的反映,是清王朝對民族昌盛、國家富強、吉祥萬代的追求與期盼,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天地人相和諧的哲學思維。用山水意境與寄托政治思想融而為一,使其超越山水自身的內涵與價值,正如余秋雨在 《一個王朝的背影》文章里所述,避暑山莊“把復雜的政治目的和軍事意義轉化為一片幽靜閑適的園林,一圈香火繚繞的寺廟,這不能不說是康熙的大本事。然而,眼前又是道道地地的園林和寺廟,道道地地的休息和祈禱,軍事和政治,消解得那樣煙水蔥蘢、慈眉善目”,“這個格局,包含著一種需要我們抬頭仰望、低頭思索的審美觀念和人生觀念”。避暑山莊對水資源的利用與保護充分詮釋了人與自然協(xié)調發(fā)展的獨具特色的水文化思想。
避暑山莊的水系治理,順應自然,表現自然,融于自然,使每個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組合合乎自然規(guī)律,這是中國古代園林體現“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也是獨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隨著山莊和古城的發(fā)展,清王朝根據山城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因勢利導,調控水流,使其分水、泄洪、排澇相互依存,形成了“四橫兩縱”的生態(tài)水網格局。達到了人、地、水三者高度統(tǒng)一。龐大而協(xié)調的水系結構,“霖小來源微”時河湖充盈、生態(tài)盎然,“漲時勢頗浩”時而水行其道、河系安瀾。主要有三項治水工程。一是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始建“清壩”。歷史上的武烈河,從北魏酈道元的記載至明代的數百年間沒有固定河道,“夏秋水勢極大極猛,…,時有偏流,沖激之患,遷變無?!?。因此在建城初始,為抵御洪水侵襲,遵循“乘勢利導、遇灣截角”的原則,“山莊以東改河道,使水南流,設石堤以障之”。清壩長約12里、寬約一丈、壘以七層條石,將武烈水的河道固定在河谷東側,使市區(qū)12公里長河道也因此由原來500-1000米河寬縮窄到200米,為山莊和城市提供了寶貴的發(fā)展空間。乾隆皇帝盛贊說“其水雖大然向有堤障之,時復培筑,故得循軌而有所歸宿,盛漲不為患”。二是治理旱河。清壩防范的是武烈河水泛濫,旱河治理是針對外八廟和城區(qū)而為,旱河水患淤塞河床,托水漫堤,自1737年至1909年間,共發(fā)生洪水災害四十九次,平均每三年半一次,成為重復性水害。通過“開挖新河,導洪入武。清挖河床,利洪下泄”兩種方式,從乾隆二十年列歲修??铋_挖疏導裴家溝旱河開始,至同治十三年停止旱河年例清挖工程,百余年間持續(xù)沒有間斷?!吧傧獛竭^,山雨溪水漲,漲退沙必留,疏浚例以向”,“年復一年河底突,水無二寸泥面鋪,鳩工授值大鏟浚,乃得回溪復舊?!奔礊檎鎸崒懻铡H菍⑽淞液铀肷角f。園林理水講究“疏水之去由,察源之來歷”,最忌水出無源和一潭死水,這是保持水體環(huán)境的先決條件。從乾隆時期水系圖可見,武烈河水從暖流暄波閘口被引入山莊,到山腳折向南,匯入泉源石壁瀑布,形成半月湖,此處泥沙得以沉淀。水渠沿山體向南,匯入松云峽之山泉,在文津閣分為兩支,一支沿山體向南匯入梨樹峪之泉水和涌翠巖瀑布之山泉,形成內湖;另一支沿文津閣東側與如意湖、澄湖及其他湖泊相連匯于湖區(qū),自東南側的五孔閘流出園外與武烈河水系匯合,這個水系“長河如繩”,如似武烈河的一個分支,與山形相呼應,正合堪輿學家所確認的天下山川之大勢。整個水系看不出一點人工斧鑿的痕跡,與全園山、水、平原的地形、地貌十分協(xié)調,表現出師法自然之理水特色。
人們常把水比作是自然面貌的眼睛,如宋朝王觀說:“水是眼睛棱,山是眉峰聚?!彼菆@林中最有活力,最生動的造景要素。避暑山莊在水文化的創(chuàng)作上,充分利用水作為造景要素和表現題材。正如《熱河志》中所說的,“山莊以山名,而趣實在水瀑之濺,泉之淳,溪之流,咸匯于湖中?!?/p>
中華文化亦稱龍文化,皇帝被稱作真龍?zhí)熳樱八辉谏睿旋垊t靈”,避暑山莊“水心山骨”,以榛子峪、松林峪、梨樹峪和松云峽四條溝壑為扇翼,一泓湖水為扇心,以此與和中國西北多山、東南多水的總體地勢相吻合,在達到“中國地理形貌之縮影”的藝術效果的同時,從空中俯瞰,這片群山宛如盤龍的巨身靜伏于近30公頃的湖畔,形成了讓天宇至圣的“龍王”入海之勢。山莊的水域原為水流無序的天然沼澤地帶,經人工疏浚整理開鑿而成,以洲、島、堤相分割,形成了既開又合,聚散有致的8處湖泊水面,水面岸線以平滑流暢的曲線為主,體現水的流暢柔美,而湖面景觀開闊深遠與含蓄曲折兼而有之,其臨水洲、島、亭、榭,殿、堂、樓、閣或依水而建,或深入水際,或半抱水面,借助于湖水創(chuàng)造景色,使得湖岸錯落而富于變化,增加了水面的層次和景深,這些建筑借水系而巧妙布局,遠看有蒼翠的青山作背景,近看有水中倒影作陪襯,其間云霧繚繞,湖水若隱,水天一色,宛如虛無縹緲的仙境,可使人在行進中獲得連續(xù)變化的畫面和豐富的景觀效果,產生美麗的遐想??v橫交錯的河湖水系成為這一集錦式園林整體布局的靈魂,構成了山容水意,水意山韻,陰晴朝暮,千姿百態(tài)的奇麗景觀。水給景物以活力,給山以生氣。山莊以水為題材構成的景色十分豐富,康乾七十二景中有二十三景點是因與水有關而定名的。山莊的“如意洲”“環(huán)碧”“月色江聲”三座島嶼則象征了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島,而三座島嶼以芝徑云堤相連,呈靈芝狀的“一池三山”結構布局,暗含了帝王渴望成仙,長生不老的理想,同時也體現“皇權神授”,又富于“神人同樂”的現世情調??滴趸实墼u價避暑山莊為“水心山谷”。而乾隆皇帝更用“山莊以山名而趣是在水”點出了避暑山莊的水文化藝術特色。
水影響和豐富人類精神領域的最突出表現是其景觀效應,或者說水除了作為物質資源外,還是一種刺激感觀、活躍情操、平心靜氣的精神資源,是廣泛而又作用突出的景觀資源。山莊內各景觀對水的利用可謂至極,既有浩瀚寬闊的湖泊,又有流水潺潺的山溪;既有山麓下的天然池沼,又有巖頂人工開鑿的“天池”;既有晴雷夏雪的瀑布,又有迸發(fā)的濺泉。能耳聞,能目睹,還能嗅得。
避暑山莊西部山區(qū)不僅有天然的泉和瀑布,還巧妙地利用地形,把泉水用池、壩等方式加以修整成一池清水,映襯著滿山燦爛的樹木花草,同時,再用渠延之為瀑布,瀑布之動聲,有如萬箭穿心,洶涌澎湃,使人產生激昂奔放之感,無形中產生許多欣賞情趣、情感與啟示,成了啟迪人們極為豐富多彩的人生哲理思維的媒介,達到“引泉開瀑布,迸水起飛珠。鏘玉云巖應,色空有若無”的效果。東部湖區(qū)大部分為靜態(tài)的水,賦予了人們穩(wěn)定、安全、內練的感覺,能夠觸動人們進行理性的思考,由“觸景生情”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生活于水是的各色魚、蝦、蟹等,使水因游而動。而魚游的自由之樂,也可使觀賞者體會到自己的自由之樂。在水心榭用八孔閘控制水位,使兩側湖面的水位產生落差,使水流起來,產生很大的聲響,確有當年蘇軾所描述月下赤壁的意境。人們對水的理解特別表現于各種動態(tài)與靜態(tài)的水景中,它能給予人以賞水的思索,也可以說是中國園林藝術中理水思維的習性與特色。文津閣的東北部有水門與山莊水系相通,巧借假山開出一個半圓形如上弦月的縫隙,構成“日月同輝”的奇特景觀。山莊建園時,在湖水中養(yǎng)殖了大量的觀賞植物,尤以水生植物最多。諸如香菱、采蘋、蒲草、荷花等,微風吹來,傳來陣陣花香?!办`澤龍王廟”,既是皇帝祈雨的地方,也有鎮(zhèn)住松云峽及梨樹峪的洪水,防止雨后泛濫的意境。如果說武烈河給避暑山莊帶來了水的骨架,那么湖區(qū)東北角的熱河泉,就是水的點睛之處,蘊含著“熱河化兵”文化之道?!盎敝C音即為“化兵”。冰,在熱河泉的熱水里是要融化的,借用過來,就是說有化干戈之靈氣,不動刀槍之兵患,契合了“合內外之心,成鞏固之業(yè)”的政治目的。
避暑山莊既是以天然山水見勝的宮苑,又成就了“一座山莊,半部清史”的傳奇;其治水理水工程不僅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更像一部水文化史書,記載著人類戰(zhàn)勝自然的艱難歷程和巨大成功,它是歷史的畫卷,文明的紐帶,是水文化豐富燦爛的篇章。
[1]徐興志,王燕.避暑山莊的理水特色[J].河北林業(yè)科技,2004.
[2]胡志勇.避暑山莊中水的功能[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3.
[3]戴穎,李可可.水文化淺議[J].海河水利,2004.
An Analysis of Water Culture of Chengde Mountain Resort
Jiang Guimin
(Chengde Water Affairs Bureau,Chengde,Hebei 067000)
Chengde Mountain Resort has accomplished a unique and rich culture of“summer resort”with its extensive and profound thought ruling the country,the historical witness of multi-ethnic fusion and exquisite botan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art.And in the large Summer Resort cultural system,the water culture of Chengde became an epitome and essence of China’s hydrology system in Emperor Kangxi's and Qianlong's reign periods by integrating the ideas of water culture through more than 4000 years from Da Yu controlling the floods to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Chengde Mountain Resort;water culture;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imitating the nature
K928.4
A
1005-1554(2010)03-0001-03
2010-07-01
姜桂民(1963-),男,河北承德人,承德市武烈河河道與橡膠壩管理處處長,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