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娜
新生兒血液標本的采集是臨床上難度較大的護理操作技術(shù),對新生兒采血時常選擇頭皮靜脈及股動脈、股靜脈穿刺采血,對于血氣標本的采集則一直沿用股動脈穿刺采血的方法。作者在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新生兒橈動脈采血的開展大大提高了采血的成功率,得到了家屬的認可,該操作方法簡單,能滿足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患兒血氣分析及其他生化檢驗標本的采集,可減輕患兒的損傷,提高救治成功率?,F(xiàn)將方法介紹如下。
1.1 操作者準備 操作者衣帽整齊,洗手,戴口罩。
1.2 用物準備 注射盤內(nèi)備碘伏1瓶,無菌棉簽,無菌一次性5 mL注射器1個,小兒頭皮針1個(5號),動脈采血器 1個,皮塞1個(采血氣分析時用)
1.3 病人準備 核對床號、姓名、住院號、評估患兒病情、橈動脈處皮膚情況,選取穿刺動脈?;純后w位不限(勿俯臥位),暴露穿刺部位。
1.4 采血方法 操作者左手掌托住患兒穿刺側(cè)手背,拇指置于其掌心,將手掌輕輕拉向手背約40°,手指掌面向下壓,使患兒手掌背曲呈反弓狀,以充分暴露穿刺部位,使穿刺部位皮膚自然繃緊,橈動脈血管亦相應(yīng)拉直固定,此時橈動脈也更接近體表,易把握進針深度。操作者右手食指觸摸橈動脈搏動最強點,用指甲輕輕下壓做一痕跡,以確定搏動最強點及橈動脈走向,常規(guī)消毒皮膚,右手持針翼在剛才所做痕跡的下方(掌側(cè))0.5 cm處進針,針頭略向橈側(cè)傾斜。進針角度一般為20°~30°,如觸摸搏動不明顯者,多表示橈動脈較深,進針角度可適當加大至30°~45°。進針深度視患兒皮下脂肪厚薄而定,一般進針為針頭長度的1/2或2/3時,見有回血或可輕拉針栓有回血即停止進針,輕旋抽拉針栓抽血至所需血量,然后拔針,壓迫止血(按壓時間不得少于 5 min,避免局部血腫的形成),標本送檢。
該方法操作簡單,省時省力,一個人即可完成操作,并且成功率高。新生兒橈動脈采血過程中,因橈動脈血管位置表淺,選擇5號頭皮針穿刺,對血管損傷小,同時不受患兒體位的限制,減少患兒活動,減少受涼機會,是可行的采血方法之一,有利于患兒,有利于護理工作,能更好地滿足新生兒臨床監(jiān)護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