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福德
錢基博《版本通義》述評
段福德
錢基博的《版本通義》是繼《書林清話》后又一版本學書專著,該書在版本學學科體系的建立、版本研究思想以及對版本、宋版的認識等方面都有獨特的價值。
錢基博;版本通義;述評
錢基博,字子泉,又字啞泉,別號潛廬,江蘇無錫人,生于清光緒十三年 (公元1887年),卒于公元1957年。他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學者錢鐘書先生的父親,我國近現(xiàn)代卓有成效的國學大師。錢先生在經(jīng)學、史學、文學、文體學、目錄學、版本學等方面都有精深造詣,著有《經(jīng)學通志》、《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四書〉解題及其讀法》、《〈文史通義〉解題及其讀法》、《讀〈莊子天下篇〉疏記》、《駢文通義》、《版本通義》等。
《版本通義》是錢基博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成書于1930年,1931年4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fā)行。一般認為,葉德輝的《書林清話》是我國最早的版本學專著?!栋姹就x》的面世要比葉德輝《書林清話》晚10多年,在學術界的影響也不如《書林清話》,但錢氏在版本和版本學的研究上,繼承了繆荃孫、錢大昕、葉德輝等版本學前賢的成果,同時又有許多新的發(fā)明。日本學者長澤規(guī)矩曾評價到:“有版本之種類、版心版框之說明、缺筆、讀本、宋版之特征等,多可資參考?!保?]筆者擬談談《版本通義》在版本學上的獨特價值。
在錢基博《版本通義》之前,版本與版本學的研究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但尚未形成一個系統(tǒng)完整的學科體系。《書林清話》作為我國第一部版本學專著,有開派之功,但其結構上的缺陷也很明顯。梁起超在《國學入門要目及其讀法》中認為《書林清話》在體例上無系統(tǒng),過于雜亂。史學家陳垣先生也認為《書林清話》“書是很好,只是體例太差?!保?]這主要是因為《書林清話》在體例上采用的是舊式讀書札記形式,即“隨筆書之,積久成帙”的筆記式著述體例。這種體例適宜于散點式的考證發(fā)明,卻難以作貫通式的全局觀照。所以,《書林清話》終究未能明晰地構架出版本學的學科結構體系。
相比之下,錢基博《版本通義》在結構的系統(tǒng)性上就明顯勝《書林清話》一籌。從書名來看,錢氏首先將“版本”二字嵌入書名,使之“名實相符”;其次,“通義”二字是仿章學誠《文史通義》、《校讎通義》,以“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為著述目的,意在對版本學作宏觀上的貫通。從結構來看,全書分為四個部分:敘目,原始第一,歷史第二,讀本第三,余記第四。綱目清楚,條理井然。再者,各章內(nèi)部也是層次清晰,脈絡分明。《敘目》首句提綱挈領,表達了全書的意旨,“余讀官私藏書之錄,而籀其所以論版本者,觀于會通,發(fā)凡起例,得篇如右?!保ā栋姹就x》,下文凡引用原書語句,皆不再注明)《原始》第一,追溯了“版本”之源,“版刻”之始,往往于小節(jié)的末尾處加上“此古簡冊之制”、“此古卷軸之制”之類的“結語”,以彰顯其眉目?!稓v史》第二,概述自兩宋迄清季以來版本發(fā)展的曲折歷史,而要在“審其流別,詳其沿革”。該篇內(nèi)容相對厚重、繁富,但細讀即可見其經(jīng)緯分明:以時間為經(jīng)線,論版本沿革,歷宋、元、明、清四代,而以宋為重點;以類別特征為緯線,講述各類版刻之特征優(yōu)劣,輕重有別,詳略分明?!蹲x本》第三,介紹我國常用典籍有哪些常見版本以及哪些是善本,目的在于經(jīng)過甄別優(yōu)劣、“分別條流”之后,“要令初學者易買易讀,不致迷罔?;蠖选!薄垛庞洝废怠扒八氖贰彼慰戳?、抄本源流、版本辨?zhèn)巍⒖虝??、版本入門等剩馀議題之集合。
《版本通義》雖篇幅短小,但體系完整、條理貫通、由博返約。本著“觀于會通,發(fā)凡起例”的宗旨,錢基博第一次將版本學列入了學術研究的體系,使得版本學有了獨立的學術形態(tài),對后來的版本學學科建設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對版本學的普及推廣也大有裨益。
錢先生在書中強調(diào)了兩個觀點:其一,“版本之學,大用在讎校?!逼涠皶诒刈x,本取可得。”重視好版本的閱讀價值,反對將好的版本當作古董秘藏。他在《敘目》中說:“於戲,版本之學,所從來舊矣!蓋遠起自西漢,大用在讎校。”又在《馀論》的結尾再次強調(diào):“版本之學,其始以精讎校,其蔽流為骨董。”錢基博認為,收藏、研究版本的目的,不在于視其為古董,而是為了更好地??惫偶罱K是為了讀書治學。在《歷史篇》中,他引王士禎、錢大昕、葉夢得、焦循等人的觀點,對嗜宋本書如命、藏書而不讀書的做法提出了批評。在《讀本篇》里又說:“然則宋槧不易得,得亦珍罕,以骨董視之,非讀本也。今為慎擇約舉經(jīng)史子集,分別條流,取版本之易得者,要令初學者易買易讀,不致迷罔?;蠖??!蹦康脑谟诎押玫陌姹窘榻B給初學者,讓大多數(shù)讀書人知道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典籍中有哪些善本書可讀。
錢基博不但在學術上主張“經(jīng)世致用”的觀念,同時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這個觀念?!板X基博是有名的收藏家,一生收古董,包括書籍、方志、字畫、錢幣、陶器等可謂夥矣!當他晚年在華中師范學院(現(xiàn)華中師大)工作時,得知學校圖書館藏書不多,毅然將自己所藏200余箱、共計5萬余冊書籍全部捐給了學校;其它方志、字畫、錢幣陶器等也全部捐給了社會,真正的發(fā)揮了在學術上的作用,而不是作為古董留給后人。 ”[3]
錢基博論所論的“版本”,是廣義上的“版本”?!把园姹菊邤嘧运?,世人尤所矜重?!闭嬲v究版本是從宋代開始的。然宋人所說的版本,是相對寫本而言的雕版印書。后來,隨著造紙業(yè)的發(fā)展與其他印刷技術的發(fā)明,“版本”的意義也擴大了。所以,錢基博的《版本通義》沒有把刻本作為唯一的版本形式來論述,而是包括了寫本、雕版印本、泥活字本、套印本在內(nèi)的、用各種方法制作而成的古代圖書的各種本子。在《原始篇》中,作者論述了版刻出現(xiàn)之前的書籍形態(tài)及基演變過程,然后在《歷史篇》中詳細論述了宋、元、明、清各代刻本書的特點,說明了由于紙張和印刷技術的的普遍使用,以及寫本向刻本過渡,才使得版本學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錢基博還考證了版刻的起源與發(fā)展過程。他認為,唐書版刻始于佛典,而其漸推及儒書,進而小學字書。關于現(xiàn)存最早的版刻書籍,他認為,英國印度政府之匈牙利人斯坦因1907年 (清德宗光緒三十三年)在敦煌千佛洞莫高窟石室所發(fā)現(xiàn)的唐懿宗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印之《金剛般若波羅密經(jīng)》,現(xiàn)藏于倫敦大英博物館的最為可信,并提出了“版刻不始于唐末,而遠在咸通以前”的看法。
對宋版的論述在《版本通義》中占了較多的篇幅,獨創(chuàng)性的見解也較多。其一,在《原始篇》中,作者從藝術的角度頗為精彩地指出了宋刻與元刻、唐刻的不同之處:“宋版之佳者,字體每帶歐、虞神味。元人所刻,與宋版書比較,已帶匠氣,而以咸通本《金剛經(jīng)》與宋版書比,又顯得有雅俗之分:一則古拙錯綜,一則整齊呆板。是故古版書之可貴,就藝術而論,即在其能保持率真之氣而不流于匠俗爾。”其二,在《歷史篇》中辯證地分析了宋版書的版本價值。作者認為宋版書雖好,但不必不誤,因為宋人“喜刻書板,而略不校讎”,并引用王士禎、錢大昕、葉夢得、焦循等人的一些論述以資佐證。因此,他主張“為據(jù)墟者發(fā)墨守”,打破宋版書不誤的迷信。作者把版書分為官刻、私刻、坊刻三類。于官刻中,他推崇國子監(jiān)本和州郡官刻中的公使庫本;于坊刻中,他介紹了福建刻書的盛況,并對當時影響較大的余志安勤有堂和余仁仲萬卷堂作了詳細的考證與比較。在談到杭州本、臨安本、書棚本、蜀本的特點時,他指出:“十三經(jīng)以蜀本為最,北宋刻第一,巾箱本甚精?!薄爸劣谧邮?,亦以蜀刻為精?!薄八慰讨兔?,當推北宋蜀刻矣?!逼淙?,論宋版款式,他總結出了“大抵以白口單邊或細黑口為多”的特點,并且說明,由于版本的復雜性,這個特點也不是絕對的,“宋版白口,元刻黑口,亦風氣大略之去爾!”其四,關于版本的鑒定,也是該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錢先生從版式、字體、印紙、避諱、裝幀等方面作了詳盡的論述,并針對宋版書中的避諱缺筆現(xiàn)象列舉了許多實例。字體方面,“宋刻本率由善書之士,謄寫上版,故字體各異。其中以大小歐體字刻版者最為適觀,以其間架波磔,濃纖得中,而又充滿,無跛踦肥脞之病?!彼伟婕垙?,有活襯紙、蠶紙、鵠白紙、藤紙,以羅紋紙為貴。錢氏還特別指出宋版書有用公私簡賬的特點,因為“古人的文案稱牘,用紙皆精好,事后尚可他用”。
以上所談,只是一些粗淺認識,尚未涵蓋《版本通義》的全部精義,但我們從這些方面就可以看到錢基博先生在版本學上的偉大成就。錢基博先生一生不以版本學家名世,但是,他是個當之無愧的版本學家。
[1]長澤規(guī)矩,等.中國版本目錄學書籍解題[M].梅憲華,郭寶林譯.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0.
[2]陳垣.勵云書屋問學記:史學家陳垣的治學[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2.
[3]涂耀威.錢基博文獻學三論[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 2006(2).
I206.5
A
1673-1999(2010)08-0129-02
段福德(1968-),男,碩士,贛南教育學院(江西贛州341000)中文系教師,從事古漢語教學與研究。
20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