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宇
(鐵嶺廣播電視大學文科教研室,遼寧鐵嶺112000)
英語翻譯策略中異化與歸化的探討
崔 宇
(鐵嶺廣播電視大學文科教研室,遼寧鐵嶺112000)
英語翻譯中異化與歸化是相輔相成的,翻譯標準不同,側(cè)重角度就會不同,翻譯目的不同,異化與歸化的運用也會不同。
異化;歸化;英漢翻譯
翻譯就是在兩種文化中轉(zhuǎn)換兩種語言。伴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的發(fā)展,跨越文化的交流也隨之增多,各種語言資料之間的翻譯也隨之多了起來。語言是人類的交通工具,是文化的載體,在文化的長河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每種文化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性質(zhì),不同文化之間也存在著相通和相異的性質(zhì)。各民族的語言文化的交流也是依靠其相同性而進行的,可是在這種交流中還存在障礙,這就是差異性所導致的。為此,翻譯文化在對異化和歸化處理的時候便產(chǎn)生了諸多矛盾。其實翻譯對兩種文化的滲透和理解還存在很大的難度。翻譯中出現(xiàn)的難度就是將文化帶來的沖突和交流傳達給讀者的時候,使讀者不能讀懂譯文的時候,可以通過理解譯文的意義來理解另一種文化所帶來的文化意義。如果要想達到這種效果,就要求翻譯者對異化和歸化的關(guān)系有著很好的處理。
異化與歸化是翻譯的兩種方法,異化就是以原語或者原作者為歸宿點,歸化是以目的語和翻譯文作為歸宿點。異化提倡譯文要盡量的適應原語文化和原作者的表達語義的習慣,就是說翻譯者要向民族文化的差異性靠攏,并且要始終堅持文化具有的真實性,目的就是為了保存和反應不同民族具有的特性和語言風格及特色,讓讀者在閱讀的時候可以感受到異國的風情和情趣,同時也讓讀者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具有的差異性和語言傳統(tǒng),這樣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同時豐富的譯文也使得文章的語言表現(xiàn)力增強。
作為翻譯者要相信讀者的智力和想像力,讀者在對異國文化的理解上具有的特異之處,這種影響也是很大的,而且讀者可以將原語文化中的表達方式與目的語文化的表達方式完整的結(jié)合到一起,從譯文中,讀者了解了異國的文化,并且在原文的基礎上也起到了文化的交流。
歸化的目的是把讀者放在了首位,通過讀者習慣的表達方式來對原文的內(nèi)容進行翻譯,使翻譯出的文章在表達方式和內(nèi)容上都是在讀者對世界了解的知識范圍之內(nèi),這樣不但使讀者更好的對譯文進行理解,同時對于譯文本身來說也會表現(xiàn)出超強的可能性和欣賞性。
每一位讀者都是用自己的閱讀方式和自己的文化理念來對語篇內(nèi)容進行理解,所有譯文對于不同的讀者會產(chǎn)生不同的作用,所以原文對讀者產(chǎn)生的影響也不一定完全一致。
在翻譯對文化因素處理的方法中,異化與歸化是相輔相成的。一般說的異化與歸化,主要是針對翻譯者的傾向性而言的,在現(xiàn)實中,不存在絕對的異化與歸化。翻譯實踐中,二者的統(tǒng)一也是各占一半的,都是根據(jù)社會意識形態(tài)、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統(tǒng)一。其實異化與歸化在翻譯策略方面同樣受到社會、歷史、環(huán)境的影響和制約,不同的歷史時期產(chǎn)生的翻譯標準不同,所以異化與歸化的側(cè)重角度也不同。從我國的翻譯發(fā)展史來看,處在政治文化大環(huán)境中,當出現(xiàn)外來文化的時候,人們還是容易接受的,并以樂觀的態(tài)度來接受這個外來的文化形態(tài)和語言風格。
不同時代和社會文化背景的翻譯者,考慮問題的角度是不同的,尤其是在跨文化的交流上,對于異化或者歸化的翻譯策略也是不同的。翻譯者處在一個中介的狀態(tài)上,它是原作和譯作、原語文化和譯語文化的媒介,翻譯者作為翻譯的主體,要對翻譯對象有尊重性,這是一個前提,是為了實現(xiàn)翻譯的目的而表現(xiàn)出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每個翻譯者都有自己的翻譯目的和自己的文化取向、審美觀點,進而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同時,翻譯者的文化水平也是決定著翻譯者翻譯策略的選擇問題的。一般來說,一個翻譯者在本族語言能力上具有很高的能力,所以將外族文化翻譯成本族語言的時候,易于采取歸化的策略;相反在把本族語言翻譯成外語時,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語言結(jié)構(gòu)上,往往采取的是異化的策略。其實我們在閱讀時也容易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問題,大部分的翻譯者在把外語翻譯成本族語言時,都把譯文做歸化處理,而在將本族語言翻譯成外語時,異化往往占了大多數(shù)。
在進行一些文化內(nèi)涵很豐富的作品翻譯時,翻譯者的目的如果是想介紹原語文化,那么往往是以異化作為主要的翻譯策略,這樣可以突顯出原文的異質(zhì)性;如果對作品的翻譯只是為了迎合閱讀口味,為了減少閱讀負擔,就會把譯文盡量的適應文化系統(tǒng),此時一般采取的是歸化的策略。例如,在對《紅樓夢》的翻譯中,就有許多想了解中國文化的英美讀者,所以此時翻譯要尊重原語的文化原則,可采取異化的方法,在譯文中盡量的保留原語文化,盡量多的保留一些漢語的諺語和宗教色彩。
對于翻譯者,只有全面了解語篇,才能讓讀者對翻譯有很好的了解,所以異化翻譯更能適合這種對目的語文化和習慣的翻譯。有時文本帶有知識性話題的語篇和關(guān)于文學主題的語篇,當翻譯涉及到的文本信息時,翻譯者就要采用一種恰當?shù)谋磉_方式對其進行真實的翻譯,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讀者更容易的理解文本。翻譯過程中,要保證譯文的信息準確,并且可以感染大眾,實現(xiàn)文本呼喚的功能,而且翻譯者也不要拘泥于形式,可以充分的發(fā)揮語言的優(yōu)勢,使譯文與原文盡量的達到同等的效果。
異化與歸化二者不存在互相排斥,二者也不具有對抗性,它們是互相補充存在的,而且還是一種相得益彰的策略和方法,它們是針對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與翻譯是息息相關(guān)的。其實所謂異化與歸化,這是針對翻譯者的傾向性而說的。翻譯實踐中,異化與歸化是根據(jù)社會歷史、翻譯者的狀況還有翻譯目的等因素來達到具體的和動態(tài)的統(tǒng)一。
[1]陳???中國譯學理論史稿[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2.
[2]馮慶華.(英漢互譯)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錢鐘書.林紓的翻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4]孫致禮.翻譯的歸化與異化[J].山東外語教學,2001(1).
[5]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6]張沉香.論異化與歸化的動態(tài)統(tǒng)一[J].語言與翻譯,2006(4).
責任編輯 袁麗華 E2mail:yuanlh@yangtzeu.edu.cn
book=358,ebook=358
H31519
A
1673-1395(2010)02-0142-02
2010201220
崔宇(1976—),女,遼寧鐵嶺人,講師,主要從事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