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清
(南京市浦口區(qū)大橋中學,江蘇 南京 211809)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理念也在不斷更新,可在當前的初中作文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還停留在寫作方法的指導與解析上,常常忽略了寫作與心靈的溝通、寫作與心理的疏導、寫作與人文的關懷等重要環(huán)節(jié)。這樣不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語文教師可以利用作文教學的交流功能,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真正做到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fā)展。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怎樣才能對中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成功的干預呢?下面我從利用作文教學實施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干預的角度談談自己的具體做法,以求拋磚引玉。
案例1:陽光在孩子的心里閃爍。
在一次以“成長的煩惱”為話題的作文中,一個初一女孩的作文引起了我的高度緊張和關注,因為她在文章中真實地袒露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她厭倦了現(xiàn)實的生活并想到了自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的無休止的吵架,她的父母常常說出“要不是為了小孩子早就離婚了”的話語。家里凌亂不堪,生活無規(guī)律,更沒有溫馨的蹤影。她的記憶里這樣的吵架場面太多,她感到恐懼、自卑,始終擔心哪天自己長大了,爸媽就離婚了,就不要自己了。所以,十三歲的她想以放棄自己生命的方式來解脫自己。
面對這樣一個家庭,面對這樣一個心靈受傷的孩子,我該怎么辦?孩子如此真實地坦言心聲,或許就是希望老師能幫她一把呢。于是,我在作文評語中這樣寫道:
“父母永遠是愛你的,無論他們怎么爭吵,怎么生活,你永遠是他們心中唯一的女兒,是他們這一生中最親最重的寶貝。他們吵架只是一時之氣,相信他們會很快改變的?!?/p>
寫了評語后,我找來孩子的父親,把作文給他看,連同評語在內(nèi)。這位父親看過以后,紅著臉,皺著眉,沉思了許久都沒有說話,最后只說:“應該讓他媽也來看一看孩子的作文?!边@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于是,我又找來孩子的母親,她很自責并表示一定要關注孩子的感受和成長。
接下來,我就常與這個孩子保持聯(lián)系,開導她,鼓勵她。漸漸地,她的臉上有了笑容,心中有了陽光,因為她的日記里已經(jīng)寫下了《我的溫暖的一家》。
案例2:良知在孩子的心里找到。
班里有個男生,上課總是不聽講,又愛做小動作,而且平時花錢如流水。在一次作文中,他流露出對其他家庭不太富裕的同學很是瞧不起的思想情緒。針對此情形,我了解到他的家庭條件的確不錯,父母做大排檔生意,生意很火。因為忙于生意,父母幾乎無時間過問孩子的學習和精神生活,而在用錢方面又不約束孩子,造成孩子如此的放縱。為此,我同那個學生談心交流,讓他認識到父母的不易和自己的不足。但這只是間接地認識而已,沒有確實而切身的體會是不行的,于是,我又引導該生每天觀察父母的勞動過程并記錄父母一周的生活情景,有計劃地要求他完成如下日記:《媽媽的一天》—《爸爸的一天》—《媽媽的一周生活》—《爸爸的一周生活》—《我的一天》。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反復引導和寫作交流后,我又要求該生寫一篇文章來談談自己對所觀察的情景的認識與感想。幾天后,他把他的一篇作文《我該醒了》交給我。文中寫道:
“經(jīng)過老師的教育與引導,我醒了,我終于醒了!——我覺得我大手大腳花錢而不努力學習是多么無恥?。〖葘Σ黄鸶改傅男羷?,又對不起老師的關懷,更對不起自己。父母太辛苦了!他們起早貪黑,一日三餐總是很遲;而我卻……我得改邪歸正了!”
之后的日子里,他確實表現(xiàn)不錯了,成績也在慢慢進步,我很欣慰。
案例3:仇視在孩子的心理消失。
有一次,在以“母愛”或“父愛”為主題的作文中,一名女生寫了題為《我沒有這樣的父母》的文章。文中講述了父母在她剛出生時因其是女孩而準備棄之,后因奶奶的收留撫養(yǎng)才有今天,所以她一直在心里記恨著親生父母,從不叫他們“爸爸”“媽媽”,連與他們見面說話都極不愿意,有時她甚至幻想自己是一個孤兒就好了。
讀完她的作文,我心里酸酸的,父母的思想固然落后,但畢竟是生身父母啊。孩子的文章揭開了她平時自閉的根源——她平時就不敢看著別人的臉說話或聽話,她的目光總是游離不定的。她說話總是低著頭,聲音又極低,走路總是選路邊的地方走。
我不能看著她如此痛苦而無動于衷。于是,我借找她來面批作文的機會,小心地與她交流溝通。我知道她的心靈是塊極易破碎的玻璃,不可魯莽,只能小心翼翼、輕拿輕放。我告訴她,天下所有的母親都要經(jīng)過十月懷胎的艱難與分娩時的痛苦才能得到自己的孩子。我還把自己的遺憾講給她聽——我現(xiàn)在很想報答母親的生養(yǎng)之恩,可母親早就去世了,我因此常常很痛苦。我還告訴她:“盡管你從不叫一聲爸爸媽媽,可爸爸媽媽他們卻并不責怪你,其原因就是父母早已在為他們最初的錯誤而承受著心靈的懲罰。為了不再傷害你,他們只是在或遠或近的地方默默地關注著你,愛著你。你回去好好觀察與體會一下,看是否如此。”
沒想到過了一個月左右,她怯生生地來找我——這是她人生十幾年來第一次主動找老師說話。她遞給我一本嶄新的作文本,說是讓我看看寫得怎么樣。我翻開一看,是一篇作文,題為《我有兩對“父母”》。文中這樣寫道:
“這兩對‘父母’分別是給我生命的生身父母——我的爸爸媽媽和撫養(yǎng)我長大又代行父愛母愛義務的 ‘特殊父母’——我的爺爺奶奶?,F(xiàn)在,我對這兩對‘父母’同樣是感激不盡的,盡管我曾經(jīng)那樣恨過生身父母,但我會慢慢地改變自己的。我會努力張口叫出我曾經(jīng)怨恨的那兩個稱呼——‘爸爸’‘媽媽’的?!?/p>
看到她如此大的變化,我很開心。她心中少了許多陰霾,多了幾許陽光,她的眸子也充滿了更多的精、氣、神。再后來,她的日記告訴我,她那天叫“媽媽”時,媽媽眼里滿是淚水,她自己也是淚流滿面。現(xiàn)在,她甚至說她就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因為她真正享受著兩對“父母”的關愛。
案例4:自信在孩子的心里涌現(xiàn)。
在一次以“我的自傳”為主題的作文中,一名平時活潑開朗的女孩在她的作文《沒有人懂我》一文中這樣敘述著自己:
“沒有人真正地懂我,我自己有時甚至也不了解自己。說出來恐怕沒人信,我的內(nèi)心深處是很自卑的,盡管,凡是認識我的人都說我活潑得很。
所以,我在恐怖的大笑中,發(fā)泄我對于我那難聽的聲音的自卑;在駭人的打鬧中,發(fā)泄我對于我那充滿爭吵的家庭的自卑;在無聊的玩笑中,發(fā)泄我對于我那內(nèi)心的空虛感的自卑……
自卑的內(nèi)在與張揚的外表使我太累了。我真想做一只與世無爭的蝸牛,躲在殼里,看茫茫人海為了錢與權(quán),戴著假面具,以快樂而謙遜的表情掩蓋痛苦而自卑的內(nèi)心,并不惜累煞身軀?!?/p>
讀完文章,我有些震撼,因為我一直認為她是一個陽光女孩,一定不知少年愁滋味的。沒想到她的內(nèi)心世界是如此的自卑、痛苦——因?qū)ψ约旱牟粷M意而自卑,因看懂成人世界里的錢權(quán)交易而痛苦。我不能看著這樣一個表面陽光的孩子背負著自卑與痛苦。于是我找到了她,首先肯定了她的思想的深度性和洞察世事的敏銳性,并告訴她長大后自然就能理解成人世界里的事了。然后我列舉了古今中外一些很有成就的偉人,如魯迅、梵高、高爾基、貝多芬……他們無不是從小在心靈的撞擊、痛苦的煎熬和超乎常人的磨煉后才發(fā)奮創(chuàng)作的。他們都扔掉了自己身上的自卑,不斷地打造自己并最終成就自己的。最后我鼓勵她說:“老師完全相信,你將來一定會用自己的作品來消除自卑與痛苦而成為了不起的人物的!到那時,這些自卑與痛苦就成了無價的財富?!?/p>
聽我這么說,她很有認同感。后來,她的日記《我的百歲生日》一文用了浪漫的手法想象著自己的成功。我知道她的這些自卑與痛苦都將成為她前行路上不可或缺的動力源。
以上是我利用作文教學對初中學生進行心理干預的一些典型實例,雖然微不足道,但對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在現(xiàn)代作文教學中,我們要做一個事業(yè)的有心人,經(jīng)常去感受學生心靈的變化,對心理異常的學生,要在細微之處尋找焊點。
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笨梢哉f愛是教育的基礎和源泉,關愛最能解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走向健康的陽光之路,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努力吧,語文教師要努力做播散陽光的天使,讓作文教學也成為學生心中的一縷陽光,引領他們走向鮮艷明媚的人生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