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華
(嘉祥縣臥龍山鎮(zhèn)中心小學,山東 嘉祥 272408)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背誦優(yōu)秀詩文60篇(段)??墒?,在這一階段,許多學生都存在“閱讀難,難閱讀”的現(xiàn)象。在語文教學中,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棘手的。小學語文教師該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走出“閱讀難,難閱讀”的困境呢?下面,我就自己在這方面的幾點體會和大家交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要努力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有一種閱讀的欲望,使他們愿意讀書,并能愉悅地進行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大部分的學生認為讀書是枯燥無味的,對讀書缺少興趣。他們讀書只是“蜻蜓點水”,“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也是閱讀能力差的一個重要原因。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采用“小組合作法”,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推選一名讀書較好的學生作為組長,讓組長帶領大家讀書,并適當加以指導,遇到不懂的地方再請教老師。然后,老師利用晨讀的時間讓各小組進行比賽,看看哪組同學讀得認真、哪組同學聲音洪亮、哪組同學讀得最有感情、哪組同學讀的錯誤最少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比賽,學生的讀書熱情高漲。原來不愛讀書的同學礙于面子不得不張開嘴巴大聲地、認真地讀書,慢慢養(yǎng)成了讀書的習慣,對讀書產(chǎn)生了興趣。
1.上課前,適當?shù)夭贾妙A習提示,讓學生通過認真預習,知道課文大概講了什么內(nèi)容,能劃出文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對于不理解的,一定要求利用語文工具書來解決,或者聯(lián)系上下文的內(nèi)容,與同桌或小組討論。還要求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段落,多讀多悟。
2.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币虼苏Z文老師要引導學生準備一個本子,做好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沒有固定的內(nèi)容,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一段話,或者是文章中精美的句段、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觀點。
3.遇到不認識的字詞一定要借助工具書去理解。切忌見字讀半邊,遇到不理解的成語馬馬虎虎就過去。在教學中,我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現(xiàn)象:上課時,讓學生站起來讀課文,剛開始時,讀得非常好,突然,遇到生字不認識,又礙于面子“見字讀半邊”,頓時,全班同學哈哈大笑,讀課文的學生則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我隨即對他及全班同學進行教育:試想,哪一個同學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你們憑什么要笑話別人,在笑別人的同時你就是在笑你自己。我的一番話,使全班同學都低下了頭。從此,同學們桌面上多了《現(xiàn)代漢語詞典》、《成語手冊》等工具書。
(4)讓學生養(yǎng)成“讀思結合”的習慣。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語文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讀,而且要引導學生怎樣讀?!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如果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沒有“思”的參與,那么學生讀到的只會是單純的無意義的“字”,只有邊讀邊思考,才會透過“文字”,理解文字所表達的意思,體會文字所蘊含的感情,讀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和見解。所以沒有思考的閱讀,是感悟不到文章的真諦的。通過閱讀思考,學生會在自我感悟的基礎上提高閱讀能力。
1.采用多種多樣的讀書形式,讓學生在書的王國里自由自在的翱翔。
學生可以默讀、朗讀、輕聲讀、同桌合作讀,小組讀、分角色讀、齊讀……比如,在教學《去年的樹》這篇課文時,我就讓學生自由選擇讀書形式,有的學生大聲地有感情的朗讀,有的學生分角色讀,有的學生在小組內(nèi)邊表演邊讀,有的學生在那兒默默地讀,并邊讀邊畫,邊想邊思,不時地做著注釋。我在一旁默默地看著,心想:這么多讀書的方法,哪種效果會更好一些呢?就讓學生比賽一下,答案就揭曉了。于是,我就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給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小鳥是怎樣尋找他的好朋友的?結果怎樣?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什么?你從中有哪些收獲呢?看到這些問題,同學們積極舉手回答,答案非常正確,甚至都有些出乎我的意料。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比賽,我發(fā)現(xiàn)就這一篇課文來說最好的讀書方法是分角色朗讀和表演讀。因為課文的對話比較多,從對話當中,學生能體會到小鳥的內(nèi)心世界,和它那種為了遵守諾言、實現(xiàn)諾言不怕艱難險阻的高貴品質(zhì)。借此,也讓同學們明白了這樣的文章應該用哪種方法讀比較好,以后在遇到類似的文章就知道如何去讀書了。我又告訴學生什么樣的文章適合用什么樣的讀書形式。這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由此,閱讀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開展多種多樣的讀書比賽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
每周我們班都要開展“我最棒”活動,每個同學都參加,并從中評選出每周的“讀書之星”?!白x書之星”的照片可以放在教室的展覽窗中。每個月我們都要舉行一次演講比賽,并評選出“演講之星”。學生還積極參加學校舉行的各項讀書活動,例如講故事比賽、成語接龍、猜謎語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大大提高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為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礎。我班曾經(jīng)有過這樣一位學生,他不愛讀書,對語文學習缺少興趣,他的數(shù)學成績很好,偏科現(xiàn)象很嚴重,我對他做過很多工作,可都是無濟于事,語文成績一直很差。自從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他的語文成績提高了很多,對讀書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的進步之所以那么大,就是因為興趣被激發(fā)出來了。所以,只有學生對讀書產(chǎn)生興趣,他們的閱讀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才能提高。
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僅僅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老師必須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外的時間去讀書。怎樣才能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呢?這是一個難題。首先,我從同學們喜歡的書籍入手,開展講故事比賽,看哪個同學講得最好,知道的故事最多,講得最動聽,并讓他擔當課外讀書小組的負責人,全面負責學生課外讀書的情況,把權力下放到學生。沒有想到,效果真不錯,讀書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然后,我適時地給學生推薦適合他們讀的書籍,布置一些同步閱讀習題。把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分為一小組,讓他們一起閱讀短文,一起討論問題,一起說出自己的看法。要求每一位學生讀完一篇短文后都說說讀懂了什么,再由優(yōu)秀的學生來總結內(nèi)容,因為學生的語言更易于被學生接受,更易于被學生聽懂。這樣,優(yōu)秀學生的解題、分析能力得到提高,其他學生的思維也由此被熏陶,在這潛移默化中學會解答問題,閱讀能力也得到提高。為此,我制定了一系列的獎懲措施,學生讀書的激情高漲,收到了極好的教育效果。
我相信,只要老師用心、有意,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方法,學生的閱讀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