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護理學院,湖北 孝感 432000)
實現(xiàn)護理藥理教學與“給藥制度”的契合
——護理藥理課程開發(fā)的實踐
張 敏
(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護理學院,湖北 孝感 432000)
護理藥理是闡明藥物基本理論的一門學科,是護士執(zhí)行“給藥制度”的理論依據之一,“給藥制度”則是護士安全用藥的基本保證,將護理藥理教學與“給藥制度”有機結合,可達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目的。
護理藥理;給藥制度;安全用藥
護士在藥療護理過程中安全用藥的依據是“給藥制度”[1]。然而目前,護理藥理教學內容主要是藥物的作用、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及用藥護理等,缺少對給藥制度內容的描述,護理藥理理論與臨床藥療護理脫節(jié)現(xiàn)象比較明顯。因此,我們在基于護理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fā)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改革,具體內容如下。
護理藥理是為了適應高職教育發(fā)展、滿足社會對護理人才的需求,使培養(yǎng)出的人才具備完成護理崗位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而開設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學生通過學習本課程,應掌握或理解藥物的作用、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及用藥護理等內容,使防治疾病的藥物更加安全地發(fā)揮作用,并盡可能避免或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我們在基于護理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fā)中,根據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崗位需求,按照“行為領域—學習領域—學習模塊”的路徑,征求專業(yè)教師、學生、課程開發(fā)專家、臨床護士對護理藥理課程改革的意見;認真分析崗位需求,研究課程開發(fā)方向;組織學生深入臨床參觀、見習護士在藥療護理時的具體工作過程,請臨床護士給學生講解“給藥制度”,讓學生了解護士執(zhí)行“給藥制度”應具有的責任,使其對“給藥制度”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然后根據課程標準反復修改和完善教學計劃,將專業(yè)基礎知識和技能與臨床課程知識緊密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在藥療護理過程中合理用藥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護士給藥制度”是我國護理工作的主要制度之一,這一制度的實行,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護士用藥差錯的發(fā)生,保證了護理質量[2]?!敖o藥制度”一般安排在護理學基礎和護理管理學等護理專業(yè)課程中進行,如何實現(xiàn)護理藥理教學與“給藥制度”的契合呢?
我們以藥物為載體,將“人的健康為中心”的人性化服務理念融入教學內容中,有針對性地增加臨床藥療護理與相關的知識,例如用藥評估與計劃、用藥過程的觀察、用藥的法律與“給藥制度”的內容、藥物不良反應的預防等。通過以下3個步驟將藥理知識與臨床護理知識緊密聯(lián)系。
2.1 以護士安全用藥為主題,闡明理論,夯實基礎
護理藥理是護士執(zhí)行“給藥制度”的理論依據之一,學生掌握藥理知識是否全面,直接影響未來能否科學指導患者用藥、合理安全給藥、及時全面觀察用藥效果。護理藥理教學必須闡明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術,為學生正確執(zhí)行“給藥制度”夯實基礎。
在護理藥理教學時,應將理論知識與護理臨床工作實際有機結合。如:講述藥物的作用時,應聯(lián)系“給藥制度”中護士如何觀察藥物的治療效果;講述藥物的臨床應用時,應聯(lián)系“給藥制度”中護士如何把握藥物的適應證;講述藥物的體內過程時,應聯(lián)系“給藥制度”中護士如何正確選擇給藥途徑;講述藥物的不良反應時,應聯(lián)系“給藥制度”中護士如何發(fā)現(xiàn)藥物的不良反應及用藥護理等內容;講述藥物的理化性質時,應聯(lián)系“給藥制度”中護士如何防止發(fā)生配伍禁忌的注射藥物相互配伍。讓學生對藥理知識的來龍去脈有所了解的同時,逐步理解“給藥制度”的實際意義,既當好藥療方案的執(zhí)行者,又當好安全用藥的監(jiān)護者。
2.2 以“給藥制度”為標準,培養(yǎng)慎獨精神和責任心
護士“給藥制度”的核心是護理工作的慎獨精神和責任心,其主要表現(xiàn)為“三查七對一注意”[3],即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七對:對床號、姓名、藥名、濃度、劑量、用法、時間;一注意:注意不良反應。我們收集了一些護士用藥的相關案例,穿插在護理藥理教學中講述,通過分析討論,讓學生在成功的案例中學習護士合理用藥的經驗,在護士用藥差錯案例中吸取教訓,力求使學生把“三查七對一注意”不僅記在書本上、掛在口頭上,更要印在腦海里、落實在行動上,從而具有良好的工作責任心和慎獨精神。
2.3 營造藥療護理氛圍,讓“給藥制度”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
與臨床課程教學結合,把藥品呈現(xiàn)于課堂,在教室內的陳列櫥窗擺放藥品、在護理操作課上使用藥品,在基礎課教學過程中模擬藥療護理過程、營造藥療護理氛圍,使教學內容簡單易懂,通過藥理與護理的銜接,讓“給藥制度”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使其適應未來工作崗位的需要。
通過反復進行藥理與護理用藥的結合,對護理藥理可為護理臨床工作服務,師生已經從認識上達成一致,然后細化“三查七對一注意”內容,并且將其融入護理藥理課程標準中,實現(xiàn)護理藥理與“給藥制度”的契合。
3.1 藥物治療前
在進行護理藥理的藥物作用、臨床應用教學時,強調藥物治療前做到一了解、二閱讀、三核對、四落實。
一了解:了解患者病情和檢查結果、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評估患者自我照顧的能力;二閱讀:閱讀醫(yī)囑、藥物說明書;三核對:核對患者姓名、床號、藥物名稱與濃度、給藥劑量和給藥途徑、用法、時間的正確性;四落實:落實各項護理準備工作,詢問患者是否有過敏史,做過敏試驗,準備處理不良反應的藥品和器械。
3.2 藥物治療中
嚴格操作、勤于觀察、準確記錄、及時報告和糾正。
(1)嚴格操作。藥物治療需與精湛的給藥技術相結合,做到正確執(zhí)行各種給藥途徑的護理操作:口服、舌下含化、吸入、外敷、直腸給藥以及注射(包括皮內、皮下、肌內、靜脈、動脈注射)等。堅決防止發(fā)生配伍禁忌的操作。根據藥物性質選擇適宜的載體溶媒、檢查有無配伍禁忌;先加濃度較高者,后加濃度較低者,最后加入有色的注射用藥物;注射用藥物配制結束后應盡快使用。
(2)勤于觀察。觀察藥物療效出現(xiàn)時間和特征,協(xié)助醫(yī)生判斷治療效果;幫助患者對治療效果形成客觀的期待心理,減輕患者對治療失敗的焦慮。
(3)準確記錄。在進行護理藥理教學時,灌輸護士工作的法律法規(guī),使學生明確必須做好相關記錄,如記錄用藥時間、療效出現(xiàn)時的特征和時間。
(4)及時報告與糾正。在講解藥物不良反應內容時,明確可能發(fā)生哪些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fā)生的時間和早期表現(xiàn)、不良反應的預防和搶救措施、藥物的禁忌證。同時使學生學會觀察用藥部位有無異常變化,及時報告,并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及時處理藥物的不良反應。
3.3 藥物治療后
善溝通、會宣教。
(1)善溝通。必須向患者交待清楚所用藥物的名稱、劑量、用法、時間安排、不良反應以及注意事項。教會患者評估自己的治療效果以及處理不良反應。
(2)會宣教。向患者宣教藥物的名稱、大致類別、儲存方法;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
[1]王容,張梅.用藥中的健康教育[J].護理學雜志,2006,1:29~30.
[2]黎真.護士在藥物治療中的技巧[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16(1):62.
[3]萬廈,蔡華.淺析藥物配制中常見的不合理用藥及對策[J].實用護理管理雜志,2006,2(2):12.
G421
B
1671-1246(2010)03-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