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樂
干擾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但短期投入費用較多,且應用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不良反應,這些將影響患者繼續(xù)接受治療。我院感染科 2005年 8月至 2009年 10月收治的 120例慢性乙肝患者,經(jīng)精心護理收到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本組 120例,符合 1998年上海全國病毒性肝炎會議的診斷標準,部分患者經(jīng)肝穿刺檢查證實。其中男 85例,女 35例,年齡 17~60歲,病程 1~15年。其中輕度型 45例,中度型 75例。隨機分為治療組 60例和對照組 60例,治療組給予a-2b干擾素 300萬 U,隔日 1次肌內注射,口服非特異性護肝藥,療程 4個月;對照組除不用干擾素外,其余用藥均相同。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HBV血清學變化:治療組HB e及HBV-DNA陰轉例數(shù)分別為 35例,30例,對照組分別為 8例,15例,兩組比較有極顯著差異(P<0.01)。ALT復常率:治療組為 90%,對照組為65%,兩組比較差異有極顯著性(P<0.01)。
3.1 熟悉病情、掌握適應證及禁忌證 干擾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首先要掌握適應證,即病毒復制指標陽性,處于免疫應答狀態(tài),肝功能ALT輕中度升高的炎性活動期患者,注意患者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甲亢、精神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過敏體質、肝功能失代償?shù)冉勺C。
3.2 心理護理 乙肝病程長,治療費用大,患者思想負擔重,性情急躁,情緒低落。對此護理人員應有高度的同情心,耐心去關心、愛護、體貼他們。治療前應向患者告知干擾素治療的必要性、作用機制和療程,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使患者明白注射干擾素是必須的,出現(xiàn)不良反應是必然的,消除患者對藥物不良反應的恐懼心理及對療效的擔憂,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鼓勵患者配合治療。治療中有的患者出現(xiàn)ALT升高,有的患者閱讀了關于肝炎的專著,會向責任護士提出很多問題,這就需要醫(yī)護人員熟悉病情,耐心解釋,消除患者的心理壓力,使其配合治療。
3.3 常規(guī)檢查 測體溫、脈搏、血壓、心率、心律,觀察鞏膜黃疸情況,選擇病例時每兩周測血清膽紅素、轉氨酶、血常規(guī)、血小板計數(shù)、尿素氮等了解肝腎功能,并檢測乙肝免疫標志:HBsAg、HBeAg、抗-HBe、DNA。 觀察患者的特殊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xiàn),如糖尿病、甲亢、精神異常等。定期做好肝功能、血常規(guī)的檢測,必要時應進行相關自身免疫功能、血糖、甲狀腺功能的檢查,對不良反應的發(fā)生要及時防治,出現(xiàn)黃疸應及時減少藥物劑量或停藥。
3.4 發(fā)熱 發(fā)熱是干擾素治療早期的常見不良反應,主要為發(fā)熱(38℃~40℃)、寒戰(zhàn)、頭痛、肌痛,出現(xiàn)時間為首次接受干擾素治療后 4~8 h,持續(xù)時間 2~12 h。注射后須觀察體溫,體溫在 38.5℃以上可適當應用退熱藥或行物理降溫,體溫在 38.5℃以下者,一般不行物理降溫,可頭部冷敷,2~3 h后體溫可逐漸恢復正常。對持續(xù)發(fā)熱 3 d者應檢查血常規(guī),以排除其他感染因素。定期監(jiān)測體溫、脈搏、呼吸,保證個人衛(wèi)生。
3.5 消化系統(tǒng)反應 食欲不振,味覺異常,惡心,嘔吐,腹瀉。惡心、嘔吐較輕一般不需要治療。腹瀉多為水樣便,無血、粘液和脂肪,一般不伴有腹痛,每天 4~5次。用藥后應密切觀察和記錄惡心、嘔吐、腹瀉的次數(shù)、量及色,并送檢大便常規(guī)及隱血。
3.6 造血系統(tǒng)改變 常于用藥后迅速發(fā)生,主要為白細胞減少,用藥 1周白細胞降至原細胞數(shù)的 40%~70%,而后穩(wěn)定。血常規(guī)一般每周檢查 1次,發(fā)現(xiàn)白細胞下降明顯時,可口服氨泰素、利血生等藥物。如患者的白細胞改善,則說明機體對這些藥物敏感,可不用停止治療。如患者的白細胞繼續(xù)下降,甚至降至 3×109/L以下,原則上應立即停止干擾素治療,待白細胞恢復后再行給藥。另外,還應定期復查尿液分析、肝功、乙肝五項、病毒定量等,一般 15d左右復查 1次,若有異常,在醫(yī)生指導下及時用藥。盡量避免到公共場所。避風寒,適當加強活動,增強抵抗力。
3.7 肝功能損害 主要為ALT升高,一般在治療半個月后出現(xiàn),幅度為 50~300I U/L。應定期作肝功能檢查,了解ALT情況,并觀察全身情況,有無鞏膜、皮膚黃染、四肢酸軟以及肝區(qū)隱痛,異常者隨時報告醫(yī)生。
3.8 生活護理 保持病室安靜,避免不良刺激。鼓勵患者多臥床休息,以增加肝臟的血流量,促進肝細胞的再生和修復;早期患者往往胃腸反應重,食欲差。對于治療后出現(xiàn)惡心、上腹不適、不思飲食者應鼓勵進食,予以易消化、高維生素、高蛋白飲食。盡量不進油膩、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忌煙、酒、茶以及腌制食品,對胃腸道反應嚴重者,必要時可肌內注射胃復安,切忌暴飲暴食。對于興奮、失眠者,在保持安靜的環(huán)境的同時,可根據(jù)醫(yī)囑給予對癥處理。
3.9 健康指導 由于療程長,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可出院繼續(xù)治療。出院前進行相關知識教育,囑患者注意休息,按時用藥,勿自行停藥。囑患者出院后每 15天 ~1個月要復查肝腎功能、血象等,對I F N治療后期可能出現(xiàn)的抑郁、失眠、脫發(fā)、WB C減少等不良反應予以說明,讓患者在心理上有足夠的準備,對出現(xiàn)的特殊情況要隨時復診,以便及時處理。合理安排飲食,積極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避免受涼,保持平穩(wěn)的心態(tài)。
[1] 張會敏.干擾素治療乙型肝炎 35例觀察及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07,13(13):64-65.
[2] 姚光弼.肝功能衰竭的臨床觀察及護理.中華消化疾病雜志,2001,11(3):133.
[3] 立潮章.病毒性肝炎并消化道出血的心理護理.肝臟,2002,33(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