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念泉
(沛縣實驗小學,江蘇沛縣 221600)
隨著信息技術的推廣及在教育領域中的不斷深入,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實踐證明:教師在教學中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較好地突破教學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yōu)化教學過程。
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表象,對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要建立正確的表象,就必須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感知機會及恰當而豐富的感知材料。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直觀形象地出示題目,通過動畫演示使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同時感知,在頭腦中留下深刻表象。
例如:“除法的初步認識”是低年級教學中的一個難點。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正確地區(qū)分兩種分法,在教學“兩種分法對比”時,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通過三維動畫的演示、直觀、形象、動態(tài)地展現第一種分法(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和第二種分法(把一個數按每幾個分成一份,求可以分成幾份)的不同含義,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知材料。教師操作計算機的鍵盤,屏幕上出現“袋鼠拋圈”的文字,文字消失后從左到右移出一組圓圈(12個,每移動一個都有配音),從屏幕的右邊走出一只袋鼠。然后,屏幕上顯示這樣一道題:“把12個圈平均拋在4根柱子上,每根柱子上拋幾個?”待學生看清題意后,屏幕上整齊地排出四根柱子,只見小袋鼠連續(xù)四次將12個圈拋完了,每根柱子都套上3個圈。形象的動畫演示,牢牢地吸引著學生,學生很快列出算式,屏幕上也顯示出了算式,之后教師要求學生說出各個數分別表示什么?算式表示的意義又是什么?幫助學生理解“第一種分法”的含義。清屏后,屏幕上再次出現12個圈和袋鼠,題目變?yōu)椤坝?2個圈,每3個圈拋在一根柱子上,要幾根柱子?“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從而來講授“第二種分法”的含義。如此一來,化抽象為直觀,教師講得清楚,學生學得輕松。
運用信息技術可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傳統的板書浪費大量的課堂時間。在教學中對于一些板書浪費時間的內容,筆者事先制成課件,教學時只是輕輕地點擊幾下鼠標就可以了。教學綜合利用聲、光、形、色等形式,同時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既有利于其表象的形成,也有利于知識的獲取和鞏固,它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加大課堂教學密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授“認識人民幣”時,通過計算機直觀地展示多種面值的人民幣及元、角、分之間的十進關系,還可以讓學生模擬去“超市”購物,通過付款和找錢這些具有實踐性、趣味性的游戲,加深學生對元、角、分之間十進關系的認識,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受人工操作和現場條件的限制,有些知識的理解、難點的突破用投影、學具操作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而利用多媒體來演示就能及時調控,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例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建立表面積的概念時學生理解“長方體或者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比較困難。教師可先用屏幕出示一組長方體和正方體,然后把其中的一個長方體放大,在每個面上用“上”、“下”、“前”、“后”、“左”、“右”標明6個面,沿著棱剪開再展平,看一看這個長方體展開后的形狀,然后把每組相對的面用相同的顏色按一定順序依次顯示并閃動,使學生理解“表面積”一詞的含義,這樣學生根據課件的提示矯正自己的思維偏差,正確理解并抽象概括“表面積”的概念,接下來學生就會根據畫面的提示很容易地歸納出長方體表面積的兩種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教學“長方體的體積”、“正方體的體積”時均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效果,在學生頭腦中建立深刻的表象,深刻認識知識的轉化過程,突破重難點,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扎實、深刻。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的信息傳遞形態(tài),主要以靜態(tài)形象和口語交流為主,以模型、掛圖,板書和實物演示為輔,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常常感到單調、枯燥、注意力易分散,學習效果不理想,而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zhèn)涞泉毺毓δ芎途C合優(yōu)勢,可以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例如:在教學射線具有可以無限延伸這一特點時,由于在現實生活中不存在這樣的物體,所以,學生對“無限延伸”一詞的理解似懂非懂。為了幫助他們理解“無限延伸”一詞的意思,筆者在設計多媒體時,利用多媒體的動畫功能,在屏幕上先出現一個亮點,然后向一端延伸,成為一條亮線,亮線越來越長逐漸延伸出了屏幕。筆者一邊演示一邊敘述“像這樣無止境地延伸下去,亮線將無止境地延長?!苯柚鷦討B(tài)的演示,學生頭腦中出現了“無限長”的情景,學生對“無限延伸“一詞有了真正的認識,從而突破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提高了教學效率,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總之,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為學生構建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學習中處于一種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動手嘗試、探求、發(fā)現的境界之中,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tài),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能得到充分、有效地發(fā)揮,就能較容易地突破教學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