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子讓他發(fā)大財
今年26歲的郜春喜是河南省西峽縣丹水鎮(zhèn)人,父母靠種地為生。2007年5月,郜春喜南下廣州打工。后來,廠里因為金融危機裁員,他失業(yè)了,只好回了老家。
回家后,父親殺了自家養(yǎng)的雞,做給郜春喜吃。郜春喜連聲稱贊,說比飯店里的土雞香多了!父親說:“咱家的雞吃的是粗糧和蟲子,這才是正宗的土雞!”
一天晚上,郜春喜和父母在院子里吃飯。燈光下,蟲子到處飛舞。父親拿出一個裝滿了水的盆子放在燈下,不一會兒,蟲子就不停地往里掉。第二天早上,父親把盆子里的死蟲倒在地上,家里的雞立刻爭搶著吃起來。郜春喜突發(fā)奇想:既然大家都想吃正宗的土雞、土鴨,自己何不捉蟲賣給養(yǎng)雞場和養(yǎng)鴨場賺錢呢?
第二天,郜春喜到附近的養(yǎng)雞場和養(yǎng)鴨場了解情況。老板們聽了他的想法后,紛紛稱贊,表示可以用比飼料價高的價格收購蟲子。
用什么辦法捉蟲子呢?郜春喜想起自己在南方打工時,常常用電蚊拍和滅蚊燈消滅蚊子,不禁心生一計。他參照滅蚊燈,設(shè)計出了一種誘殺昆蟲的裝置。第一次試用這種電網(wǎng),地上就密密麻麻地落了厚厚一層各種蚊蟲,足足有五六十斤。
農(nóng)村的蟲子太多了:黃豆地生“豆蟲”,紅薯地生“青蟲”,麥地生“黑黏蟲”,花生地生“蠐蟲”,棉花地生“棉蛉蟲”等。這些原本令人厭惡的蟲子,現(xiàn)在都成了他的滾滾財源。
到了2009年4月,郜春喜的“員工”每天能捉到300多斤蟲子,價值2000元以上,月收入達到5.4萬元。郜春喜說:“是小小的蟲子改變了我的生活?!?/p>
(據(jù)《打工族》)
book=343,ebook=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