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南京大學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中心,南京210093;南京醫(yī)科大學醫(yī)政學院,南京 210029)
超越的旅程
——鐵凝短篇小說評析
□羅艷(南京大學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中心,南京210093;南京醫(yī)科大學醫(yī)政學院,南京 210029)
鐵凝在自己的《鐵凝文集》(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第三卷卷首語里說:“當我著手編寫我的五卷本文集時,這卷特別由短篇組成的《六月的話題》尤其讓我在意,這大約源于我對短篇小說近乎偏執(zhí)的喜愛。”①“我的寫作是從短篇小說開始的”②,“我一直試圖以我的實踐來證明短篇小說的獨立價值”③,“即使在時代的物欲和功利色彩愈加鮮明的關頭,即使在短篇小說常常作為陪襯和償還編輯的‘感情文債’的今天,我仍然愿意奮不顧身地以短篇小說的方式磨礪自己的心靈和筆觸”④。因此,對鐵凝短篇小說的探討,可以說是走近鐵凝藝術世界的一個重要途徑。
20世紀80年代初,鐵凝的小說創(chuàng)作散發(fā)著濃郁的浪漫氣息,通常描繪的是明澈可鑒的情感細瀾和心靈悸動,為希望所統(tǒng)攝,發(fā)出真善美的理想呼喚。
如代表作《哦,香雪》,仿佛是流動著詩情的畫卷,堪稱這一時期的典型?;疖嚩虝旱耐??,驚動了臺兒溝“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皺褶里”⑤的寧靜,帶來了現(xiàn)代文明的撞擊,姑娘們所有美妙的情愫和對幸福的向往,都濃縮在了火車??康囊环昼娎?。小山村里唯一考上初中的香雪,僅因一只有著“誘人的噠噠聲”⑥的自動筆盒,激起多少純真的情感微瀾。文中,對現(xiàn)代文明的渴盼和對未來的憧憬,淹沒了或因臺兒溝落后而生的些許傷感,橫溢著浪漫的希望。仿佛《哦,香雪》縮微版的《意外》中,在“誰家要是掛張照片,頓時滿屋生輝,半個村子也不免熱鬧幾天”⑦的臺兒溝,來回五百里去趟縣城照相,對小姑娘山杏似乎遙不可及,卻因哥哥的一封家信成為現(xiàn)實。然而半個月后卻收到一張寄錯了的照片,這讓人失望的意外,在小說中看不到理所應當?shù)木趩?,山杏和家人仍把寄錯的照片掛在墻上,照片中的時髦姑娘及所帶來的現(xiàn)代文明氣息,仍給山杏一家?guī)頋M足和憧憬。向往美好生活的淳樸情感躍動文間?!洞┻^大街與小巷》中,原對工作滿懷激情的電報投遞員牛小伍,在被一些用戶挫傷心靈后,對所有用戶報以不恭,卻為一名女作家的真情與友善打動,對生活的理解由絕對轉為相對,開始追尋工作中應有的良善分寸。同樣傳達著充滿希望的人際溫情?!读碌脑掝}》中,一封舉報信的稿酬匯款單,掀起人心之怯懦怕事的微瀾,又以達師傅的挺身而出燃起人們心中的希望?!秲蓚€秋天》以去年今年兩個秋天凡玉大姨家的可喜變化,激起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憧憬。
浪漫主義的喬治·桑對現(xiàn)實主義的巴爾扎克說:“我總覺得有必要按照我希望于人類的,按照我相信人類應當?shù)膩砻枥L它?!雹唷啊畱斶@樣’是浪漫主義反映生活、表現(xiàn)生活的準則”⑨,上述這類作品所呈現(xiàn)出的詩化情感和理想情操,處處沐浴著希望的圣輝,映現(xiàn)出鐵凝對人生“應當這樣”的浪漫理解。
“浪漫主義追求的是理想,在理想與現(xiàn)實分裂成對立之后,理想就成為浪漫主義藝術家的眼睛一直所關注的對象,不論是未來的理想,還是失去的理想?!雹鈨A力表現(xiàn)為希望所統(tǒng)攝、充滿憧憬的理想之外,鐵凝在這期間也有不多的作品表現(xiàn)了失去理想的心靈感傷。如《明日芒種》中,晚年令人稱羨卻突患了胃癌的文昌老漢,因再過三天芒種后要改行火葬,在痛苦的思想掙扎后放棄治療而自縊。由一個老農(nóng)愚信的悲哀,生出農(nóng)村現(xiàn)代文明之夢實現(xiàn)不易的憂傷?!侗L波》又以劃破理想人際關系的人之私,引人嘆息,發(fā)出對真善美的吁求。
藝術表現(xiàn)上,詩意的語言是這期作品共有的外在風貌,指向人的心靈表現(xiàn)情感。大部分作品彌散著濃郁的浪漫之風。作家自如地通過人物傳達自己強烈的主觀心聲,無論是充滿憧憬予人希望的浪漫,還是失去理想和諧而生的憂傷的浪漫,每絲情感律動都明澈可鑒,令讀者很易把握和理解。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鐵凝的目光開始有意識地探向人性與存在的深域。
一方面,20世紀生命哲學以及影響廣泛的精神分析思潮,使人加深了對自我的認識。在其影響下,這一期鐵凝的作品也漸褪浪漫主義的主觀性,開始對人性深入窺尋,展現(xiàn)不受理性控約的內在。
如《晚鐘》里,一對老夫妻因忙碌的革命工作,錯過了對兒女幼年養(yǎng)育過程的體驗,退休后竟拒絕照料外孫女,從醫(yī)院領來新生兒,臆想和自演了一場分娩情景,全心投入育兒的經(jīng)歷過程。老夫婦倆生兒育女的生命沖動在晚年的重拾,體現(xiàn)著不受理性控制的內在生命需求?!端佬獭分?,不能生育的事實給一對知識分子夫婦的內在生命需求判了死刑,太太在迷亂的幻想中心力交瘁而死去。先生則雖經(jīng)精神病院治療,也不能擺脫煎熬,由病態(tài)而致變態(tài),癲狂中將無辜的小男孩砸死,走向自我毀滅。即使是受過理性教化的知識分子,也沒能控制住內在非理性欲望的暗涌、奔流和爆發(fā)?!渡儭分惺冀K沉著臉的于伯伯,在“我”無意間舉起禮品刀的一剎,不自主地露出了輕賤討好的笑。于伯伯在文革遭假槍斃時,曾不自主地在屠刀下這樣笑過,十幾年來他時刻提防著這卑劣的笑,卻在看到禮品刀時又不自覺地流露出來,表現(xiàn)了無法被理性掩蓋和愈合的生命創(chuàng)傷?!稛o憂之夢》中一個六歲男童不成熟的愛情,喚醒了“我”在男友死后,對美好感情塵封已久的追求。作家大膽地展示了兒童性本能的生命沖動,以及它“豐盈、充沛、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
雖然鐵凝在早期作品中也有過潛意識的描繪,如《哦,香雪》中對鄉(xiāng)村少女在火車一分鐘的停車時間里不可言狀的心情的描寫。但遠未如上述這類作品,深入生命本體,將內在的非理性層面作為主題進行深入探討和發(fā)掘。在這種探討中,作家隱去道德層面的判斷,有意味地向讀者展示了人性深廣而多義的內涵。
另一方面,在西方現(xiàn)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鐵凝洞穿物質文明發(fā)展,捕捉現(xiàn)代人心靈深處對處境的惶惑,開始了新的思索。如《近的太陽》中,“我”窺見草原人的鄙陋行為對草原和草原精神的破壞后,再也無法繼續(xù)對草原的深情創(chuàng)作,表達出人與自然和諧不再的現(xiàn)代傷痛;《胭脂湖》里,描繪了毀了一個村、淹死了一個人,建成大西洋水庫,可是天旱也旱天澇也澇,后被開發(fā)為供人娛樂的胭脂湖。主人公老車的茫惑,映現(xiàn)著對現(xiàn)代價值觀的疑慮;《浮動》里在商品浪潮沖擊下,物欲增長的農(nóng)民漸褪本真質樸,令讀者與“我”迷惑;《來了,走了》里的無常人生,有費盡心力得到的僅僅是虛無的失望與無奈;《燈之旅》有著人對權力的疑惑。這類作品,與早期失去理想的心靈感傷不同,作家不再只截取生活片斷表達自己的個人傷感,而是真誠地深入現(xiàn)代生存處境之中,傳達出現(xiàn)代人難以名狀的復雜感受。
藝術表現(xiàn)上,隨著浪漫詩風的漸褪,上述兩類作品表現(xiàn)出共有的趨向:在一個主題的統(tǒng)攝下,呈現(xiàn)出多個散在的他義點。如《色變》中除了主題還有這樣一些值得思索的意指:“我”千方百計地使于伯伯笑,于伯伯最終的笑卻使“我”感到失落與茫然;“我”在西藏行進于通往日喀則的八百里公路時,渴盼投入男友大衛(wèi)的懷抱,可到了大衛(wèi)的懷里,我卻想著那八百里荒涼的山路和五顏六色的山。這些側面,有著努力達到一個目標后,收獲的卻并不是原先所期望的惶惑。從《近的太陽》的另一些角度和層面還可生發(fā)出“任何一個瞬間都有完整,任何一個瞬間都能破壞完整”?的感想,以及走近草原之如走近太陽,和諧美感只能在距離中產(chǎn)生等寓意。這期作品中,作家不再試圖傳達自己個人化的浪漫心聲,而是深入人性和存在的深域,孜孜以求。在表現(xiàn)主題的同時,還呈現(xiàn)出多個散在的他義點,對主題不僅沒有強力干擾,反而形成多義的烘托。對讀者而言,閱讀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20世紀上述鐵凝對人性和生存的深入探索,雖然相對于80年代初及以前的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新的內涵,但表現(xiàn)形式卻沒有質的變化,傳統(tǒng)表現(xiàn)形式對新內涵的表達并不是十分有力。90年代后,鐵凝不僅著力以現(xiàn)代意識觀照創(chuàng)作,更在表現(xiàn)形式上有了大突破,呈現(xiàn)出內外輝映的藝術變奏。
一方面,在鐵凝前兩期的作品中,我們只看到意識流、象征手法作為技巧,在傳統(tǒng)形式統(tǒng)領下的部分運用。而90年代后,鐵凝大膽成熟地借鑒西方現(xiàn)代派的精神和手法,突破理性規(guī)范的形式,直奔玄奧與怪誕,使荒誕、異化、孤獨、失落等現(xiàn)代性感受在一些作品中得到強化表達。如《唇裂》中,“不斷壯大的舌頭”?撐破被無形之力“鉗緊的唇”?,造成了可怖的“唇裂”。瞠目的意象,做出了極具現(xiàn)代性內涵的象征,盡現(xiàn)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被剝奪自由話語權后的精神強壓及痛楚。小說中,“荒”受乘務員啟示,通過打呵欠幸免唇裂卻又感到嘴唇失去了意義,只剩下無用的完整,黑色幽默式的敘述中透著深刻的失落。在這個短篇里,鐵凝深受表現(xiàn)主義影響,創(chuàng)造了一個十足夢魘的非現(xiàn)實時空,那里不僅有一車廂的唇裂人,還充斥著觸目的惡心:“蛋糕上的霉斑已經(jīng)長成蓬松的灰毛,一條被西瓜汁染紅的尖尾巴蛆正緩慢而又努力地爬上鄰座的腳面,蒼蠅纖細的腿腳在打著滑的易拉罐上醉心地舞蹈,褐色血從揉皺的衛(wèi)生紙團里向外滲漏……”?《甜蜜的拍打》則以意識流手法貫串全篇,表現(xiàn)了又一個夢魘世界,滿是夸張、褻瀆、神秘、令人反胃的意象和黑色幽默式的調諷,“我”的緊張、焦慮與困惑力透紙背,小說中不確定的情節(jié)和混亂的表象,力圖“摧毀讀者的閱讀快感,將他們置于困惑之中”?。上述這類小說,內容與形式的相互配合,將人的異化感、荒誕感、孤獨感、失落感深切強化。
另一方面,鐵凝又成功借鑒新寫實小說的精神和手法,著力表達現(xiàn)代生存處境中,心靈深處的惶惑。如《有客來兮》中,李曼金滿懷期待迎來心中的貴客——表姐一家,對他們殷勤備至,卻不斷被挫傷,李曼金一直忍著,卻在表姐一家就要離開的最后一刻,沒能壓住怨氣,一場發(fā)泄使之前所有的努力和忍耐付之東流?!袄盥鹨粫r是想不清楚了?!?《巧克力手印》中的“吳妹妹”在擊退了丈夫的情人穆童后,卻沒有更多的快感,反而愈發(fā)覺得惆悵,甚至對曾經(jīng)情敵生起朦朧的憐憫,“好像是他們全家共同對穆童的作踐”?。《遭遇禮拜八》里,女編輯朱小芬離婚后,哭笑不得的誤會和“關心”接踵而至,無休止的困擾令人窒息。《遭遇鳳凰臺》里,一對老夫妻在生活穩(wěn)定下來的晚年,卻為無稽小事而起離婚風波?!栋У吭诖竽瓿醵防?,一場悼念竟演變成了熱鬧的茶話會,令人惘然。這類作品或展示了失去理想情感的瑣屑生活現(xiàn)實,或展示了人置身其中的掙扎、困惑和無奈。藝術手法上,對庸瑣人生的客觀展示,都巧妙糅合著黑色幽默式的調侃和潛意識層面的表現(xiàn)。沒有崇高的悲劇和典型的人物,有的只是對一個個凡俗小人物生活原生態(tài)的描摹,以“一幅幅灰色暗淡的人生風景”?,綿綿不絕地撩撥起人心靈的隱痛。
20世紀90年代以后,鐵凝不僅著力以現(xiàn)代意識觀照作品,更大大改進表現(xiàn)形式,強化表達了現(xiàn)代人的復雜生存感受。無論是玄奧怪誕還是黑色幽默、灰色寫實,都比以前更有力地表現(xiàn)出了現(xiàn)代人的失落、壓抑和惶惑。在西方現(xiàn)代思潮蜂擁而入、舊價值觀崩潰新價值觀尚未確立、商品浪潮沖襲的當代中國,有意識地用新的形式表現(xiàn)復雜的現(xiàn)代感受,反映了作家人生體驗和認識的清醒與深刻。
鐵凝在1985年時曾說:“有同志曾把我算作‘荷花淀’派。我以為這是不確切的。我的一切剛剛開始,尚未形成風格。在今后的日子里,我還愿意作多種嘗試和探索?!?從以上的評析中,我們便可看到鐵凝的這種努力——在藝術內容和形式上對自我的不斷超越。
難能可貴的是,鐵凝在關注和表現(xiàn)失望的現(xiàn)代性感受同時,始終沒有放棄希望的照臨。比如,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鐵凝在探向人性和存在的新命題,奏出悲觀惶惑之音時,仍以《錯落有致》、《信之謎》、《請你相信》等不多的作品,給予讀者溫情與希望的觀照。90年代以后,鐵凝從內容到形式都強化表達現(xiàn)代性感受的同時,不僅仍以《砸骨頭》、《沙果》、《孕婦和?!返茸髌方o予讀者希望,更在一些作品中化用西方現(xiàn)代派技巧傳達希望之音。如《笛聲悠揚》里,以悠揚的笛聲彌合人心靈的傷痕,消釋人惶惑的心緒,雖流動著玄虛抽象神秘之思,卻將人引向美好的終極。《世界》里,通過一個滿目災難與毀滅的可怕的夢,讓年輕的母親感受到,無比絕望中嬰兒帶給她的戰(zhàn)勝一切的神奇力量,虛幻的夢境飽蘊著希望的主題。
鐵凝在散文《我的小傳》里說:“我企盼在各種各樣的不容易之中給讀者以希望,這希望也可以在表現(xiàn)失望中獲得。”?因此,“前后看上去差異很大的小說中也潛藏著在本質上始終一致的精神,這便是對人類和生活永遠的愛和體貼”???梢?,無論是寫清澈美好的故事,還是探討生命本體的非理性暗涌以及灰色意味的現(xiàn)代生存,鐵凝骨子里流淌的仍是對希望的呼喚。這變化中的不變,充分顯示了鐵凝能自持的超越之姿和猶在的藝術責任感。
①②③④⑤⑥⑦????鐵凝:《鐵凝文集》,第三卷,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第2頁,2頁,2頁,2頁,346頁,352頁,473頁,185頁,143頁,143頁,142頁。
⑧周來祥:《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現(xiàn)代的美》,山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149頁。
⑨⑩?袁鼎生、周紀文、牛宏寶:《西方美學主潮》,周來祥主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715頁,第715頁,第806頁。
?龔翰熊:《20世紀西方文學思潮》,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15頁。
?鐵凝:《有客來兮》,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31頁。
?鐵凝:《巧克力手印》,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32頁。
?張學軍:《中國當代小說流派史》,山東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26頁。
???鐵凝:《鐵凝文集》,第五卷,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第198頁,第465頁,第221頁。
羅艷,南京大學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南京醫(yī)科大學醫(yī)政學院講師;主要從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
(責任編輯:水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