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球 ,高海潔 ,倪紀恒 ,徐強,陳春宏 ,陳學好
(1.揚州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江蘇揚州,225009;2.上海市農業(yè)科學院,上海設施園藝重點實驗室)
黃瓜(Cucumis sativusL.)是一種世界性的重要蔬菜,也是我國目前種植范圍最廣、栽培面積最大的蔬菜之一。黃瓜果實鮮質量是黃瓜產量形成的基本因素,是栽培、育種研究的重要指標之一。黃瓜果實質量約占植株總干質量的60%或總鮮質量的80%[1]。在果實生長發(fā)育的研究中常需要對同一果實進行連續(xù)觀察測定,在此情況下,果長和果徑或果周長可以直接測量,而果質量(包括鮮質量和干質量)無法直接測定,因此難以對果實生長發(fā)育的動態(tài)變化進行研究。
果實鮮質量的測定一般分為破壞性測定與非破壞性測定2種。破壞性測定必須在果實采收以后進行,破壞了植物體本身的源庫關系,影響研究結果,也無法對同一果實進行動態(tài)測定。而非破壞性測定方法可以在黃瓜果實非離體的情況下,對同一果實進行連續(xù)性的動態(tài)測定。關于對黃瓜植株的非破壞性測定,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黃瓜葉面積[2~4],但對于黃瓜果實鮮質量的非破壞性測定方法的研究報道卻很少[5~6]。因此,本試驗以溫室黃瓜為試驗材料,研究黃瓜果實鮮質量與果長、果徑之間的關系,建立經驗性應用模型,并通過其他試驗數(shù)據(jù)來驗證模型的可靠性與模擬精度,為黃瓜果實的非破壞性測定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技術支撐。
試驗于2007年2~6月在上海市農科院農業(yè)奉賢園區(qū)的現(xiàn)代化Venlo-型溫室中進行,選用荷蘭常規(guī)溫室黃瓜栽培品種“戴多星(Cucumis sativuscv Deltestar)”。50孔穴盤育苗,育苗基質為珍珠巖和蛭石,比例為1∶1,在育苗室中進行。待黃瓜幼苗長至1葉1心時定植,采用珍珠巖袋培,單稈整枝,Priva Integro 2715控制系統(tǒng)進行溫室環(huán)境和灌溉的管理。從第6節(jié)開始留果,每2節(jié)留1個果,當植株到了采收期時,每2 d采收1次,測定果實鮮質量、果長以及果徑。
本試驗共設3個播期,分別于2007年2月1日,11日,23日播種,分別于2月10日,23日和3月4日定植,采用播期1的數(shù)據(jù)進行模型的構建,利用播期2、播期3的數(shù)據(jù)對模型進行驗證。
采用精度為0.1 g的電子天平測量黃瓜果實鮮質量。黃瓜果實的果徑和果長分別采用游標卡尺和直尺測量,其中果徑為黃瓜果實直徑的最大值,果長為從黃瓜果實基部至頂部的長度。
采用檢驗模型時常用的統(tǒng)計方法——回歸估計標準誤差(RMSE)對模擬值和觀察值之間的符合度進行統(tǒng)計分析。RMSE值越小,模擬值與觀察值的一致性越好,模擬值和觀測值之間的偏差越小,即模型的模擬結果越準確、可靠。因此,RMSE能夠很好地反映模型模擬值的預測性,其計算公式如下
圖1 果實鮮質量與果實體積的關系
式中OBSi為實際觀測值,SIMi為模型模擬值,n為樣本容量。
通過對播期1的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擬合出2個經驗性模型(圖1)。
模 型 Ⅰ :FW=0.700 8 ×FD2×FL,R2=0.977 4,RMSE=10.18 g;
模型Ⅱ:FW=2.120 1×(FD2×FL)0.7901,R2=0.983 9,RMSE=14.41 g。
其中,F(xiàn)W 為單果鮮質量 (g),F(xiàn)D為果實直徑(cm),F(xiàn)L 為果實長度(cm)。
采用播期2與播期3的試驗數(shù)據(jù),將果徑和果長輸入到模型Ⅰ和模型Ⅱ中,將模型的模擬值與實測值采用國際上常用的1∶1圖(圖2)進行比較。結果表明,模型Ⅰ果實鮮質量模擬值與實測值之間相關系數(shù)(R2)和回歸估計標準誤差分別為0.95和24 g。模型Ⅱ果實鮮質量模擬值與實測值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和回歸估計標準誤差分別為0.91和40 g。說明模型Ⅰ能夠很好的模擬果實的鮮質量。
本試驗通過對現(xiàn)代化溫室黃瓜果實鮮質量與體積關系的研究,構建了模型Ⅰ和模型Ⅱ兩個經驗性模型,模型Ⅰ很好的預測了黃瓜果實的鮮質量,同時具有參數(shù)少模擬精度高的特點,易于應用于生產實踐中。
另外,黃瓜果實鮮質量不僅受到本身源庫關系的影響,同時也受輻射、溫度以及水分的影響,本模型的研究目前僅局限于水分、養(yǎng)分充分供應的溫室生產中,對于有機基質栽培、大棚栽培和大田栽培的黃瓜來說是否適合,還需要進一步的試驗數(shù)據(jù)來進行驗證。我國幅員遼闊,從南到北都有黃瓜種植,其中栽培品種和栽培方式各不一樣,因此本模型還需要不同品種、地點的試驗數(shù)據(jù)來進一步進行驗證。
圖2 果實鮮質量模擬值與實測值的比較
[1]Marcelis L F M.The dynamic of growth and dry matter distribution in cucumber[J].Annals of Botany,1992,69:875-879.
[2]龔建華,向軍.黃瓜群體葉面積無破壞性速測方法研究[J].中國蔬菜,2001(4):7-9.
[3]王貴臣,顧興芳.關于溫室黃瓜葉面積測量方法的初探[J].中國蔬菜,1987(3):34-36.
[4]裴孝伯,李世誠,張福墁,等.溫室黃瓜葉面積計算及其與株高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5(8):80-82.
[5]Marcelis L F M.Non-destructive measurements and analysis of the cucumber fruit[J].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1992,67(4):457-464.
[6]Marcelis L F M.Fruit shape in cucumber as influenced by position within the plant,fruit load and temperature[J].Scientia Horticulture,1994(56):299-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