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偉 陳俊紅
表1 青年和老年出血性腦卒中類別及性別分布
表2 青年組與老年組出血性卒中臨床特點、病因、危險因素及病死率比較[例(%)]
腦卒中是當前導致人類殘障和失去獨立生活能力的主要疾病之一。出血性卒中更是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與健康。以往,人們認為腦卒中是老年性疾病,但是近年來45歲以下青年人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其在臨床特點、病因、危險因素及病死率方面與老年人有所差異。本文對2007年7月~2009年9月住院的102例45歲以下出血性腦卒中患者與100例老年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對比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7月~2009年9月我院收治的出血性腦卒中患者,均經(jīng)頭顱CT或MRI確診,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其中青年組年齡22~45歲,平均年齡(38.2±6.5)歲;老年組年齡46~82歲,平均年齡(72.9±9.6)歲。
1.2 方法 所有病例的診斷均符合1995年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1],且經(jīng)過頭顱CT或MRI證實為出血性腦卒中。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情況(性別、年齡、發(fā)病時間等),病因,危險因素[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史、腦血管病史、吸煙(1包/d,2年以上)、飲酒(1兩/d,2年以上)、高脂血癥],臨床表現(xiàn),病死率等,并進行比較分析。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兩組計數(shù)資料比較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青年和老年出血性腦卒中類別及性別分布,見表1。
2.2 臨床特點 青年組頭痛發(fā)生率高于老年組(P<0.05);意識障礙及偏癱者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2.3 病因 老年組高血壓的發(fā)病率高于青年組(P<0.05);青年組腦血管異常(腦動脈瘤17例、腦動靜脈畸形13例、煙霧病4例、海綿狀血管瘤3例、腦膜動靜脈瘺1例)發(fā)生率高于老年組(P<0.05),見表3。
2.4 危險因素 高血壓為兩組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青年組高血壓發(fā)病率低于老年組(P<0.05);吸煙、飲酒和高脂血癥兩組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5 病死率 急性期病死率青年組高于老年組(P<0.05),見表2。
3.1 病因 兩組分析結果提示同老年出血性卒中一樣,青年出血性卒中的病因仍以高血壓為第一位[2-3]。而青年組高血壓發(fā)病率低于老年組,提示高血壓病隨年齡增加而明顯增加,也正反映了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增加的趨勢。長期高血壓可促使深穿支動脈血管壁結構變化,發(fā)生微小動脈瘤,當血壓驟然升高時破裂出血[4]。本資料顯示高血壓所致青年人出血性卒中以男性多見(50例,49.02%),可能與男性長期大量吸煙、過量飲酒有關[5]。另外,腦血管異常(包括動脈瘤、腦動靜脈畸形、煙霧病、海綿狀血管瘤、腦膜動靜脈瘺等)在青年出血性卒中也發(fā)揮了一定作用。
3.2 危險因素 高血壓是青年、老年組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同時高血壓又是最可治的危險因素。然而很多青年高血壓患者對這一高危因素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青年腦卒中患病率逐漸增高。因此防治高血壓是腦卒中最好的一級預防[6]。對于有可能發(fā)生腦卒中的高血壓患者必須行有效降壓,降壓治療對腦卒中的二級預防非常有效[7]。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青年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率。經(jīng)常吸煙和大量飲酒是青年人出血性腦卒中一個重要危險因素,Tobias和Monforte等[8-9]研究表明,可能的機制是CO和尼古丁可增加血小板黏附度,影響脂質代謝,導致動脈硬化。而乙醇可使血壓升高,長期飲酒還可導致脂肪代謝障礙,促進腦小動脈玻璃樣變性和粥樣斑塊形成,成為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血脂代謝異常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也是增加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此外,文獻報道在青年人中由于藥物濫用引起的出血性卒中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10]。
3.3 臨床特點及病死率 本研究結果中,青年組頭痛發(fā)生率明顯高于老年組,這與肖莉等[11]報道的結果一致;頭痛、嘔吐是中青年出血性卒中患者突出的臨床表現(xiàn)。相比之下,老年組患者臨床表現(xiàn)多種多樣:頭痛、嘔吐、意識障礙、頭暈、乏力等,典型的頭痛者僅占33%。中青年出血性卒中患者在發(fā)病后24h以內(nèi)死亡者最多占11.76%,且最常死于腦疝形成,明顯高于老年組。說明青年患者顱內(nèi)高壓癥狀比老年患者嚴重。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腦萎縮,對顱內(nèi)高壓有一定緩沖作用,而青年患者腦組織飽滿,故對顱內(nèi)高壓敏感,易發(fā)生腦疝。
綜上所述,青年出血性卒中患者在病因、危險因素、臨床特點、病死率上均有一定獨特性,因此針對中青年出血性卒中的危險因素、病因等,加強對高危人群的衛(wèi)生宣教:戒煙、戒酒、控制血脂、控制血糖、控制血壓、克服不良生活習慣,定期體檢有助于減少中青年出血性卒中發(fā)病率。
[1]中華醫(y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疾病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要點[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739.
[2]高玉蘋.老年與中青年出血性卒中419例臨床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6,26(8):1117-1119.
[3]李長芳,劉沁,劉驊,等.青年人出血性腦卒中110例臨床分析[J].四川醫(yī)學,2007,28(11):8-10.
[4]韓熊.腦卒中診斷與治療學[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2:212-232.
[5]畢齊,張茁,張微微,等.2359例青年腦卒中患者危險因素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24:106-108.
[6]王文志.臨床醫(yī)生應重視腦卒中的一級預防[J].中國卒中雜志,2006,1(8):9-10.
[7]胡運清.高血壓的影響因素及干預效果分析[J].預防醫(yī)學論壇,2007,13(10):34-35.
[8]kurth T,Kase CS,Berger K,et al.Smoking and the risk of hemorrhagic stroke in men[J].Stroke,2003,34(12):1151-1155.
[9]Monforte R,Estruch R,Graus F,et al.High ethanol consumption as risk factor fo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people[J].Stroke,1990,21:1529-1532.
[10]McEvoy AW,Kitchen ND,Thomas DG,et al.Lesson of the week: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in young adults:the emerging importance of drug misuse[J].BMJ(S0959-8138),2000,320(7245):1322-1324.
[11]肖莉,張志華,卓衍華,等.急診綠色通道在搶救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的價值[J].西部醫(yī)學,2006,18(6):735-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