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瑋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西安 710043)
目前國內外客運專線固定設施的運營維護為周期修程制或狀態(tài)修程制。周期修程制是按時間周期及項目內容,定時進行循回檢修;狀態(tài)修程制是根據固定設施的運行狀態(tài),進行定期檢查、檢測及巡視,針對檢查出的和已存在的問題進行相應的檢修與維護,最后根據使用年限進行一次性的更換,實行壽命管理。我國多年來推行的是周期修程制。根據高速電氣化鐵路的發(fā)展及運行緊密狀態(tài).世界各主要國家多數推行狀態(tài)維護管理模式,目前我國客運專線總里程在逐年增長,列車運行速度大幅提升,運行密度加大。這種情況下客運專線固定設施一旦發(fā)生事故,將直接影響行車,危及旅客生命財產安全,甚至會造成很大的社會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講,客運專線固定設施應采用帶預防性質的狀態(tài)維護管理模式。
在既有鐵路局管理模式下實現帶預防性質的狀態(tài)維護管理模式,是帶有中國特色的運營維護工作模式,如何實現并做好這一工作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下面結合自身理解對實現客運專線固定設備接觸網的狀態(tài)維護管理提出以下思路,以供參考。
要實現狀態(tài)維護管理模式,建立完備詳盡的接觸網設備技術擋案是基礎。目前除京津城際鐵路外,鄭西、武廣客運專線均采用了彈性鏈型懸掛,在施工過程中均采用具有 350km/h精確預配軟件完成了腕臂精調、預配以及整體吊弦、彈性吊索預配工藝,因此在運營維護工作中應加強日常設備檢測、巡視,并按“重檢慎調”的原則進行。接觸網設備技術擋案的內容為接觸網的各項技術數據,應以支柱編號為基本單元,每個單元應包含以下信息:支柱側面限界、里程、曲線半徑、導高、拉出值,支柱示意圖(安裝形式),設備及零部件安裝圖(包括零部件數量表),吊弦編號、預配長度,彈性吊索編號、長度、額定張力,以及檢修記錄,其中檢修記錄應包括:接觸網全面檢修記錄、避雷器檢修記錄、隔離開關檢修記錄、補償裝置檢測檢修記錄、線岔檢修記錄、分段絕緣器檢修記錄、各類電連接檢修記錄。
通過建立技術檔案,可明確掌握設備的原始狀態(tài),日常的檢測維護工作便有了可靠的基礎。通過將日常檢測數據與技術檔案中的原始數據相互對比、分析,以發(fā)現問題,并制訂合理的維護、修理方案。
建立完備詳盡的接觸網設備技術擋案工作要緊密依靠現場的施工單位,在竣工文件交接時運營單位應提出明確要求,在現場施工單位的大力協(xié)助下完成技術檔案的初步建立,以使后序的客運專線接觸網運營維護工作有的放矢,恰當明確。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信息管理系統(tǒng)不僅成為鐵路運營的高效管理手段,同時對災害情況下的應急處理和資源調配也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傳統(tǒng)的供電段模擬復示終端相比,鐵路供電綜合信息管理系統(tǒng)具有實時性、準確性、大數據量、高速度等特點。通過網絡實時信息化平臺管理系統(tǒng)將對路局職能部門、供電段、客運專線維修基地、綜合維修工區(qū)各部門、牽引變電所、開閉所、分區(qū)所連成一個整體,利用模塊化、高效靈活的終端節(jié)點將設備履歷、運行檢修、機電報表、事故搶修、生產指揮及安全監(jiān)控、網絡辦公等業(yè)務信息統(tǒng)一起來,實現實時管理統(tǒng)計等功能。供電信息系統(tǒng)如與鐵路 TMIS系統(tǒng)聯(lián)網,可將各種設備的實時運行狀態(tài)信息輸送到各個主管部門,以達到科學管理及時決策的目的。
對運營維護機構來講,平時做好接觸網基礎數據庫建設,統(tǒng)計事故規(guī)律,研究對策。積極推進精細管理,利用信息系統(tǒng)的優(yōu)勢,事故發(fā)生后迅速定位故障點的位置、設備信息,迅速組織配套的機具材料,最大限度地提高天窗作業(yè)利用率,減少災害停車時間。
隨著故障模式及分析、解決方案的逐年增加,相關技術數據檔案的不斷充實、更新、完備??墒咕S護檢修工作逐步向更加先進的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ReliabilityCenteredMaintenance,簡為 RCM)RCM方向不斷邁進,轉變?yōu)橹R維修,全面降低事故風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瓦\專線固定設施的運營維護,需配備相應速度的檢測搶修軌道車輛,才能保證電氣化接觸網設備的維修和搶修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證日常檢測在規(guī)定天窗時間內完成,以及保證事故后搶修人員和設備材料及時到位,搶修工作在最短時間及時完成。因此供電檢修維護車輛設備應配備新型的現代化先進裝備,才能適應鐵路的發(fā)展趨勢。客運專線固定設備的維修管理,按照有關規(guī)定要求,應配備綜合作業(yè)車組,承擔供電檢修,工務、電務、供電檢修人員及作業(yè)機具、材料的運輸任務;作業(yè)車組也可配置必要的檢查監(jiān)測設備。按目前的規(guī)范及有關規(guī)定,工程設計保證每個鐵路局應配備 1輛接觸網綜合檢測車,每個供電段應配備接觸網搶修列車 1組、接觸網巡檢車 1輛、變電所二次測試車 1輛,以及高壓電氣試驗車 1輛。因此目前在接觸網設備日??焖?、準確檢測方面,手段是完備的。
客運專線接觸網的精細化設計、精細化施工,必然要求維修、搶修工器具的裝備水平上臺階。因此建議根據國內外工具市場的發(fā)展,適當裝備一些先進的接觸網專用機具,以提高搶修作業(yè)效率,保證作業(yè)質量,并提高維修作業(yè)的精細程度。部分京津城際接觸網運營維護配備以及適應于目前彈性鏈型懸掛接觸網的代表性專用工器具如表1所示。
表1 京津城際鐵路接觸網運營維護機具
一切工作的核心是人,所有工作都要依靠高素質的專業(yè)人員完成,因此加強對人員的相關培訓及教育是實現帶預防性質的狀態(tài)維護管理模式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應在現有職業(yè)教育的基礎上對在職員工進行客運專線系統(tǒng)理論講解、檢測數據判讀及分析基礎知識、檢修維護要點、維修搶修指導、先進的搶修維修設備的使用、接觸網典型事故類型及恢復方案等方面的強化教育,使廣大的一線員工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從而保證各項工作能緊張有序地進行。
此外,“百聞不如一見”,建議經常性地選派有關技術骨干人員到國內、國外對應的客運專線運營管理機構進行接觸網維護、檢修、搶修方面的技術及經驗交流活動,取長補短相互學習,以使本局內的接觸網運營維護機構在短時間內進入良好狀態(tài),并且能保持機構的管理水平、技術水平、人員素質處于不斷更新、不斷提升的良好互動循環(huán)。
帶預防性質的狀態(tài)維護管理模式是客運專線接觸網設備首選的運營維護管理模式,除京津城際高速鐵路之外,國內目前即將投入運營的一些客運專線是由既有鐵路局來進行全面管理的,目前在設備運營管理方面尚有許多問題還需要深入研究。本文提出了在未委托專業(yè)化維護隊伍的既有鐵路局管理機制條件下,實現狀態(tài)維護管理模式可行性的幾點措施,并提出了逐步實現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知識型維修(RCM)的可行性。
[1]吳國興.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技術在地鐵信號系統(tǒng)中的應用[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7(9).
[2]鐵運[2009]36號,關于客運專線固定設施維修管理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