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東濮凹陷地區(qū)東營組低熟原油地球化學特征及油源分析

    2010-07-06 03:00:10張慶峰沈忠民羅小平常振恒
    關鍵詞:東濮藿烷油砂

    張慶峰 沈忠民 羅小平 常振恒

    (1.“氣藏地質及開發(fā)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成都理工大學),成都 610059;2.中國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fā)科學研究院,河南濮陽457001)

    圖1 文留地區(qū)井位分布圖Fig.1 Well location map of the Wenliu area

    東濮凹陷中央隆起帶北部的文留地區(qū)(圖1)是東濮凹陷油氣最富集的地區(qū),已發(fā)現(xiàn)多套含油氣層系并投入開發(fā)。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古近系沙河街組(Es)油氣藏,對于古近系東營組(Ed)油藏的認識還比較薄弱[1~8]。隨著近年來東濮凹陷淺層油氣勘探的不斷深入,有必要對東營組原油的地球化學特征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東濮凹陷北部地區(qū)淺層存在著豐富的次生油氣藏,尤其是在東營組中發(fā)現(xiàn)了多套油層并已被鉆井證實,在北部的濮衛(wèi)、文留和河岸等地都有存在,其中文留地區(qū)最為富集。

    1 油砂抽提物族組分及碳同位素特征

    文留地區(qū)東營組原油黏度大、密度大,原油密度一般大于0.9 g/cm3。原油族組分具有芳烴與非烴的質量分數(shù)高、瀝青質的質量分數(shù)低的特點,飽和烴一般在50%左右,非烴+芳烴為50%,瀝青質一般小于5%。油砂抽提物族組分同位素在-28.1‰~-26.5‰之間,各組分同位素分餾效應較小。樣品中飽和烴同位素變化范圍為-27.3‰~-28.1‰,變化幅度小,僅有0.8‰,且最大分餾出現(xiàn)在飽和烴與芳烴之間:這與徐永昌(2001)等統(tǒng)計的未熟-低熟油特征[9]基本一致(表1)。

    2 油砂抽提物飽和烴色譜特征

    從梁2井色譜特征參數(shù)表(表2)可以看出:(1)CPI和OEP接近1,呈偶碳優(yōu)勢,原油一般來源于鹽湖相的烴源巖。(2)Pr/Ph較小,在0.35左右,具有明顯的植烷優(yōu)勢,為強還原環(huán)境。(3)一般小于0.50,說明原油中陸源有機質含量較高,可能以混合型為主的源巖有關。(4)主峰碳位置靠后,表明陸源有機質占有重要的比例及原油的熱演化程度較低。文221與梁2井色譜特征參數(shù)變化較大,可能受到生物降解作用的影響。根據(jù)包建平等[10]研究,原油被生物降解正構烷烴系列優(yōu)先被細菌利用消耗,此時姥鮫烷和植烷基本還沒受影響,結果導致比值與比值增加;當生物降解作用達到一定程度以后,不但正構烷烴系列繼續(xù)被消耗,而且植烷系列也開始被細菌消耗,結果致使Ph/nC18比值與比值下降,并且姥鮫烷較植烷對生物降解作用更為敏感。在文 221井深度為1896.08 m的樣品,和與淺層其他2個樣品差別比較大,表明在淺層生物降解作用更為強烈,淺層姥鮫烷和植烷都被細菌消耗;而在深度為1896.08 m的樣品中姥鮫烷被細菌消耗。根據(jù)K.E.Peters等對生物降解原油降解級別的分類[11],我們把文221井東營組原油分為中等降解4~5級。從東營組油砂抽提物飽和烴色譜資料可以看出,井深在2 km左右是文留地區(qū)東營組生物降解門限深度。

    3 油砂抽提物生物標志化合物特征

    表1 文留地區(qū)東營組的油砂族組分及碳同位素特征表Table 1 The character of the race component and the carbon isotope of the oil sand of Dongying Formation in Wenliu

    表2 文留地區(qū)東營組油砂飽和烴色譜特征Table 2 Chromatogram character of the saturated hydrocarbon of the oil sand of Dongying Formation in Wenliu

    圖2 梁2井、文221井東營組原油M/Z 191與M/Z 217特征Fig.2 The character of M/Z 191 and M/Z 217 of the crude oil of Dongying Formation from Well Liang 2 and Well Wen 221

    文留地區(qū)東營組油砂抽提物藿烷系列M/Z 191(圖2)指標分布特征總體表現(xiàn)為三環(huán)萜烷、四環(huán)萜烷含量低。其中以C23,C24,C25三環(huán)萜烷含量高三環(huán)萜烷呈升高的趨勢。18α(H)-三降藿烷(Ts)大于17(H)-三降藿烷(Tm)。一般來講,Ts與Tm受源巖有機質類型和成熟度雙重因素的影響,隨著原油的成熟度升高,Tm向Ts轉化。東營組原油成熟度較低,Ts高于Tm主要是受源巖相的控制;重排藿烷含量低,奧利烷含量較高,γ蠟烷含量高;γ蠟烷為M/Z 191中第二高峰,僅次于C30藿烷;說明原油與鹽湖相烴源巖有關。升藿烷的22S構型大于22R構型,甾烷為 0.29 ~ 0.30,表現(xiàn)為未熟-低熟原油的特征[13]。

    根據(jù)文留地區(qū)文221、梁2井東營組油砂抽提物化驗結果分析,兩者油砂抽提物的飽和烴色譜差異較大。文221井東營組原油經(jīng)歷了中等程度生物降解,飽和烴生物標志化合物特征與梁2井極其相似,具有三萜烷含量低,γ蠟烷含量高,甾烷呈“V”字形分布的特征,并且甾烷S構型低于 R構型。這些特征表明文留地區(qū)東營組的原油主要來源于鹽湖相的烴源巖;甾烷C2920S/(20S+20R)為0.29~0.30,表現(xiàn)為未熟-低熟原油的特征。

    4 油源對比

    4.1 萜烷特征對比

    文留地區(qū)的源巖分別取自沙河街組第一段(Es1)和第三段(Es3),兩者在三環(huán)萜烷、四環(huán)萜烷與藿烷特征方面相差較大(表3)。Es1源巖的三環(huán)萜烷和四環(huán)萜烷含量低,T/H小于0.1,三降霍烷比(Ts/Tm)大于1,重排藿烷含量低,莫烷含量高,缺乏C29Ts,γ蠟烷含量低,γ蠟烷/H30為0.13~0.33,升藿烷系列含量低,以后藿烷基本缺失。文128井Es3段泥巖Ts含量極高,Ts/Tm達7.65,C29Ts和重排藿烷含量較高,莫烷含量低,γ蠟烷含量異常高,γ蠟烷/高達1.52;該泥巖表現(xiàn)為超鹽環(huán)境沉積的有機質,熱演化程度較高。

    文留中央隆起帶文西斷層附近的文255井、文256井Es3段泥巖三環(huán)萜烷、四環(huán)萜烷、γ蠟烷、奧利烷含量高的特點,與東營組原油萜烷特征基本相似,說明二者存在很好的親緣關系。

    4.2 甾烷特征對比

    文留地區(qū)Es1段文164井與前參1井甾烷特征差異大(表4)。前者基本不含重排甾烷,/為和分布特征呈反“L”形,表現(xiàn)以水生生物為主的母源,說明有機質沉積時期該位置離物源區(qū)遠,陸源高等植物有機質所占比例較少;后者泥巖的重排甾烷含量高,為和分布特征呈“L”形 ,表現(xiàn)以陸源有機質占絕對優(yōu)勢。中央隆起帶東緣的文128井Es3段泥巖,重排甾烷含量極高,為和分布特征呈標準的“L”形,表現(xiàn)出水生生物有機質輸入占絕對優(yōu)勢(圖3)。

    表3 文留地區(qū)東營組油砂抽提物與沙一、沙三段泥巖萜烷參數(shù)對比Table 3 The parameter comparison of the terpanes between the extractable matter in oil sand of Dongying Formation and the mudstone of Shahejie Formation in Wenliu

    表4 文留地區(qū)東營組油砂抽提物與沙一、沙三段泥巖甾烷參數(shù)對比Table 4 The parameter comparison of the steranes between the extractable matter of oil sand of Dongying Formation and the mudstone of Shahejie Formation in Wenliu

    通過梁2井和文221井東營組油砂與上述泥巖的甾萜烷特征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文西地區(qū)文164井與前梨園洼陷前參1井Es1泥巖地球化學特征與文留地區(qū)Ed組原油差別較大;文東地區(qū)文128井Es3段泥巖與文留Ed組油藏地球化學特征差異較大,油巖之間對比性差,親源關系較遠;文西地區(qū)的文255井、文256井Es3段泥巖地球化學指標與Ed組原油接近,有很好的親源關系。

    5 結論

    a.文留地區(qū)東營組原油是高鹽度沉積環(huán)境下形成的未熟-低熟原油,含油砂巖抽提物飽和烴的質量分數(shù)一般在50%左右、非烴+芳烴的質量分數(shù)為50%、瀝青質的質量分數(shù)一般小于5%;飽和烴同位素變化范圍為-27.3‰~-28.1‰之間,族組分之間的碳同位素分餾效應小。含油砂巖抽提物飽和烴色譜特征差別較大,這主要是由于原油不同深度時生物降解作用的程度有關。

    圖3 文留地區(qū)沙河街組泥巖甾、萜烷質量色譜圖Fig.3 M ass chromatogram of the sterane and terpane in the mudstone from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Wenliu area

    c.油源對比表明文西地區(qū)Es3段泥巖與東營組油藏關系密切,具有較好的親源關系。

    [1]鄒森林,李素貞,張東霞,等.東濮凹陷文留構造東營組油藏成藏特征[J].江漢石油學報,2003,25(2):37-38.

    [2]朱筱敏,施瑞亭.東濮凹陷黃河南地區(qū)東營組沉積相研究[J].石油大學學報,1990,14(4):1-10.

    [3]魯雪松,蔣有錄,常振恒,等.東濮凹陷東營組地層剝蝕厚度估算及其意義[J].地質科技情報,2007,26(2):8-12.

    [4]靳廣興,卓勤功.東濮凹陷東營組地層剝蝕厚度恢復[J].斷塊油氣田,2006,13(6):18-20.

    [5]常振恒,陳中紅,張玉體,等.渤海灣盆地東濮凹陷原油地球化學特征研究[J].石油實驗地質,2007,29(2):178-187.

    [6]李宗亮,蔣有錄,魯雪松.東濮凹陷戶部寨氣田天然氣成藏地球化學特征[J].西南石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0(2):57-60.

    [7]史忠生,陳開遠,杜雪晴,等.東濮凹陷下地三紀鍶同位素地球化學分析[J].西南石油學院學報,2003,23(5):8-11.

    [8]劉四兵,沈忠民,陳義才,等.東營凹陷孔店組原油油源追蹤[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3(4):402-406.

    [9]徐永昌,關平.未熟-低熟油的同位素組成特征及判識標志[J].科學通報,2001,46(10):867-872.

    [10]包建平,朱翠山,馬安來,等.生物降解原油中生物標志物組成的定量研究[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2,24(2):22-26.

    [11]PETERS K E,MOLDOWAN J M.The Biomaker Guide:Interpreting M olecular Fossils in Petroleum and Ancient Sedimentary[M].New Jersey:Prentice Hall Inc,1995.

    [12]傅家謨,盛國英,許家友,等.應用生物標志化合物參數(shù)識別沉積環(huán)境[J].地球化學,1991,20(1):1-12.

    [13]沈忠民,葉素娟,馬秋梅.低成熟石油的主要地球化學特征[J].成都理工學院學報,2001,28(4):376-401.

    [14]倪春華,包建平,王鵬輝,等.生物降解原油的油源對比研究新進展[J].新疆石油地質,2005,26(6):711-714.

    [15]陸榮生,趙春元,陳樹文,等.中原油田石油地質志[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87:3-109.

    [16]HANSON A D,RIFFS B D,ZINNIKER D,et al.Upper Oligocene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and petroleum systems of the northern Qaidam basin,northwest China[J].AAPG Bull,2001,85(4):601-619.

    [17]TISSOT B P,WELTE D H.Petroleum formation and occurrence[C]//A New Approch to Oil and Gas Esploration.New York,Heidelberg:Springer-Verlag,1978.

    猜你喜歡
    東濮藿烷油砂
    厚壩地區(qū)油砂儲層評價研究
    熱力作用對烴源巖中重排藿烷類化合物形成的作用
    沉積學報(2018年5期)2018-10-08 05:51:40
    東濮凹陷西南部晚古生代—早新生代烴源研究
    油砂SAGD水平井鉆井液體系
    烴源巖熱模擬實驗中重排藿烷類化合物變化特征及其意義
    原油熱模擬實驗中重排藿烷類變化特征及其意義
    25-降藿烷的成因識別
    有機溶劑萃取加拿大油砂應用研究
    東濮凹陷胡狀集油田油氣輸導體系及模式
    油砂礦含油率的測定
    奇台县| 闸北区| 新安县| 都兰县| 三台县| 罗平县| 丽江市| 霍林郭勒市| 东乌珠穆沁旗| 萍乡市| 青神县| 花莲县| 元谋县| 大丰市| 呼图壁县| 玛纳斯县| 石台县| 波密县| 和平县| 石棉县| 河西区| 鹤岗市| 新兴县| 五指山市| 崇信县| 车致| 白城市| 兴业县| 婺源县| 佛冈县| 濉溪县| 东方市| 青州市| 罗山县| 深州市| 哈尔滨市| 新化县| 绥中县| 新乐市| 崇信县| 达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