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幼靜
人生可以是驚心動魄的,也可以是波瀾不驚的;驚心動魄也好,波瀾不驚也罷,他都體現(xiàn)了人精彩的一生;音樂與人生卻是那么的相似,他可以用驚心動魄來震撼你,也可以用波瀾不驚來慰藉你。
音樂因你而精彩,人生因你而精彩。這是我在觀看《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后所得到的啟示。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認真看完這種教育片,雖然沒有帥哥,沒有美女,沒有纏綿的愛情,沒有精彩的打斗場面,整個故事似乎平淡無奇,但如天籟般的音樂卻總是在耳畔久久回蕩,震撼心靈。整部影片的情節(jié)雖然平淡無奇、波瀾不驚,卻講述了一個驚心動魄、蕩氣回腸的音樂和愛的故事。
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馬修老師。他其貌不揚,身材矮小、有一雙小眼睛、一個光禿禿的大腦袋,是一個“過了氣”的音樂家;但是,他熱愛音樂、有一顆善良的心,有一個博大的胸懷,他或許稱不上是一個優(yōu)秀的音樂家,但他絕對是個好老師。他用他的愛、他的音樂凈化了“池塘之底”的那群被社會放逐、親人拋棄、自暴自棄的孩子們的靈魂;他的愛、他的音樂就象一縷柔軟的陽光照射進了灰暗的“池塘之底”,從容不迫地讓在黑暗中掙扎的孩子們看到了光明,釋緩了他們那顆已被長期扭曲的心靈,引導他們從歧路逐漸走回正途;他還成功發(fā)掘出莫翰奇無與倫比、與身俱來的音樂天賦,并促使其后來成為一位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小有名氣的音樂家。音樂是可以凈化和拯救人們的靈魂的,愛是可以感化和關懷人們內(nèi)心豐富的情感世界的,音樂和愛是感化和關懷的永恒的主題,馬修老師就是用音樂和愛化解了這群孩子們的戾氣、冷漠和仇恨,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愛心、熱忱和友善,“愛”成為連接彼此心靈的橋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馬修老師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著這些看似冷漠卻渴望關愛的孩子們,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溫暖和希望播種在孩子們的心田。正如前蘇聯(lián)偉大的理論家、教育家捷爾任斯基所說的那樣:“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影片中的馬修老師就是帶著一顆愛孩子的心到教養(yǎng)院來教育孩子的。在他到來之前,教養(yǎng)院的院長和老師們只著重注意到這群孩子們“邪惡”的一面:他們說謊、抽煙、偷盜、打架、搞破壞甚至耍流氓,所以,對于這群孩子來說相應得到的就是“犯錯就懲罰”。而馬修老師卻不然,他有一雙小但是明亮的眼睛,隨時關注著孩子們的動向;他有一個禿卻是聰慧的腦袋,時刻為孩子們勾畫著明天的美麗藍圖;他有一雙粗短可是溫暖的手,時時撫慰著孩子們那顆已傷痕累累的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馬修老師用愛心和音樂發(fā)現(xiàn)了孩子們的閃光點,并用音樂和愛心去感召孩子們那已快丟失了的良善之心,同時,他也用音樂呼喚回來同事們那已快麻木了的良善之心,在孩子們的努力下,在同事們的幫助下,馬修老師和他的合唱團得以生存和發(fā)展。孩子們的歌聲之所以能如此的震撼人心,就是因為馬修老師給予了他們信心,給予了他們愛。
影片中當公爵夫人應邀來到學校欣賞孩子們的演唱時,孩子們的表現(xiàn)不僅使影片的故事情節(jié)達到了高潮,而且使全劇的音樂表現(xiàn)達到了一個巔峰:孩子們的演唱配合默契、完美融合,聲音天然而然、甘洌純凈:每一個音符都讓你感覺到層層壓縮到內(nèi)心的感動、誠懇與溫情;聽似天籟般遙遠,卻點點滴滴敲著你的心門;有的只是在音樂撞擊下心的共鳴,讓你不由得進入自在的心靈世界;讓你緊繃的身心一瞬間完全釋放,仿佛感受到漫步在晨霧氤氳的湖畔,感受那一泓月色的湖心,瞬間又仿佛浸潤在寬闊的高山之巔,空氣透明到連陽光的顆粒都看得見;從寧靜的午夜到燦爛的日升,一切的質(zhì)感驚艷,在一曲曲樸素的演唱中盡情綻放。孩子們的歌聲,與其說是為公爵夫人演唱,不如說是為馬修老師而唱,更不如說他們是為了自己而唱。只要你用心去聆聽,你就會發(fā)現(xiàn)歌聲中充溢著滿滿的愛……正如大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說過一句話:“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愛是橋梁,是風帆,愛猶如春雨,滋潤著孩子們那已漸漸干涸的心田;愛猶如圣潔的泉水,澆開了孩子們埋在心底深處那已漸漸枯萎的純潔無暇的奇葩。
一場突兀而來的意外,使得馬修老師被迫離開他所鐘愛的孩子們,可惡的校長竟然無情地逼迫馬修老師不許和孩子們告別,并勒令孩子們不得為馬修老師送行……當影片中馬修老師即將離開學校時,我多么希望孩子們違規(guī)出行為馬修老師送行,但當馬修老師孤單瘦小的身影獨自出現(xiàn)在高墻外時,我不禁潸然淚下;就在這時,一陣陣宛若天籟的歌聲從天而降、一架架紙飛機猶如雪花從高墻的小窗里飄然而下、一雙雙小手在高墻的窗邊隨著歌聲的節(jié)律揮舞,“馬修老師,回頭見”、“光頭老師,再見啦”……紙飛機上有著馬修老師熟悉的筆跡和錯別字,卻向馬修老師傾訴著孩子們對他的眷戀和呼喚。孩子們用他們奇特的告別方式為它們所鐘愛的馬修老師送行。每當看到這一幕時,我都會被孩子們所感動,為馬修老師所感動,為人生和音樂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