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霞,何武江,劉星冶
(遼寧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101)
8種造林樹種不同催芽方法種子發(fā)芽率比較
王艷霞,何武江,劉星冶
(遼寧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101)
研究了日本落葉松、山杏等 8種造林樹種在不同催芽處理下種子的發(fā)芽率,得出了 8種造林樹種的最佳催芽方法:1)日本落葉松種子為雪藏法,發(fā)芽率達88.2%。2)刺槐種子播種前10天用 10倍體積的90°C水處理,發(fā)芽率為91.8%。3)黃菠蘿種子宜在保持不干的狀態(tài)下低溫處理,發(fā)芽率為85.3%。4)水曲柳、刺五加果實采收、種子取出后立即進行高、中、低溫沙藏,其發(fā)芽率分別為90.0%和92.0%。5)文冠果種子宜播種前進行 3個月的低溫沙藏,發(fā)芽率為95.3%。6)遼東櫟種子應采收后立即低溫沙藏,發(fā)芽率為94.0%。7)山杏種子宜在1月初浸泡并進行低溫沙藏,發(fā)芽率為 91.7%。
造林樹種;催芽;發(fā)芽率
林木種子發(fā)芽率的高低,除受種子本身特性的影響外,人為創(chuàng)造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也至關重要。因此,播種前對林木種子進行適當?shù)拇哐刻幚?播種才能取得成功。日本落葉松、山杏等 8種樹種是遼寧省各地山區(qū)常用的造林樹種,筆者對其催芽方法進行了多年的生產(chǎn)實踐與探索,現(xiàn)報道如下。
供試 8種樹種分別是日本落葉松 (Larix kaempferi Carr.)、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 L.)、黃菠 蘿 (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水 曲柳 (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文冠果 (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刺 五 加 (Acanthopanax senticosus)、遼東 櫟 (Querus wutaishanica Mayr.)、山杏(Prunus sibiracea)。
種子均于 2007年采自遼寧省省級種子園,達到一級種子質(zhì)量標準。
供試的8種樹種 ,每種樹種設3個處理,共 24個處理。具體處理方法如下:
1)日本落葉松。處理 1:12月 10日,將種子浸于20°C水中 1 d,勻混于 3倍體積的雪中,放在-5°C~1°C的窖內(nèi)。處理 2:同日,將種子浸于 20°C水中1 d,勻混于 3倍體積的濕沙中,沙含水率 30%,溫度為 0°C~ 5°C。處理 3:4月 1日,將種子浸于 50°C水中 2 d,勻混于 3倍體積的泥沙中,存入 0°C~ 5°C場所 10 d,再在 25°C~ 30°C條件下存放 5 d。以上 3種處理方法,均于 4月12日至 4月 20日調(diào)查種子發(fā)芽率,以種芽長度達到2 mm為標準。
2)刺槐。處理 1:4月10日,將種子浸于10倍體積的 90°C水中,攪拌至涼,存放 24 h后,兌沙 3倍放于25°C的場所。處理 2:同日,將種子浸于 5倍體積的 90°C水中,攪拌至涼,24 h后兌沙3倍存放。處理 3:同日,將種子浸于 25°C水中,以后每 1 d~ 2 d換1次同樣溫度的水,浸種 10 d~ 15 d。以上 3種方法,均在種子處理后10 d~ 20 d調(diào)查種子發(fā)芽率。
3)黃菠蘿。處理 1:11月 5日采集果實,存于陰涼處,使果實不干硬,1月 5日浸果,7日取種,將種子勻混于 3倍體積的濕沙中,存入 0°C~ 5°C的場所,4月 5日調(diào)查發(fā)芽率。處理 2:2月 15日,采集樹上未掉落的果實,浸水 2 d,取種后兌沙,藏于 0°C~5°C場所,4月 5日前后調(diào)查發(fā)芽率。處理 3:3月15日,將干藏的種子浸水3 d,兌沙存于0°C~7°C場所,4月10日前后調(diào)查發(fā)芽率。
4)水曲柳。處理 1:9月種子采收后,將其浸入25°C水中 2 d,混沙 3倍放入 20°C~ 25°C環(huán)境中90 d,后移放到 10°C~ 15°C環(huán)境中 90 d,再移入0°C~ 5°C的場所 30 d,4月初在 25°C條件下催芽10 d~ 15 d,調(diào)查發(fā)芽率。處理 2:9月采種后,將種子浸于 25°C水中 2d,兌沙存入 0°C~ 5°C窖內(nèi) ,4月10日左右 ,移到 20°C~ 25°C條件下10 d左右,調(diào)查發(fā)芽率。處理 3:3月初,將種子浸于 30°C~ 40°C水中 24 h,兌沙3倍存入 0°C~ 5°C的場所 30 d,4月初移至 25°C條件下 10 d~ 20 d,調(diào)查發(fā)芽率。
5)刺五加。處理 1,處理 2,處理 3的處理方法均同于水曲柳。
6)文冠果。處理 1:1月初取種,將其浸水 3 d,混沙埋藏入 0°C~ 5°C場所。處理 2:3月初,用 80°C水浸種 24 h,兌沙埋藏于 0°C~5°C場所。處理 3:播種前 15天用80°C水浸種,放入 25°C場所。以上3種處理均于 4月初調(diào)查發(fā)芽率。
7)遼東櫟。處理1:9月種實采收后,立即濕沙埋藏至次年 4月上旬,控制溫度為-5°C~ 7°C。 處理2:種子采收后,直接混沙播種。處理 3:將種子陰干儲藏至 12月,次年1月初取種,浸水 3 d,混沙埋藏入-5°C~ 7°C場所。以上處理均于 4月初調(diào)查發(fā)芽率。
8)山杏。處理1:7月采種后,將種子晾曬至干,存于干燥處,次年 1月 1日浸種,4日兌沙 3倍存放于0°C~5°C場所,4月初播種。處理 2:將種子干藏,11月初播種。處理3:3月 20日,將干種破殼,種子浸水 3 d后 ,混濕沙放于 0°C~ 7°C窖內(nèi) ,15 d后移入25°C場所。以上3種處理均于4月15日調(diào)查發(fā)芽率。
以上各處理的林木種子發(fā)芽情況,見表 1。
表1 8種樹種不同處理方法種子發(fā)芽情況
表1中:1)日本落葉松。各處理間發(fā)芽率依次為處理 1>處理 2>處理 3,較長時間的雪藏和低溫沙藏種子發(fā)芽率為 85%以上,能達到生產(chǎn)要求,而短時間的溫水處理發(fā)芽率較低(49.2%),說明適當?shù)牡蜏赜欣诜N子生理轉化,解除休眠。
2)刺槐。各處理間發(fā)芽率依次為處理 1>處理 3>處理2,種子5倍體積 90°C水處理的發(fā)芽率為55.0%,遠低于 10倍體積水處理的 91.8%,原因在于水少熱量不足,未能使種子達到充分的受熱程度,未起到熱水激化打破休眠的作用,而25°C水處理的種子發(fā)芽率并不低(83.6%),但相比 90°C水處理,需較長時間。
3)黃菠蘿。各處理間發(fā)芽率依次為處理 1>處理 2>處理 3,即在保持果實不干狀態(tài)下進行低溫處理發(fā)芽效果較好,達到 85.3%。
4)水曲柳。各處理間發(fā)芽率依次為處理 1>處理 2>處理 3,即變溫處理發(fā)芽率最高,為 90.0%,原因在于前期較高的溫度有利于種胚的完整發(fā)育,后期的低溫有利于解除種子休眠。采種后長時間低溫沙藏,種子發(fā)芽率也較高(85.0%),但略低于變溫處理。短時間處理發(fā)芽率極低,僅 15.8%。
5)刺五加。各處理間發(fā)芽率依次為處理 1>處理 2>處理 3,即變溫處理效果最好,發(fā)芽率為92.0%。短期處理發(fā)芽率較低,為40.8%,其原因在于種子內(nèi)種胚發(fā)育欠缺。
6)文冠果。各處理間發(fā)芽率依次為處理 1>處理 2>處理 3,即長期低溫沙藏處理發(fā)芽率最高,達到 95.3%,播種前1個月處理效果也較好,發(fā)芽率為80.0%,而短時間處理效果極差(15.5%),說明文冠果種子需要較長時間的低溫處理,在來不及進行長時間處理的情況下,可以用80°C水燙種,然后短時間低溫沙藏。
7)遼東櫟。各處理間發(fā)芽率為處理 1>處理2>處理 3,即種子采收后立即低溫長期沙藏發(fā)芽效果最好,發(fā)芽率為94.0%,采收后直接播種發(fā)芽率也較高,為 88.2%。但冬季過于干旱,則嚴重影響發(fā)芽率。陰干后的種子不論處理時間多長,發(fā)芽率都極低(10.8%),原因在于干燥后的種子種胚已干縮,失去生命力,不能恢復生理機能。
8)山杏。各處理間發(fā)芽率為處理 1>處理 2>處理 3,即種子干藏 5個月,于 1月初浸種后濕沙埋藏 90 d~ 100 d,發(fā)芽效果最好 (91.7%),采后立即播種發(fā)芽率也很高,為 85.4%,播種前 15天破殼取種,浸泡沙藏,發(fā)芽率為 80.0%,但破殼極費工且種仁損傷率高。
日本落葉松種子最適宜的處理方法為雪藏法,發(fā)芽率為 88.2%,其次為長期低溫沙藏法,發(fā)芽率85.5%;刺槐種子播前 10天用 10倍體積的 90°C水浸種效果最好,發(fā)芽率91.8%;黃菠蘿種子宜在保持不干狀態(tài)下低溫處理,發(fā)芽率為 85.3%;水曲柳、刺五加果實采收種子取出后立即進行高、中、低溫沙藏,發(fā)芽率分別為 90.0%和 92.0%;文冠果種子宜在播前進行3個月的低溫沙藏,發(fā)芽率可達95.3%;遼東櫟種子采收后,不干燥而立即長期低溫沙藏,可保持94.0%的發(fā)芽率;山杏種子于 1月初浸泡并低溫沙藏效果最好,發(fā)芽率為91.7%。
[1]莫亦翔 .實用苗木繁育技術 [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2.
[2]張遠山 .林木種苗生產(chǎn)技術 [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7.
[3]孫時軒 .造林學 [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2.
Comparison of Seed Germination from 8 Afforestation Species by Different Pregermination Methods
Wang Yanxia,He Wujiang,Liu Xingye
(Liaoning Forestry Vocational Technological College,110101Shenyang,China)
The optimal pregermination methods for seed germination from8afforestation species,for example,Larix kaempferiandPrunus sibiracea,was obtained by comparison of seed germination:1)the seed ofLarix kaempferiwas treated by snow store.Germination rate is88.2%.2)Robinia pseudoacaciaseed was processed with 10 times volume of water at 90°C for 10 days before sowing.Germination rate is 91.8%.3)Phellodendron amurenseseed should be preserved under non-drying condition at low temperature.Germination rate is85.3%.4)Fraxinus mandshuricaandAcanthopanax senticosusseeds should be immediately stored in high temperature sand,then middle temperature,low temperature in sequence after they were extracted out from fruits.Germination rate is 90.0% and 92.0%,respectively.5)Xanthocerassorbifoliaseeds should be stored in sand for 3 months prior to sowing.Germination rate is95.3%.6)Querus wutaishanicaseeds were treated by low temperature stratification immediately after harvest.Germination rate is 94.0%.7)Prunus sibiraceaseed was soaked at the beginning of January and proceeded at low sand temperature.Germination rate is91.7%.
afforestation species;pregermination;germination rate
文獻標識碼:A
1007-726X(2010)01-0033-03
2009-12-21
王艷霞(1969- ),女,遼寧清原人,2008年畢業(yè)于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