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萍 楊 春 賈先榮
精神病種類眾多,常見的有精神分裂癥,躁狂癥,抑郁癥 等,部分患者可達到臨床治愈出院。如患者短期內(nèi)停藥或受到嚴重的惡性刺激,病情可能會復發(fā)。精神疾病的復發(fā)率較高,潛在的社會、家庭及自身危害性大,但是只要得到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家庭的合理的照護,精神疾病患者可恢復良好的社會功能。許多研究證實,影響精神病預后的主要因素是維持治療和家庭關(guān)系[1]。為了探討健康教育對精神疾病患者復發(fā)率的影響,我們進行了健康教育隨訪對照研究。
1.1 研究對象 2009年 1月 1日~ 2009年 12月 31日,我科共出院精神疾病患者 1064人,出院后能夠電話聯(lián)系或來院門診復查、且出院時均達臨床痊愈療效的共有 498人,均為男性,年齡 1~ 81(26.08±2.20)歲。隨機分為甲組(研究組)230名、乙組 (對照組)268人。 甲組:文化程度:大學 53例,中學(含中專)131例,小學 46例。 住院次數(shù):1次住院者 96例,2次住院者 94例 ,3次及以上者 40例。病程:1年者 32例,2年者 50例,3年及以上者 148例。疾病分類:精神分裂癥 163例,抑郁癥 18例、躁狂癥 24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礙 25例。乙組:文化程度:大學 57例,中學(含中專)163例,小學 48例。住院次數(shù):1次住院者 122例,2次住院者 101例,3次及以上者 45例。病程:1年者 35例,2年者 45例,3年及以上者 178例。疾病分類:精神分裂癥 189例、抑郁癥 30例、躁狂癥 29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礙 20例,見表 1。
表 1 兩組患者基本情況比較(n=498)
1.2 方法
1.2.1 制作患者出院隨訪聯(lián)系記錄本 兩組患者的服藥情況、預計何時來院復查、電話隨訪時間等詳細情況做好記錄,分別由 2名主管護師負責。甲組是每 1~ 2月通過電話隨訪或門診隨訪 1次,給予病人和家屬健康教育。乙組 268名,在隨訪 6月及結(jié)束時均只給予電話聯(lián)系 ,登記其情況,均未給予患者及家屬健康教育。全部病例失訪 8例(甲組、乙組均 4例),隨訪率為 98.3%(490/498)。
1.2.2 復發(fā)病例、脫落病例記錄分析。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對所隨訪的數(shù)據(jù)采用 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分析,復發(fā)率按壽命表法[2]計算,兩組復發(fā)率比較及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差異均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甲、乙兩組患者在文化程度、住院次數(shù)、病程及疾病分類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的隨訪時間為 12個月。采用壽命表法[2]計算,甲組隨訪 6月、12月復發(fā)率分別為 1.74%、3.13%,乙組隨訪 6月、12月復發(fā)率分別為 9.72%、14.61%。提示甲組各隨訪點的復發(fā)率均明顯低于乙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 2。
表 2 甲組與乙組各隨訪時點復發(fā)率的比較(n)
精神疾病是高復發(fā)性慢性病,國內(nèi)有關(guān)資料顯示精神分裂癥患者,經(jīng)治療病情緩解或基本緩解出院后,不用藥物治療者在 6個月內(nèi)有 40%~60%的復發(fā)率[3],表明堅持服藥能明顯降低精神疾病的復發(fā)率。有研究表明,通過健康教育能使病人在遇到不良刺激下心理狀態(tài)得以及時調(diào)整,增強病人的心理防御機制.進一步降低疾病的復發(fā)率[4]。
精神病預防復發(fā)應采用綜合措施,而堅持服藥是最重要的。家屬必須為病人保管藥品和每頓藥物看服到口。精神疾病患者由于長期服藥給生活帶來很多麻煩,加之抗精神病藥物副作用大 ,病人可出現(xiàn)口干 ,便秘,困乏無力,肝功能受損,性功能障礙 ,體型肥胖,工作和學習精力不夠集中等,導致病人不能堅持長期服藥致使治療中斷,部分病人因自知力恢復不全,故家屬要注意觀察病人治療效果和藥物不良副反應。對拒絕服藥者,要想方設(shè)法糾正病人拒絕服藥的行為,耐心與病人交談,了解病人拒絕服藥的真正原因,如藥物副反應重,使病人難以接受;恐懼抗精神病藥物會給自己造成損害;藥效不明顯,病人對治療失去信心;因精神癥狀而懷疑藥物有毒等。可根據(jù)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給予以針對性勸導,講解服藥的意義、目的及藥物常見副反應的預防,可舉實例,予以啟發(fā),讓病人認識到服藥的好處。鼓勵病人樹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堅持長期服藥配合治療,如上述方法無效應采取強制的辦法,但這種辦法適合在醫(yī)院,有癥狀復發(fā)跡象應及時送醫(yī)院治療。
同時,避免家庭護理誤區(qū),選擇科學的護理方法。家屬往往認為精神疾病患者什么事情都做不了,生活過分照料,或漠不關(guān)心,處處念叨其患精神病了,這樣無形中就給病人增加精神負擔,使他們產(chǎn)生自責,自卑感,認為自己是家里的負擔,不愿配合治療,導致病情復發(fā)。也有部分家屬認為病人出院就是病好,病人說不服藥就遷就病人,馬上停藥,可是停藥不久精神癥狀再次復發(fā)。因此要糾正偏見,建立正確的指導方法,對精神病人要正確認識,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病人和尊重病人。
最后,獲得社會各界的支持也是重要的。由于社會的種種偏見,使得精神疾病患者壓力較大,工作、婚姻可能不順,他們整天閉門不出,長期以來社會功能嚴重受損,呈慢性衰退現(xiàn)象。如能給精神疾病患者多一點關(guān)心,尊重他們的人格,康復期給他們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雖然他們在治療方面是病人,但在社會上要把他們看成正常人,讓他們參加社會活動,使他們生活過得充實,人生價值得到體現(xiàn),他們會覺得人生是有意義的,這樣心情也會放松,少一些擔憂和焦慮,他們會堅持長期服藥配合治療,減少疾病復發(fā)甚至達到長期康復。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電話隨訪或通過門診復查進行健康教育的病人其復發(fā)率明顯低于未進行健康教育的病人??赡茉驗榻】到逃芏酱倩颊呃^續(xù)服藥及合理用藥,使其認識到服藥的重要性;其次,健康教育指導患者家屬,把患者當成正常人看待,共同參加社會交往及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并給予一定的心理社會支持,并監(jiān)督患者服藥,鼓勵支持患者 ,使患者心理上感覺自己有很大的用處,有生活的勇氣,有更強的對抗外界不良精神刺激的能力。
可見,對于出院患者的病情長期穩(wěn)定,給予以上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復發(fā)率,在臨床工作中,應給予足夠的重視。但是我們的論文研究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如隨訪時間短,更長遠的效果還待進一步的研究。
[1]何極,路英智,劉同順,等.精神病學 [M].北京:中國中醫(yī)院出版社,2006:619-620
[2]周元瑤.藥物流行病學 [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6:131-139
[3]張維志,姜佐寧.精神病學 [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664-666
[4]程鳳棲.健康教育與精神病復發(fā) [J].中國全科醫(yī)學雜志,2000,3(6):47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