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葉為??浦参锷?MorusalbaL.)的干燥葉,其藥用價值最早見于《神農本草經》,性味甘、苦、寒,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的作用,主要用于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等癥的治療[1]。現代藥理研究發(fā)現,桑葉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調節(jié)免疫、抗腫瘤、延緩衰老、抗凝血、抑菌、抗炎等多種藥理活性,其主要藥效成分是黃酮和多糖。我國桑葉資源較豐富,在藥品和功能性食品方面有著廣闊的研究與開發(fā)前景。
殼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可溶性,既能除去雜質,又能保證藥液或制劑穩(wěn)定,已廣泛應用于中藥藥液及制劑的澄清精制[2~4]。殼聚糖作為一種新型的天然絮凝劑,其澄清作用機理是利用電荷和大分子的架橋作用,去除溶液中的不溶性顆粒和鞣質、蛋白質、樹脂等雜質,得到澄清的溶液[5,6]。
作者在此采用殼聚糖絮凝桑葉水提液,以有效成分總黃酮和總多糖含量為指標對絮凝工藝進行全面考察,篩選出了最佳絮凝工藝條件。
干桑葉(批號:20070920),河北安國京興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葡萄糖,天津北方天醫(yī)化學試劑廠;蘆丁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殼聚糖,上海偉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
KDM型調溫電熱套,山東鄄城華魯電熱儀器有限公司;FA1004型電子天平、UV762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RE-52型旋轉蒸發(fā)儀,上海亞榮儀器廠;PHS-25型pH計,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雷磁儀器廠;電子恒溫水浴鍋,天津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
1.2.1 桑葉水提液的制備
稱取桑葉100 g,加水煎煮2次,第1次加入10 BV水,煎煮2 h;第2次加入8 BV水,煎煮1 h。合并兩次濾液,減壓濃縮至規(guī)定濃度,即得桑葉水提濃縮液,用時加水稀釋。
1.2.2 殼聚糖溶液的制備
用1%的冰醋酸溶液配制1%的殼聚糖溶液,充分溶脹后作為絮凝劑立即使用,以免在稀酸中緩慢水解而影響絮凝效果。
1.2.3 殼聚糖絮凝桑葉水提液
量取桑葉水提液適量,調pH值至規(guī)定值,加入一定量殼聚糖溶液,攪拌10 min,在一定水浴溫度下放置一段時間,離心15 min(3000 r·min-1),濾過,取濾液測定總多糖和總黃酮含量。
1.2.4 多糖標準曲線繪制及樣品中總多糖含量測定
葡萄糖對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稱取105℃干燥至恒重的葡萄糖0.1 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蒸餾水至刻度,即得1 mg·mL-1的葡萄糖對照品溶液,搖勻,備用。
蒽酮試劑的配制:精密稱取0.2 g蒽酮溶于100 mL 72%硫酸中(須臨用新配)。
多糖標準曲線的繪制:精密吸取葡萄糖對照品溶液0.2 mL、0.4 mL、0.6 mL、0.8 mL、1.0 mL、1.2 mL、1.4 mL,分別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定容,搖勻。精密吸取該溶液1.0 mL置于具塞試管中,沿試管壁分別加入5 mL 0.2%蒽酮試劑,混勻,蓋上玻璃塞;置沸水浴中加熱10 min,取出;在冷水浴中冷卻20 min;在626 nm處,以空白試劑調零,測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A)為縱坐標、濃度(c)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并進行線性回歸,得回歸方程A=4.845c+0.019,R2=0.999,線性范圍為0.2~1.4 mg·mL-1。
樣品液總多糖含量的測定:將絮凝后濾液減壓濃縮,冷卻,加入95%乙醇至醇含量達75%,其間不斷攪拌,有大量沉淀生成,離心,收集沉淀;分別用無水乙醇、丙酮、乙醚洗滌, 得到粗多糖。粗多糖用適量熱蒸餾水溶解后,放冷;轉移至50 mL容量瓶中,加蒸餾水定容,搖勻。精密吸取該溶液1.0 mL于50 mL容量瓶中,加蒸餾水定容,搖勻,待測。從各組桑葉多糖供試液中分別精密吸取1.0 mL,置于具塞試管中,按照“多糖標準曲線的繪制”項下的方法測定吸光度,并根據多糖標準曲線計算樣品液中總多糖的含量。
1.2.5 黃酮標準曲線繪制及樣品中總黃酮含量測定
蘆丁對照品溶液的制備:精密稱取干燥至恒重的蘆丁對照品20 mg,置于100 mL燒杯中,加適量60%乙醇,水浴微熱,使之溶解,放冷,轉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加入60%乙醇至刻度,即得0.2 mg·mL-1蘆丁對照品溶液,搖勻,備用。
黃酮標準曲線的繪制[7,8]:精密吸取蘆丁對照品溶液0.0 mL、1.0 mL、2.0 mL、3.0 mL、4.0 mL、5.0 mL,分別置于25 mL容量瓶中; 加30%乙醇5 mL、5% NaNO2溶液0.7 mL,搖勻,放置6 min; 加10% Al(NO3)3溶液0.7 mL,搖勻,放置6 min;加4% NaOH溶液10 mL,再加30%乙醇稀釋至刻度,搖勻,放置15 min;在波長510 nm處,以空白溶液作參比,測定吸光度。以吸光度(A)為縱坐標、濃度(c)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并進行線性回歸,得回歸方程A=12.782c-0.0519,R2=0.999,線性范圍為0.2~1.0 mg·mL-1。
樣品液總黃酮含量的測定:精密吸取絮凝后濾液5.0 mL,置于25 mL容量瓶中,加30%乙醇定容,搖勻。精密吸取該溶液5.0 mL,置于25 mL容量瓶中,按照“黃酮標準曲線的繪制”項下的方法測定吸光度,并根據黃酮標準曲線計算樣品液中總黃酮的含量。
2.1.1 殼聚糖加入量對絮凝效果的影響
取桑葉水提濃縮液適量,加水稀釋至桑葉水提液質量體積比為1∶10(g∶mL,下同),調pH值至6.0,平行5份,每份100 mL,分別按0.4 mL·g-1(殼聚糖溶液體積/生藥量,下同)、0.8 mL·g-1、1.2 mL·g-1、1.6 mL·g-1、2.0 mL·g-1加入不同量的殼聚糖溶液,攪拌10 min,于45℃水浴中放置3 h,離心15 min(3000 r·min-1),濾過,取濾液測定總黃酮和總多糖含量。結果見圖1。
圖1 殼聚糖加入量對總黃酮和總多糖含量的影響
由圖1可看出,隨著殼聚糖加入量的增加,總多糖與總黃酮的含量均有所上升,但當殼聚糖加入量大于1.2 mL·g-1時,總多糖和總黃酮含量均有所下降。這是因為隨著殼聚糖加入量的增加,殼聚糖與蛋白質、鞣質等雜質分子發(fā)生吸附架橋和電中和的機會增大,使得蛋白質、鞣質等雜質分子被大量絮凝沉淀,提高了總黃酮和總多糖的含量;但是,隨著殼聚糖用量的進一步增加,過多的絮凝劑可能引起藥液自身穩(wěn)定性被破壞,黃酮和多糖等有效成分隨大分子物質一起沉降,導致含量降低。因此,殼聚糖加入量以1.2 mL·g-1為宜。
2.1.2 桑葉水提液質量體積比對絮凝效果的影響
取桑葉水提濃縮液適量,加水稀釋至桑葉水提液質量體積比為1∶2、1∶4、1∶6、1∶8、1∶10、1∶12(藥液體積按每份含生藥12.5 g進行調整),調pH值至6.0,按1.2 mL·g-1加入殼聚糖溶液,攪拌10 min,于45℃水浴中放置3 h,離心15 min(3000 r·min-1),濾過,取濾液測定總黃酮和總多糖含量。結果見圖2。
圖2 桑葉水提液質量體積比對總黃酮和總多糖含量的影響
由圖2可看出,隨著桑葉水提液質量體積比的降低,總多糖與總黃酮含量逐漸增加。這是因為當桑葉水提液質量體積比較高時,有效成分可能被所形成的沉淀吸附、包裹,使得總多糖和總黃酮含量降低;但桑葉水提液質量體積比小于1∶10時,隨質量體積比的降低,總多糖和總黃酮含量反而降低,這與殼聚糖濃度降低,影響了藥液絮凝效果有關。因此,桑葉水提液質量體積比以1∶10為宜。
2.1.3 藥液pH值對絮凝效果的影響
取桑葉水提濃縮液適量,加水稀釋至桑葉水提液質量體積比為1∶10,平行5份,每份100 mL,調pH值至3.0、4.0、5.0、6.0、7.0,按1.2 mL·g-1加入殼聚糖溶液,攪拌10 min,于45℃水浴中放置3 h,離心15 min(3000 r·min-1),濾過,取濾液測定總黃酮和總多糖含量。結果見圖3。
圖3 藥液pH值對總黃酮和總多糖含量的影響
由圖3可看出,當藥液pH值小于6.0時,總黃酮和總多糖含量均隨pH值的增大而增加。這是因為pH值較低時部分多糖在酸性條件下水解,殼聚糖的-NH2與H+結合,影響了殼聚糖的絮凝沉淀作用,此時增大pH值對絮凝有利。當藥液pH值大于6.0時,隨著pH值的增大,藥液中的負電荷增加,減弱了殼聚糖的電中和作用,影響了絮凝作用的發(fā)生,總黃酮和總多糖含量迅速下降。因此,藥液pH值以6.0為宜。
2.1.4 水浴溫度對絮凝效果的影響
取桑葉水提濃縮液適量,加水稀釋至桑葉水提液質量體積比為1∶10,調pH值至6.0,平行5份,每份100 mL,按1.2 mL·g-1加入殼聚糖溶液,攪拌10 min,分別于25℃、35℃、45℃、55℃、65℃恒溫水浴中放置3 h,離心15 min(3000 r·min-1),濾過,取濾液測定總黃酮和總多糖含量。結果見圖4。
圖4 水浴溫度對總黃酮和總多糖含量的影響
由圖4可看出,隨著水浴溫度的升高,溶液中的膠體顆粒與殼聚糖分子相互碰撞的幾率增大,加速了絮凝沉淀的形成,有利于藥液的絮凝作用,總黃酮和總多糖含量相應增加;但是,當水浴溫度過高時,形成的絮凝體細小,絮凝團體積大,含水量高,難于處理,易使殼聚糖高分子發(fā)生老化,影響絮凝效果。因此,水浴溫度以45℃為宜。
2.1.5 絮凝時間對絮凝效果的影響
取桑葉水提濃縮液適量,加水稀釋至桑葉水提液質量體積比為1∶10,調pH值至6.0,平行5份,每份100 mL,按1.2 mL·g-1加入殼聚糖溶液,攪拌10 min,分別于45℃水浴中放置1 h、2 h、3 h、4 h、5 h,離心15 min(3000 r·min-1),濾過,取濾液測定總多糖和總黃酮含量。結果見圖5。
圖5 絮凝時間對總黃酮和總多糖含量的影響
由圖5可看出,隨著絮凝時間的延長,殼聚糖與藥液中的膠體顆粒、蛋白質等雜質作用時間延長,殼聚糖的絮凝作用充分,形成穩(wěn)定的沉淀,總黃酮和總多糖含量相應增加;絮凝時間超過3 h后,總黃酮和總多糖的含量維持穩(wěn)定,這是因為殼聚糖的作用達到了平衡,再延長絮凝時間對有效成分含量的提高無明顯改善。因此,絮凝時間以3 h為宜。
根據單因素實驗結果,絮凝時間對絮凝效果的影響較小,因而,分別以殼聚糖加入量、桑葉水提液質量體積比、水浴溫度、藥液pH值為考察因素,進行L9(34)正交實驗,以確定殼聚糖的最佳絮凝條件。結果與分析見表1。
表1 正交實驗結果與分析
由表1可知,各因素對絮凝效果的影響大小依次為:殼聚糖加入量>藥液pH值>桑葉水提液質量體積比>水浴溫度。綜合考慮各因素,選擇最佳工藝條件為A2B2C2D1,即殼聚糖加入量1.2 mL·g-1、桑葉水提液質量體積比1∶10、藥液pH值6.0、水浴溫度35℃。
就最佳工藝條件下殼聚糖對桑葉水提液的絮凝效果進行驗證,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在最佳工藝條件下,總多糖和總黃酮含量及綜合評分均有所增加,說明所確定的最佳工藝條件適合桑葉有效成分的提取。
表2 驗證實驗結果/mg·mL-1
通過單因素實驗和正交實驗,確定殼聚糖絮凝精制桑葉水提液的最佳工藝條件為:桑葉水提液質量體積比1∶10(g∶mL)、藥液pH值6.0、殼聚糖加入量1.2 mL·g-1、水浴溫度35℃、絮凝時間3 h。在此條件下,總黃酮和總多糖的平均含量分別為27.46 mg·mL-1、51.15 mg·mL-1,綜合評分為39.32 mg·mL-1,說明此最佳工藝有利于桑葉水提液有效成分的提取。
參考文獻:
[1] 王芳,勵建榮.桑葉的化學成分、生理功能及應用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 2005,26(7):111-116.
[2] 胡勇.殼聚糖用于澄清中藥提取液的研究[J].江蘇藥學與臨床研究, 2002,10(2):23-25.
[3] 張建偉,范紅偉.殼聚糖對銀杏葉水提液的絮凝工藝研究[J].化學工程,2008,36(2):71-74.
[4] 吳瓊,李三鳴,姜愛萍,等.殼聚糖絮凝法精制紅景天提取液[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05,22(3):220-222.
[5] 任榮軍,夏新華,嚴建業(yè).殼聚糖用于驢膠補血顆粒的絮凝工藝研究[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7,27(2):9-14.
[6] 陳英,李永吉,程淑云,等.殼聚糖絮凝法精制紅花水提液工藝的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7,18(5):1167-1168.
[7] 宋立華,鄭遠榮,孫向軍,等.超聲法提取仙人掌總黃酮工藝條件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5,26(1):70-73.
[8] 許琦.芹菜總黃酮的提取及含量測定[J].食品科技,2006,33(7):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