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慶峰
時下,很多學校都在開展同課異教。筆者最近參加了一次教研活動。兩位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得課堂出現一些令人深思的教學現象。她們執(zhí)教的課文都是《誰的本領大》,經教研員的及時點撥,我們又獲得了新的認識。
教師甲(朗讀訓練)
師:請大家自由讀第1-3小節(jié)。想想風和太陽第一次比的是什么?
生:他們比的是誰能脫下孩子的表服。
師:聽到太陽這樣說,風是怎么說的呢?(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那還不容易!指導學生朗讀。)
師:感覺出來了嗎?這時候風的態(tài)度怎樣?
生:自信、驕傲……(個別學生再練讀)
師:是的,那么我們一起來讀讀好嗎?
(生齊讀)
師:說完這句話后。風就“呼呼”地吹了起來??墒悄呛⒆訁s……
生:把衣服裹得更緊了。
師:老師來當那個驕傲的風,小朋友來當書上的那個小孩子,好嗎?(師生共同表演)
師: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生:因為風太大,孩子感到冷,所以將衣服裹得緊緊的。
師:看到這一切,太陽是怎么辦的呢?
(學生交流后,師出示:太陽對風說:“看我的吧!”說著便發(fā)出強烈的光。)
師:這時候太陽是怎樣的呢?
生:驕傲、自信、目中無人……
師:結果呢?
師:那孩子覺得熱極了,就把外衣脫了下來。從這里看,誰的本領大呢?
生:太陽。……
上完課,全體聽課者多數都感到這樣的教法挺生動的。教師按照文線,聲情并茂地引導學生演讀,自然地展開情節(jié),典型的“品讀感悟”,語文味十足,已經達到了品讀的有效性了??墒强赐甑诙焕蠋熒线@一環(huán)節(jié),我們頓時豁然開朗。
教師乙
師:風和太陽第一次是怎么比賽的呢?
(小朋友自由讀第1-3小節(jié))
師:風和太陽說話的樣子你能學一學嗎?
(同桌分角色讀風和太陽的對話)
師:哪兩個小朋友愿意來學給大家看一看?
太陽:誰能脫下那孩子的外衣,就算誰的本領大。
風:那還不容易!
太陽:看我的吧!
師:風啊,太陽啊,我覺得你們倆的口氣都挺大的,為什么?
風:我覺得脫下那孩子的外衣太容易了!
太陽:我看到風沒有脫下那孩子的外衣很得意,覺得自己肯定會贏。
師:其他小朋友知道他們?yōu)槭裁炊歼@么大的口氣嗎?
生:風覺得自己很有把握!
生:風覺得這是區(qū)區(qū)小事,不在話下。
生:太陽要顯示顯示自己的威力了。
師:能把風和太陽第一次比賽的過程表演出來嗎?四人一組表演。
(學生演得十分投入……)兩種教法都力圖通過朗讀太陽和風的對話,體會太陽和風的內心活動,但“讀”的價值取向是不一樣的。
第一個片段教師甲引導學生逐句逐節(jié)理解感悟,逐句提問打破了語言的完整性,支離了故事的情境。第二個片段教師乙則充分利用童話的特點,讓孩子置身于情境和角色中。他們覺得自己就是風,就是太陽,感覺是在和小伙伴做游戲。他們在學風和太陽說話,想他們?yōu)槭裁匆媚菢拥淖C據說話,因此很自然地就走進了角色的內心世界。
“設身處地”的學習方法,讓孩子們步進文本,在近似真實的語言情境中學習語言,是近年來語文教學運用得最多的感悟手法。那么怎樣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語言學習中“自求得之”呢?不同的教學設計,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責編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