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年內 三連敗
2007年1月,吳邦政還是成都??迫昙壍膶W生。臨近畢業(yè)的那個寒假,他揣著自己積攢的5萬元,只身到了南充,在一所高校附近,開了一家“皮皮魯”餐吧,中餐、西點都有。因為定位不明確,3個月后餐廳關張,“吳老板”虧了2000多元。
隨后,廣告公司找合伙人,吳邦政來到了安徽碭山。3個月后,假賬風波讓他離開了。合伙人把40多元的木工板報價70多元,100多元一桶的油漆報成300多元。就這樣,一筆可以賺3萬多元的生意,最終只賺了1萬多元。
吳邦政到了西昌,開著卡車收購蘋果。他終于發(fā)現(xiàn),水果生意的這潭水很深。遇到連雨天,大卡車里的蘋果很可能全車報廢。兩個月后,吳邦政停下了生意,又成了待業(yè)青年。
打工一年學經驗
開起“印像森林”木畫店
吳邦政開始反思失敗的原因:缺乏經營經驗、缺乏社會歷練、缺乏穩(wěn)定心態(tài)、缺乏最基本的判斷力。他利用空余時間,先后去過至少50家企業(yè),短則三五日,長則半年,目的很簡單,學習管理之道、經驗理念、為人處世、如何談判、如何簽合同、如何收款……從最基本的學起,仔細斟酌為什么這么做,直到搞明白為止。
2009年夏天,吳邦政再次走上了創(chuàng)業(yè)之路。他認為,能挺過金融危機的企業(yè),可以信賴。這時,哈爾濱的一家木藝公司招聘總代理,樣品吸引了他:帶皮的原木斜切成木板,上面印刻了各式各樣的照片,或者把經過專利技術處理的竹子或者樹葉,在上邊印刻圖像、文字等素材,讓人覺得貼近大自然,返璞歸真,又實用,又很有創(chuàng)意。接下來的一周,他每天早出晚歸,往返于影樓、相館、景區(qū)和工藝品店之間,拿著幾件樣品及宣傳資料做起了市場調查。
別人猶豫不決時,吳邦政拿著調查報告,找到了這家公司,取得了四川總代理權。之前數次的考察和思考派上了用場。他開始全方位推廣這種木板畫:影樓、相館里的特別相框,景區(qū)里的即拍即印紀念品,工藝品店的另類裝飾畫……
目前,吳邦政的“印像森林”已經開了多家連鎖店,由他提供技術和設備。
(責編: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