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代釣鰲故事及其文化意義

    2010-05-04 10:41:26姜秋菊
    文教資料 2010年18期
    關(guān)鍵詞:筆記李白

    姜秋菊

    (南京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江蘇 南京 210097)

    唐代筆記小說《封氏聞見記》記載了王嚴(yán)光自號為釣鰲客的故事。后來的筆記小說記載了張祜和李白自稱為釣鰲客。古代文人常在詩詞中借用此典故。鰲在神話傳說中、釣鰲客在筆記小說中究竟有一個怎樣的發(fā)展過程;釣鰲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究竟有著怎樣的文化意義。本文將就這幾點進行簡單的論述。

    一、釣鰲之起源

    鰲,即傳說中的海中大龜,也稱為大鱉。我國古代神話中流傳著有關(guān)鰲的許多傳說。鰲在神話傳說中扮演著功過兼有角色,先民們將其功勞銘記在心,神仙們則將其重大過失記恨于心。袁珂在《中國神話傳說》中詳盡而又曲折地給我們敘述了事件的整個過程。有關(guān)鰲的功勞——補天,《列子·湯問》中有記錄,“……然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煉五色石以補其闕;斷鰲足以立四極?!保?]《淮南子·覽冥訓(xùn)》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補兼覆,地不周載……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2]女媧煉五色石補蒼天,為了使天更加牢固,讓其子民不再受到天坍塌的威脅,于是斷鰲足以固天??梢婗棡榱巳祟惖陌矊幾鞒龅木薮筘暙I(xiàn)。

    那么鰲的重大過失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列子·湯問》中有詳細(xì)的記載:

    “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谷之底,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相去七萬里,以為鄰居焉。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玕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說居之人皆神圣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數(shù)焉。而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圣毒之,訴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極,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強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shù)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fù)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shù)焉。于是岱輿、員嶠二山流于北極,沉于大海,仙圣之播遷者巨億記。帝馮怒,侵減龍伯之國使厄,侵小龍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農(nóng)時,其國人猶數(shù)十丈?!保?]

    由于海神禺強的管教不嚴(yán)和巨鰲的失職,致使兩座仙山沉于滄海,仙圣們失去家園,鰲理所當(dāng)然成為仙圣們眾矢之的。亦有神話說巨鰲之所以失職,是因神仙們失職在先,他們長久不給巨鰲們喂食,導(dǎo)致巨鰲相當(dāng)饑餓,而龍伯國大人用牛餌引誘巨鰲,巨鰲當(dāng)然經(jīng)受不住誘惑,從而失職?!肚f子·外物》也有釣鰲之事的記載,“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錎沒而下,騖揚而奮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蕩,聲侔鬼神,憚赫千里。 ”[4]

    由此,我們可推測海上釣鰲的故事應(yīng)來源于此。由于《莊子》、《列子》、《淮南子》三書流傳廣泛,故海上釣鰲的故事也廣為流傳。于是,與鰲的相關(guān)詞語,如“鰲戴”、“鰲頭”、“鰲山”、“釣鰲”就盛行開來。釣鰲的故事隨之盛行。

    二、誰是“釣鰲客”第一人

    最早記錄釣鰲客故事的是中唐時期封演的筆記小說《封氏聞見記》。其卷十“獷譎”條載,“王嚴(yán)光頗有文才而性卓詭,既無所達(dá),自稱‘釣鰲客’。 ”[5]此外,唐代自稱為釣鰲客的還有二人,一為張祜,一為李白。五代后蜀何遠(yuǎn)光的《鑒誡錄》卷七“釣巨鰲”條云,“會昌四年,李相公紳鎮(zhèn)淮南日,……祜遂修刺謁之,詩題銜‘釣鰲客’……”[6]宋代筆記小說《談苑》卷四載,“王嚴(yán)光有才不達(dá),自號‘釣鰲客’……張祜謁李紳,亦稱‘釣鰲客’……”[7]《唐語林》卷五載,“李白開元中謁宰相,封一板,上題曰:‘海上釣鰲客李白。’宰相問曰:‘先生臨滄海,釣巨鰲,以何物為鉤線?’白曰:‘風(fēng)浪逸其情,乾坤縱其志。以虹蜺為線,明月為鉤?!衷唬骸院挝餅轲D?’白曰:‘以天下無義氣丈夫為餌。 ’宰相悚然。 ”[8]《侯鯖錄》卷六有著和《唐語林》類似的關(guān)于李白自稱為海上釣鰲客的記錄?,F(xiàn)將唐宋間記載釣鰲客的筆記小說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列表如下: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這三位釣鰲客——王嚴(yán)光、張祜、李白表現(xiàn)出的性格以及筆記小說家對其性格的總結(jié)是一致的,均為豪放、狂誕不羈。因此他們?nèi)硕伎梢苑Q為名副其實的釣鰲客。

    《唐詩大辭典》“王嚴(yán)光”條,陳尚君先生謂其“生卒年、籍貫皆不詳。自稱釣鰲客,頗有才而性狂傲。安史之亂后任棣州司戶?!保?]我們不知《唐詩大辭典》此條說明依據(jù)哪種文獻(xiàn)。我們無從得知他的更多材料。《鑒誡錄》、《談苑》中皆用張祐。兩《唐書》中亦無張祜、張祐傳。但《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了張祜詩一卷。[10]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中收有張祜條。關(guān)于張祜、張祐的辨析,吳在慶先生在《唐才子傳校箋注》有詳細(xì)論述,最終考證的結(jié)果是《鑒誡錄》等筆記小說中記錄的是張祜而不是張祐。由《唐才子傳箋注》可以看出張是個真正的“處士”,自放行樂、任俠尚義。如張祜有詩“醉臥捫云扃,狂歌上釣船。”(《戊午年感事書懷三百韻》),“憶作江東客,猖狂事頗曾?!薄按值每窀枞ぃ钜尚Σ“Y?!保ā稇浗瓥|舊游四十韻寄宣武李尚書》)。這些作品都反映出他“頗有猖狂肆傲之舉”[11]的形態(tài)。又《唐才子傳箋注》載張祜與崔涯、白居易、杜牧交游,而崔、白、杜三人亦是狂傲之人,所謂物以類聚,由此可見張祜亦為狂生一個。關(guān)于李白,周勛初在《李白評傳》中概括了其特點:天性狂放、謫仙身姿、天仙之詞、享樂人生。[12]李白是一個飄逸放達(dá)的謫仙人,不論從他讓楊貴妃捧硯、高力士脫靴的肆傲之舉,還是其詩歌中表露的曠達(dá)超脫的情懷,我們都會覺得李白是個當(dāng)之無愧的釣鰲客。

    但他們?nèi)皇欠裾娴脑蕴枮獒烐椏?,是誰第一個使用釣鰲客的自號,都還值得探討。從上表所列舉的五部筆記小說的文獻(xiàn)時間來看,封演為中唐人,時代最早;其次是五代后蜀的何光遠(yuǎn);宋代的孔平仲、王讜因其生卒年不詳,只知道孔平仲是1065年進士,而王讜卒于1088年,還沒有其他詳細(xì)的資料來辨明孔、王二人筆記小說創(chuàng)作時間的先后,只能說他們二人的時代略近;趙令畤時代則明顯靠后。從三位釣鰲客來看,其名氣大小恰與其文獻(xiàn)記載的時間先后順序相反。據(jù)此可推測,自稱釣鰲客的最早應(yīng)為王嚴(yán)光,在流傳過程中出現(xiàn)了變化,既可能出于無意的訛傳亦有可能是有意竄改,而附會于張祜、李白。附會于這兩二人的原因很簡單,二人的性格及其名聲。附會于李白,除了因其天性狂放,具有謫仙之姿,還因李白有“未夸觀濤作,空郁釣鰲心?!保ㄙ浹π?、“空持釣鰲心,從此謝魏闕?!保ā锻讶酥坌杏闻_越作》)的作品。王讜遂把釣鰲客之名安在了李白的頭上。另據(jù)《唐語林》1978年版編者在《唐語林原序目》中說《唐語林》是采五十家小說而成,而其中就有封演的《封氏聞見記》,且《唐語林》有不少條目出自于《封氏聞見記》,但在“釣鰲客”這一條目上王讜卻沒有照搬封氏,而是將名不見經(jīng)傳的王嚴(yán)光換成了四海皆聞的李白。而其后的趙令畤則幾乎原封不動地照抄了王讜書中的李白自號釣鰲客這一條目。《談苑》里記載的自稱釣鰲客的王嚴(yán)光和張祜,顯然是依據(jù)封氏與何氏。所以張祜、李白二人的自號為釣鰲客的故事很有可能是附會之作。只因李白的名氣最大,所以后代在提及釣鰲客時,人們首先聯(lián)想起的是李白,而不是張祜或王嚴(yán)光。

    三、釣鰲的文化意義

    從王嚴(yán)光身上我們看到了他的才而不達(dá)、性卓詭的狂誕;從張祜身上我們看到了他猖狂肆傲、藐視世俗的態(tài)度;從李白身上我們看到了他的放達(dá)、飄逸、清高。從釣鰲客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他們的共同點:豪放的胸襟,放蕩不羈的行為,行高志潔的品行,藐視世儈卑俗的態(tài)度。且因歷史上關(guān)于釣鰲的神話傳說,尤其是鰲和五座仙山的密切關(guān)系,我們很容易聯(lián)想到尋仙、詠仙、歸隱。另外,女媧曾斷鰲足以補蒼天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鰲的更多意義——非凡的事業(yè)、遠(yuǎn)大的抱負(fù)以及征服自然、主宰世界的雄心大志。

    唐宋時皇帝殿前陛階上鐫有巨鰲,翰林學(xué)士、承旨等官朝見皇帝時立于陛階的正中,故稱入翰林院為上鰲頭。后亦稱狀元及第為獨占鰲頭。人們現(xiàn)在常稱高考考取優(yōu)異成績或者成就一番大事業(yè)者為獨占鰲頭。此類說法顯然是因襲古代的意義。

    文人也常用“釣鰲”這個詞抒情達(dá)意。《全唐詩》收錄的詩歌中含“釣鰲”兩字的有13首,含“鰲”的有135首;《全宋詞》中內(nèi)容含有“釣鰲”的有7首,含“鰲”的有161首??梢姽糯娜藢Α蚌棥钡溺姁鄢潭戎?。李白的《贈薛校書》、《同友人舟行游臺越作》兩首詩都表達(dá)詩人欲辭魏闕,歸隱山林的情懷。如“未夸觀濤作,空郁釣鰲心。舉手謝東海,虛行歸故林?!薄安恢啻憾?,但怪綠芳歇??粘轴烐椥?,從此謝魏闕?!痹娙丝諔岩活w釣鰲之心,卻無法實現(xiàn)自己建功立業(yè)的人生抱負(fù),只能歸隱故林。這里的釣鰲之心指的就是詩人的遠(yuǎn)大抱負(fù)。陳陶的“靜寇思投筆,傷時欲釣鰲。壯心殊未展,登涉漫勞勞?!保ā抖烧憬罚?,“釣鰲三十年,未見天子巡?!保ā独m(xù)古詩二十九首》),這兩首詩歌均是抒寫壯志未酬的傷逝之作。僧人皎然《寓言》中有詩句云,“人生百年我過半,天生才定不可換。東海釣鰲鰲不食,南山坐石石欲爛?!币脖磉_(dá)了作者對人生頗為無奈之感?!皷|海釣鰲鰲不食”意思是說釣鰲不成,徒手而歸,其中隱含著事業(yè)無成之意。南宋張元干《水調(diào)歌頭·追和》云“舉手釣鰲客,削跡種瓜侯。重來吳會三伏,行見五湖秋?!鄙祥犠詫懶木?,勾勒出一個浪跡江湖的奇士形象,寫他豪放不羈的生活,以宣泄心中的不平?!芭e手釣鰲客”,用典不單單是為了表隱逸之意,又把“以天下不義丈夫為餌”之意暗蘊其中。這一點和詞人的人生經(jīng)歷有關(guān)。詞人主張抗金,而秦檜出任宰相后到處打擊主戰(zhàn)派,于是作者在紹興年間送別友人胡銓及寄李綱除名。李曾伯《朝中措》“少年隨分賦鸚洲。得意桂花秋。今日送君行色,夢和月到南樓。材名仲父,辭華季子,香滿南州。勉力中流擊楫,直須連釣鰲頭。”這首詞是送別之作,勸勉對方勇敢搏擊摘奪鰲頭,這里顯然是指獲取功名,完成自己的偉大抱負(fù)。

    概言之,古代文人在詩詞中借用釣鰲的典故,主要是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fù),展示自己的豪邁胸襟、清高的品行以及憤世嫉俗的態(tài)度,對神話傳說中的龍伯國大人的得到六鰲表現(xiàn)出無限的羨慕。

    另外,鰲在傳統(tǒng)文化中還代表著長壽。所以不論是嬰兒滿月或是老人祝壽,宴桌上總少不了老鱉(鰲,一說指老鱉),主要就是取其長壽之意。人們在垂釣中,也把釣得大鱉看作是一件吉利的事。

    鰲自從伴隨古代神話傳說流傳以來,便在人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人們把它看作是一種吉利的象征,不論是在陛階上鐫刻巨鰲還是宴桌上擺老鱉。鰲寄予著遠(yuǎn)大的抱負(fù)、非凡的事業(yè);“釣鰲”則蘊含著更多的人生態(tài)度、品行行為。歷代文人往往借鰲、釣鰲抒發(fā)自己的抱負(fù)及情懷。直至今日,它所包蘊的文化意義還一直影響著人們的創(chuàng)作和生活。

    [1][3]景中譯注.列子[M].北京:中華書局,2007.

    [2]劉德康撰.淮南子直解[M].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1.

    [4]方勇.陸永品撰.莊子詮評[M].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07.

    [5][唐]封演撰.封氏聞見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5.

    [6][11]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傳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1990.

    [7]上海師范大學(xué)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全宋筆記[M].第二編之五.鄭州:大象出版,2006.

    [8][宋]王讜.唐語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9]周勛初主編.唐詩大辭典[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3.

    [10][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0.

    [12]周勛初著.李白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筆記李白
    李白:在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之間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1:08
    紙上的李白(三)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38
    紙上的李白(二)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4
    紙上的李白(一)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4
    自然筆記
    童話世界(2018年23期)2018-08-23 09:13:18
    江上日暮筆記
    天津詩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2
    學(xué)寫閱讀筆記
    學(xué)寫閱讀筆記
    我的自然筆記(一)
    倒下的那一刻
    戲劇之家(2016年5期)2016-04-05 16:24:41
    望江县| 元谋县| 清水县| 墨竹工卡县| 广水市| 板桥市| 龙山县| 哈尔滨市| 扎囊县| 炉霍县| 腾冲县| 雅安市| 宁国市| 景谷| 黔江区| 岳西县| 交口县| 赤壁市| 东辽县| 太湖县| 密山市| 桐城市| 安庆市| 石阡县| 平度市| 兴海县| 都安| 九台市| 泽库县| 葫芦岛市| 安岳县| 雅安市| 普陀区| 孟州市| 长乐市| 宝兴县| 齐河县| 尉犁县| 柞水县| 凭祥市| 盐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