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燕
(臨沂市計劃生育藥具管理站,山東 臨沂 276002)
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對促性腺激素的反應下降[1]所致的常見病,多發(fā)生在45-55歲婦女中,主要表現(xiàn)為無規(guī)律的子宮出血,常導致不同程度的貧血,甚至休克。治療原則常采用止血、調整月經或誘導閉經以糾正貧血。常用的方法是刮宮、性激素治療、子宮內膜切除,效果不佳者常建議行子宮切除。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主要為無排卵性子宮出血,米非司酮有受體水平拮抗孕酮的作用。臨床常用于終止妊娠及子宮肌瘤等治療,依據米非司酮還可能有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的作用,故用于37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
1.1一般資料 收集本站2004年2月至2007年12月來咨詢診治的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37例。其中41-45歲4例,占11%;46-50歲10例,占27%;51-55歲23例,占62%。病程<3個月5例,3-6個月20例,>6個月12例。經量增多22例,月經紊亂9例,經期延長6例。出血期間子宮內膜診刮病檢為增生期24例,單純增生6例,腺囊性增生過長2例。其中貧血患者9例,血紅蛋白最低為60g/L,平均為(75±6.5)g/L。在此治療前所有患者均排除血液性疾患,心、肝、腎功能正常,子宮B超檢查均無占位性病變。
1.2方 法 待診斷性刮宮報告非惡性病變確診為宮血,給予米非司酮每晚睡前口服,每次10mg,每日1次,連服3個月為一療程,共6個月,用藥期間每月復查血、尿常規(guī)和肝功能、盆腔B超情況。
2.1 所有患者在治療期間均閉經,其中17例直接進入絕經期,8例月經稀發(fā),12例停藥后半年恢復正常月經,療效與病程長短及年齡無關。9例貧血患者貧血均得以糾正,血紅蛋白由平均75g/L上升為115g/L。有7例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潮熱、出汗、情緒改變,在加用谷維素、維生素E、更年康等對癥治療后均好轉。2例轉氨酶升高,停藥3個月后恢復正常,未發(fā)現(xiàn)其他副作用。停藥后觀察半年以上患者33例,4例因各種原因未觀察到。
2.2、服藥3個月B超盆腔檢查,37例子宮均正?;蚱?,卵巢最大直徑線均<2.8mm。
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是由于卵巢功能性障礙引起無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卵巢雖有雌激素分泌,卵泡能發(fā)育,但不能成熟,沒有排卵,沒有黃體形成,極少分泌激素。米非司酮是一種孕酮受體阻斷劑,不僅有拮抗孕激素作用,對不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均有作用。
米非司酮對卵巢功能的影響,主要是抑制卵泡的發(fā)育和延遲排卵。除直接作用卵巢外,還通過抑制促卵泡生成激素,使黃體生成激素分泌而阻止卵泡發(fā)育,加速了卵巢殘存卵泡的萎縮,而使接受治療的患者直接進入絕經期。[2]
米非司酮對子宮內膜的作用主要是誘導月經和阻滯子宮內膜發(fā)育。更年期功血患者無排卵、無黃體期,故無明顯誘導月經作用。
從本組37例病人治療中觀察到,米非司酮對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是可逆性抑制作用。用藥期FSH是低水平,停藥后FSH則逐漸上升。有12例病人停藥后3-6周恢復了正常月經。因此,能否進入絕經期可能取決于卵巢內殘余卵泡數量。
綜上所述,米非司酮能夠影響生殖、內分泌軸的多個部位,具有多種作用。小劑量米非司酮治療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療效可靠,無明顯不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淑貞.實用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2; 765.
[2] 朱四軍,趙白鴿,謝衷明.RU486對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內膜軸的功能影響[J].生殖與避孕,1995,15(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