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娟,王寶通
( 1.晉中職業(yè)技術學院,山西 晉中 030600;2.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7)
隨著近幾年來普通高校語文教改的深入,高校的語文教學無論理論還是實踐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盡管如此,高等職業(yè)教育語文的教學現狀依然不容樂觀,各種問題依然亟待解決。目前,在高職語文教育的指導思想上,還沒有哪一位有影響力的語文教育專家專門針對高職語文提出一套系統(tǒng)完善的教育理念。理論教育專家對高職語文教育研究的薄弱,就使得一線的高職語文教師缺失了可指導自己教學行為的明確的理論依據,以致他們對高職語文教育沒有充分的認識和深入的思考。如此,種種教學方法上的問題也就隨之而來。
由于我國高職教育發(fā)展的歷史較短,許多人包括部分高職院校的領導和教師對高職教育的性質認識不足。傳統(tǒng)思想對從事職業(yè)技能人員的偏見依然存在。中國傳統(tǒng)的“厚道薄技、重知輕藝”的觀念根深蒂固。不單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熱情與態(tài)度,還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領導和教師的心態(tài)。他們認為:高職學生主要是學職業(yè)技能,語文課學不學沒關系,再加上學制短,總課時數少,語文課時能減則減。高職大學語文在高職教育中地位日漸喪失,反映人們對高職人才培養(yǎng)認識上的誤區(qū)。
高職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被僵化在近百篇的課文內,被隔離在教室的水泥四壁內。學生看不到知識與他們現實的生活世界的關系,看不到語文在專業(yè)中的應用,也逐漸喪失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語文課堂教學方法基本上采用的是單一的灌輸法:老師講,學生聽,學生似“容器”,教師似“匠工”,整個課堂被教師的話語所霸占。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的是學生對知識結果的掌握,忽視的是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而對課文產生的理解、體驗和感悟。劉國正先生說:“語文訓練,聯系生活則生動活潑,脫離生活則死氣沉沉?!?/p>
沒有了靈魂的統(tǒng)帥,失去了真實的互動,我們的語文課堂顯得有點似空中樓閣,離我們的心靈遙遠而虛無。失去了語文教學思想碰撞,心靈觸動的真正本色。有效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高職語文教師在教學方式上多下工夫,讓學生在課堂上不斷形成興奮點喚醒學生的思維,最終發(fā)揮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掌握基本學習工具的作用。學生終會因為課堂枯燥無味而放棄語文的學習,高職語文教學必將陷入教師苦教、學生苦學的困境。
鑒于當前高職語文教育的現狀,筆者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改革建議和對策,以期對進一步深化高職語文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般的高職學生中普遍存在著“重專(專業(yè)課)輕文(文化課)”的傾向,認為專業(yè)課學好了,掌握一技之長,便可安身立命。認為文科課程的學習和后續(xù)的專業(yè)課的學習聯系不大,因而對語文課沒有多大興趣,淺嘗輒止,應付了事。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彼?,如何提高職校生語文學習興趣是當前高職院校語文教師的一個主要任務。
大學語文是一種人文類課程,特別需要在其中融入情感教育,即要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親”是一種親和力,讓學生培養(yǎng)自尊心和自信心,讓他們有足夠的思維空間,在富有興趣的基礎上,產生“自我實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教師要營造積極愉快的氛圍,吸引學生主動去“情感參與”,以激發(fā)他們對“國文”的渴求。
在教學形式上,課堂里的師生問答是必不可少的?!皫熣撸詡鞯?、授業(yè)、解惑也?!崩蠋熖釂枺瑢W生回答,或者學生提問,老師解疑,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思考和探知的欲望,而且對促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大有裨益。不幸的是,長期以來的語文教學凝固成了一套不變的僵硬模式:寫作背景、作者生平、段落劃分、中心歸納,等等。強塞硬灌,千篇一律。學生根本沒有緩沖時間用以思考發(fā)問。即便老師在教學中有一些問題提出,也只是教師照單提問、學生順著老師早已設定的思路回答。每天面對如此程式化的教學方式,學生何來興趣?何來活躍?我們應該明白到底是“授之以魚”還是“授之以漁”。在課堂上,教師所起的是引導提高的作用,真正的主體應該是學生,讓學生學會思考,讓學生學會提問,讓學生逐步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獨立的思想,才是最終的目的。教師必需善于組織學生對于諸如教材中的難點問題、疑點問題、社會中的熱點問題等展開激烈深入的討論,從而達到在你爭我辯中催生新思想、探索新知識的目的。一方面,應該重視提問設疑的作用,提高問題的質量。同時,還應允許學生對其進行懷疑、否定、甚至批判。在一個個問題的情境設置障礙中,進行不斷的思維交鋒。惟其如此才能有助于激活學生潛在的認知能力,歸還其“主體”地位。
大學語文教材中那些絢麗的文字,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特別是意境優(yōu)美的唐詩宋詞和明清散文,給人以美的享受。我們可以以課文為基點追溯歷史和現實的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嘗試情境、故事情境、優(yōu)美情境,找到作者所要表達的審美感覺和審美意境與作者產生共鳴。縱觀語文教材,內容包含人文、科技、山水、歷史……僅憑教師的一張嘴,又豈能一一道盡?如果借助多媒體技術,將語言、圖形、聲音、數據、動畫和視頻圖形混合使用,既豐富了言語表達手段又可以創(chuàng)設模擬各種情境,無疑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在學生很挑剔,語文課光靠嚴謹傳授知識還不夠,更需要貼近學生實際,富有生趣,以活躍學生“沉悶”的心,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便是幽默?!庇哪茉⒔逃跇罚寣W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得到知識和教益。學生最喜歡幽默感的教師。幽默是語文教師的個性體現,總是蘊涵著深刻的見解和獨到的看法。課堂上,面對變化的教學情景,總有些地方須教師即時地調整與發(fā)揮。適時結合教學內容插入一些文學典故、名人趣聞、笑話等等,松弛學生緊張的神經,活躍課堂氣氛。幽默藝術也是教師教學機智的表現,即興的應景式發(fā)揮,有時更能達到調動學生情緒,增強學習效果的目的。很多學生會因為欣賞喜歡某個老師而喜歡某個學科,學生對語文尤其如此。在語文課上,不妨幽他一默。
參考文獻:
[1]周宏.教學藝術[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
[2]葛兆光.古代中國社會與文化十講[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3]劉顯國.激發(fā)學習興趣藝術[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4.
[4]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5]劉捷.專業(yè)化:挑戰(zhàn)21世紀的教師[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6]韋志成.語文教學情境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7]中國陶行知研究會.現代大職業(yè)教育之路[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8]馬慶發(fā).當代職業(yè)教育新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9]張愛東.淺談心理學知識在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5).
[10]馬玲玲.項目驅動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研究[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