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友
(金壇市第一中學江蘇金壇213200)
減負背景下如何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楊繼友
(金壇市第一中學江蘇金壇213200)
摘要:我國基礎(chǔ)教育正在進行一場轟轟烈烈的減負增效運動。減負增效是在新課程背景下教育部針對基礎(chǔ)教育階段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嚴重制約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影響學生各方面能力提高的一項有力舉措。減負做到了,如何增效正困惑著廣大一線教師,本人結(jié)合自身的化學教學工作,談一談如何通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把減負增效落到實處。
關(guān)鍵詞:新課程;減負增效;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當前,我國基礎(chǔ)教育正在進行一場轟轟烈烈的減負增效運動。減負增效是在新課程背景下教育部針對基礎(chǔ)教育階段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嚴重制約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影響學生各方面能力提高的一項有力舉措。它旨在把中小學生從過重的課業(yè)負擔中解放出來,使學生的天性得以釋放,多角度、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直觀的減負行動首先是學生在校時間的縮短和平時作業(yè)量的減少。然而在校時間的縮短和作業(yè)量的減少,并不是不要教學質(zhì)量,相反要求教學的效果要更好。由于筆者所在的江蘇高考制度的變革,化學學科的課時量減少的更多。在這種形勢下更加凸顯了化學課堂的主陣地作用,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要回答好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學。
筆者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yǎng)和個性塑造的過程;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全面地關(guān)注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樂園;有效的課堂教學重視教學過程的探索性,重視教學中的師生交往與對話。能夠真正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融合于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終生學習的能力。做到了這些,課堂教學自然是有效的。具體怎么做到這些,還得落實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化學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把化學教學活動關(guān)注的重點從原來教師傳遞化學知識應付一紙考卷轉(zhuǎn)移到關(guān)注學生能否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進行積極有效的學習化學知識和掌握實驗技能,從而具備可持續(xù)學習化學的能力。
二、教師要在課前多花時間吃透“教材”,把握好教學內(nèi)容。
過去人們通常把化學教材狹義地理解為化學教科書。而新課程背景下的化學教材則包括了化學教師的教學行為中所利用到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包括課本材料、實驗用品、掛圖、模型、教輔材料以及電教課件等。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教材都是“教”與“學”的素材。教學活動就是以教材作為師生活動的媒介而得以展開的。而新課改又要求我們從過去“教化學教材”轉(zhuǎn)變?yōu)椤坝没瘜W教材教”,所以,潛心鉆研化學教材,把握和挖掘化學教材的科學性、思想性,體現(xiàn)化學教材的知識性和針對生活的實用性,是我們化學教師整合素材、設計課堂教學的重要思想基礎(chǔ)和前提。過去化學教師備教材,一是看教科書提到什么化學知識,二是看相關(guān)知識在身邊輔導書上有什么樣的題目,以及題目達到什么樣的難度等。課堂教學不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學習,而是讓學生學會解答更多、更難的題目。所以課堂教學的目標是以題目的難度為目標的,導致了一年比一年教的多,教的難,學生的負擔自然就越來越重。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必須執(zhí)行新課程教學目標。把原來為了應試的課堂教學轉(zhuǎn)變成為了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課堂教學。
三、重視課堂教學過程的實施。
課堂是素質(zhì)教育的主陣地,教師要使課堂教學由過去學生的被動接受化學知識變?yōu)橹鲃拥靥剿骰瘜W課程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結(jié)合自身實踐,我提下面幾點和大家探討:
1.努力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
由于長期的“師道尊嚴”,使部分學生對教師有些敬畏,課堂上不敢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真實想法,特別是那些平時就膽小的學生。于是,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做到學會傾聽。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回答給予積極的強化,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說一些肯定和鼓勵的話。對一些錯誤的回答更是需要耐心傾聽,不隨意打斷,寬容學生的出錯,以商量的行為方式,引導學生梳理思路,自我完善。這樣將使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尊重,從而使學生既滿足自身需要,又縮短了與教師之間的距離。這樣真誠地對待學生,使學生不再有原來的拘束,敢于跟教師平等地交流,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其實,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會產(chǎn)生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關(guān)鍵之一。
2.努力設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力爭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的過程當中。
首先,在課堂上通過各種有意義的問題設置、實驗演示、幻燈展示等情景創(chuàng)設,使學生興奮和活躍起來,激活學生原先的經(jīng)驗,激起認知沖突,變被動的大腦記憶為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有效地促進新的學習信息與已有知識的整合,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多項能力。
其次,在評講習題時要想辦法調(diào)動同學們來講出自己的解法。往往一道題目可能有多種解法,即使解法只有一種,在整個解題過程中的某個步驟也可能因人而異,不同的過程就可能有優(yōu)劣之分,同學們競相表達,既展示了多種解法,其他同學就可以選擇自己最容易接受的方法,又可以鍛煉同學們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等。例如筆者在一次課堂上舉到這樣一個例題:在同溫同壓下,某集氣瓶充滿O2時為116 g,充滿CO2時為122 g,充滿氣體A時為114 g,則A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多少?我留時間讓同學們自己先做,然后由我提問,當我提問的第一個同學講解完自己的解法以后,不斷有同學提出自己認為更簡單的解法,于是該題目就出現(xiàn)了四種解法。本來這個題目是學生們原來作業(yè),做錯的同學較多,于是我專門挑出來講評的,結(jié)果這樣一討論,同學們的講解中都包含了我的解法。課后,我找原來做錯的部分同學,結(jié)果他們都清楚地掌握了該題的解法,有的人把四種方法都掌握了。
再次,簡單的知識點學生看課本或者看后交流就能解決的,老師用不著多講解。筆者聽過一個同行上必修《化學1》第二單元“研究物質(zhì)的實驗方法”時講到過濾的知識,他自己在講臺上講的神采飛揚,操作的重點強調(diào)了又強調(diào),說明了又說明,可是同學們許多都在自己看書,少數(shù)幾個人附和他的講解。為什么呢?因為學生們在初中化學中都已經(jīng)知道過濾操作了,在這樣面面俱到地講解、強調(diào),他們當然會覺得乏味。而同樣的這節(jié)內(nèi)容我先設置了這樣幾個問題?①過濾是用來分離什么樣的混合物的?②過濾要用到哪些儀器?你知道的玻璃棒通常都有哪些作用?③初中老師在這里常告訴大家“一、二、三”分別指的是什么?為什么?④你知道過濾出來的沉淀如何洗滌嗎?然后留時間思考再進行提問,最后重點討論第四個問題,我覺得效果要比自己聽的那節(jié)課要好,無論是知識的接受還是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都有比較好的效果。
最后,教師和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最好是平等的合作關(guān)系。既然是平等的關(guān)系,教師最好不要“高高在上”,適當?shù)臅r間應該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這樣既拉近了師生形式上的距離,又拉近了師生心靈的距離,使得學生更喜歡你的化學課堂。同時對于個別想開小差的同學也起到一個督促的作用。這樣往往能使課堂教學的效果事半功倍。
最后,我想說以上的經(jīng)驗之談在這里只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如何使課堂教學更有效,更符合新課程理念,是一個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探討的問題。它可以說是“老生常談”,也可以說是新課改下面臨的一個新的挑戰(zhàn)。我們只要在實踐中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地摸索試驗,就可能找到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還原教育的本來面目。
參考文獻
[1]畢華林.化學新教材開發(fā)與使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2]陳曉忠.提高課堂課堂教學效率芻議[J].中國西部科技,2007(01).
文章編號:11008-0546(2010)02-0031-02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