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彪
(柳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編輯部,廣西柳州 545004)
殊途同歸
——論《邊城》與《圍城》的精神旨向①
雷文彪
(柳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編輯部,廣西柳州 545004)
比較《邊城》和《圍城》可以發(fā)現(xiàn),兩部作品盡管在文學表達形式和對現(xiàn)實的關注角度存在著諸多差異,但它們存在著共同的文化立場,兩部作品的最終精神旨向都是對現(xiàn)代人的生存狀態(tài)、人性追求、人格尊嚴的深切關注,都有深刻的人文關懷意識。
《邊城》;《圍城》;沈從文;錢鐘書
《邊城》和《圍城》分別是沈從文和錢鐘書的代表作。盡管兩部作品所呈現(xiàn)出的人文景觀、愛情觀念、生命意識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它們在本質(zhì)上有著共同之處,即兩部作品的最終精神指向都是對現(xiàn)代人的生存狀態(tài)、人性追求、人格尊嚴的深切關注,都有深刻的人文關懷意識。
《邊城》和《圍城》都產(chǎn)生于 20世紀 30-40年代。當時中國處于一個內(nèi)憂外患的歷史境遇,面對這樣一個黑暗、混沌的社會現(xiàn)實,沈從文以“鄉(xiāng)下人”的視角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他說:“我是個鄉(xiāng)下人,走到任何一處照例都帶了一把尺,一把秤,和普通社會總是不合。一切來到我命運中的事事物物,我有我自己的尺寸和分量,來證實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我用不著你們名叫‘社會’為制定那個東西,我討厭一般標準。尤其是什么思想家為扭曲蠹蝕人性而定下的鄉(xiāng)愿蠢事?!盵1]沈從文通過湘西這個邊遠山城的“凈土”,用理想化的筆墨寄寓自己對現(xiàn)代人生存狀態(tài)的關注?!哆叧恰繁憩F(xiàn)了湘西豪邁、樸實、健康、優(yōu)美人性的內(nèi)在意蘊,彰顯人類那種“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并以此反照現(xiàn)代社會在“現(xiàn)代文明”遮掩下的人性墮落和丑陋,寄寓了沈從文建構(gòu)美好人生社會的理想。此外《邊城》的結(jié)尾是一個朦朧回答,引人回味。從表面上看,這種懸念寄予了對翠翠的同情、關懷,實際上,作者借此引發(fā)我們?nèi)ニ伎籍敃r混沌社會撕裂人們自然和諧的生存狀態(tài)的痛苦。
《圍城》是錢鐘書在抗日戰(zhàn)爭后期和解放戰(zhàn)爭初期的感時傷世之作。錢鐘書在《談藝錄》序中描述了當時自身內(nèi)外交困的境遇:“予侍親率眷,兵罅偷生,如危幕之燕巢,同枯槐之蟻聚,憂天將壓,避地無之,雖欲出門西向笑而不敢也。銷愁舒憤,述往思來。托無能之詞,遣有涯之日?!边@里表面上是描繪錢鐘書自身窮困潦倒內(nèi)心愁悶的處境,但實際上是在揭示當時中國社會現(xiàn)實的“圍城”困境,所謂的“銷愁舒憤,述往思來。托無能之詞,遣有涯之日”只是一個托詞而已。錢鐘書的“銷愁舒憤”實際上是想憑借《圍城》的藝術創(chuàng)作來抒發(fā)自己對現(xiàn)實混沌世界憂愁和對被“現(xiàn)代文明”異化的人性的憤慨。面對圍城社會,錢鐘書并沒有像梁啟超熱情洋溢地呼喚和贊美“少年中國”,也沒有像魯迅那樣悲憤地呼喊“救救孩子”,更沒有像郭沫若、巴金等作家那樣熱情噴發(fā)、激流勇進地呼喚和歌頌新時代的到來,而是以一種超然的理智的心態(tài)和“解構(gòu)書寫”的方式,對“現(xiàn)代文明”與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對立與沖突所造成的文化價值混亂,予以深切的關注與深廣的表現(xiàn)。作者一方面注重環(huán)境圍城的構(gòu)筑,另一方面又注重人生圍城的營建。小說呈現(xiàn)的生活環(huán)境主要是極具現(xiàn)代文明色彩的中國上海和三閭大學知識分子圈,在這里一大群被譽為現(xiàn)代社會精英的教授、博士、學者們不學無術卻隨處高談闊論,滿嘴的西方經(jīng)綸實際上卻是一無是處,滿嘴的仁義道德卻干著娼妓不如的勾當,還振振有辭地宣稱為文明人的作為?!板X鐘書對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諷刺挖苦,表明他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能否繼承和流傳下去的擔憂和焦慮?,F(xiàn)代性的焦慮與民族文化失重這兩種沖突都集中在‘圍城’中,通過這種圍城狀態(tài)來反映現(xiàn)代性與民族性的碰撞和錯雜交匯的現(xiàn)實語境。”[2]在這里錢鐘書以現(xiàn)代“都市人”視角來直接描繪現(xiàn)代“文明社會”造成的人性缺失與腐化的現(xiàn)實,他用現(xiàn)實的筆觸從反面來諷刺現(xiàn)實社會,希望人們能擺脫這種生存環(huán)境,跳出這樣的“圍城”世界,體現(xiàn)了作家對現(xiàn)代人生存狀態(tài)的深切關注。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圍城》中對現(xiàn)有的一切,錢鐘書雖多有否定和懷疑,但整部作品中絲毫找不出如沈從文作品中那種因現(xiàn)代文明對人性的破壞和侵襲而要求擯棄文明,返歸自然的傾向。與主人公在人生旅程中雖屢遭失敗,但卻并沒有對他處身的文明持一概排斥的態(tài)度一樣,錢鐘書雖然看到了現(xiàn)代文明的弊病以及由此而來的現(xiàn)代人生的困境,但并不因此而主張完全拋棄文明而回歸原始,相反地他聲明自己‘是相信進步的人’,這是錢鐘書這位智者對人類的一種樂觀的希望?!盵3]
盡管《邊城》和《圍城》在文學表達形式和切入視角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兩部作品關注現(xiàn)代人人性追求的文化立場卻是一致的。沈從文在談及《邊城》時說:“我要表現(xiàn)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注意不去桃源旅行,卻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個小城小市中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有的一分哀樂,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盵4]45《邊城》中對現(xiàn)代人人性追求的關注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義。邊城中的人們都輕利重義、守信自約。翠翠的母親同茶峒屯防軍人的愛情之義,天保、儺送兄弟的對手足之義,妓女的“重義輕利,又能守信自約”都讓人感受到義之神圣與偉大。二是愛?!哆叧恰防锏摹皭邸敝饕憩F(xiàn)為東方形態(tài)的人與人之間近于倫理意識的情感慰藉。沈從文說:“我心中似乎毫無渣滓,透明燭照,對萬匯百物,對拉船人與小小船只,一切都那么愛著,十分溫暖的愛著?!盵4]254主人公翠翠是“愛”的化身。她溫柔恬靜、天真善良,在情竇初開之后就矢志不移、執(zhí)著地追求愛情,癡情地等待情人。作品中的天?;磉_大度、楊馬兵熱誠質(zhì)樸等都是愛的體現(xiàn)。三是美?!哆叧恰分械拿揽芍^隨處可見,小說描繪了美不勝收的人文景觀:茶峒依山傍水,山清水秀;主人翁翠翠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人不發(fā)愁,從不動氣”。小說中描繪的其他人物都是善良、淳樸、憨厚??傊?《邊城》中所描繪的那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態(tài)都是美的表征。毋庸諱言,沈從文的《邊城》旨在創(chuàng)造一種德治烏托邦。他創(chuàng)作《邊城》的宗旨就是“民族品德的發(fā)現(xiàn)與營造”,[5]他說:“我活到這世界有所愛。美麗、清潔、智慧,以及對令人幸福的幻影,皆永遠覺得是一種德性,也因此永遠使我對它崇拜和傾心……我將在各個作品各個形式里,表現(xiàn)我對這個道德的努力?!盵6]沈從文以其自身獨特的視角,闡述了人性中所具有的“義、愛、美”的內(nèi)在品格,并以此營造一座“希臘神廟”來探求人性的存在形式,借以供奉人性,引人向上,體現(xiàn)了作者對現(xiàn)代人的人性追求和深切關懷。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小說表現(xiàn)湘西健康、優(yōu)美人性的深邃底蘊,并以此來展示他為人類描繪的那幅‘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以反照現(xiàn)代社會在‘現(xiàn)代文明’遮掩下的人性墮落和丑陋,以及生命力的日趨萎縮,寄寓了沈從文建構(gòu)美好人生社會的理想?!盵7]
錢鐘書曾在《中國文學》一文中說到:“中國諷刺作家只徘徊在表層,從未深入探察人性的根本頹敗。”[8]32于是他摒棄中國傳統(tǒng)諷刺作家“那種溫和的取笑,代之以對人性弱點和人性困境的探察,對文化人格作出極其深刻的心理審視和道德批判。”[8]33在《圍城》中,錢鐘書并沒有像《邊城》那樣通過營構(gòu)一個理想的“烏托邦”來供奉人性,而是從現(xiàn)實出發(fā),以一種從容的態(tài)度來審視“圍城”人生,以一種超然的心境藝術地制造幽默和諷刺,將圍城混沌大世界中眾多人物之間的世俗人生、人性、愛情、婚姻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以挖掘人性深處的劣根性。作為理性關照下的錢鐘書,在面對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雜糅與沖突,他內(nèi)心有一種“憂世傷生”“惶急的情緒”,[8]借方鴻漸的人生遭遇來抒發(fā)自己內(nèi)在的矛盾心理。錢先生通過《圍城》中的知識分子的形象,對當時的中國社會寄予了深切的人文關懷。作家對人性深處諸多劣根性的挖掘,顯示出現(xiàn)代文明的缺憾和現(xiàn)代人生的危機,在作品中不管是對人的自私自利還是游戲人生等方面的挖掘,都隱含著他內(nèi)心對現(xiàn)代真實人性追求的關注。如他用消解形式來寫傳統(tǒng)理想愛情觀念,蘊含的是他對另一種理想愛情觀的尊重,希望人與人之間能相互溝通、了解;寫方鴻漸以游戲形式戀愛,深層含意卻是希望方鴻漸能真正愛一個人,將愛情進行到底。這種以彰顯“丑”的形式來探尋“美”的意蘊,正是錢鐘書的一種文化書寫策略,是其“供奉人性”的獨特形式。錢鐘書借“圍城意象”“對現(xiàn)代人的精神狀態(tài)進行深刻的解剖、批判和諷刺,正是這樣更有利于人性的灰色黑暗、丑陋的描寫,更有利于充分揭示人性的弱點和生存狀態(tài)、生存境遇,更有利于表現(xiàn)對人的終極關懷和人道關懷”。[10]
一直以來,中國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都以對理想人格和人格尊嚴的塑造和維護為精神指向?!哆叧恰泛汀秶恰范季哂幸环N深切的人文關懷意識,它們從不同視角演繹了共同的文化立場,即以一種積極入世的心態(tài)來塑造和維護現(xiàn)代人的人格尊嚴。
沈從文說:“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山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致、結(jié)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筑。這神廟供奉的是‘人性’”。沈從文在《邊城》中供奉的人性其實質(zhì)就是對人類所具有的人格尊嚴的禮贊,主要表現(xiàn)在:
1.對人類自然性愛的高揚和禮贊。所謂自然性愛是指建立在純自然基礎之上的出于人類本能欲望的一種自然純真之愛。沈從文不承認一切富人專有的“道德仁義”,他注重的是一種自然道德形式。盡管《邊城》中詩情畫意般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得令人心曠神怡,但這詩情畫意審美意境不只是來自美麗的青山綠水,更主要的是來自邊疆僻地那小山城的淳厚民風。在這里,翠翠是那樣的淳樸、純潔,猶如深山流出的一線清泉。她的自然性愛萌動的愛情發(fā)展史:青春覺醒、愛的萌動、愛的幻想、愛的追求、愛的執(zhí)著與忠貞是那樣層次井然。作者以內(nèi)心無比的熱情來肯定和禮贊這種愛情的自由發(fā)展,似乎在告訴人們:這就是真正的愛情!
2.對人性善良品德的追求與謳歌。沈從文認為“美是一種形式”,而善是人性美的直接體現(xiàn)?!吧啤痹谶@里不是作為功利的概念而存在,而是指一種美好的品德。善良品德是沈從文在倫理道德關照下的人性原則之一。沈從文與同時代的作家一樣,面對罪惡虛偽的現(xiàn)代“文明工業(yè)社會”,都呼吁誠愛、善良品德的復歸。魯迅先生認為“中華民族最缺乏的東西是誠與愛”,在《邊城》中沈從文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如果說祖孫之愛、父子之愛還只是局限于家庭范圍內(nèi)的彼此心心相通的話,那么邊城人民彼此誠愛則標示出這種誠愛的共同性和更廣闊的社會性了。
3.肯定人作為“人”的存在。沈從文在他構(gòu)筑的倫理世界里肯定自然的性愛和善良誠愛的品德,同時也強調(diào)人的尊嚴,肯定人作為“人”的存在價值。在《邊城》中的“爺爺”為邊城作出了他們最大的努力,因而得到了邊城人的普遍尊重與愛戴,他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很好的實現(xiàn)。順順父子三人在邊城人心目中具有顯著地位,并不是因為他們擁有船隊和物產(chǎn),而是因為他們的勇氣與義氣、那種以助人為己任的俠義心腸。這充分顯示出沈從文所營造的倫理世界對人格尊嚴的認同與肯定。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沈從文以其“鄉(xiāng)下人”的堅守與執(zhí)著是基于自己特殊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背景,他的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則表現(xiàn)為對底層勞苦大眾的人性和主體性的肯定,尤其顯示了以老船夫和翠翠等為代表的少數(shù)民族底層勞動人民的尊嚴??傊?在沈從文的倫理世界里,人的自然性愛、人性善良的品質(zhì)、人格尊嚴在沈從文所營造的人性世界里和諧統(tǒng)一,自然天成。
《圍城》的思想批判指向和審美觀照方向是整個人類存在,而作為人類存在本性的重要表征——人格尊嚴,更是錢鐘書創(chuàng)作《圍城》的主要的精神向度。《圍城》對現(xiàn)代人格尊嚴的關注是通過對“反面人物”的批判來彰顯的。小說最引人注目的是方鴻漸與四個女人之間的愛情糾葛。他們或逢場作戲或真心相悅都缺乏真正的人格尊嚴。方鴻漸與鮑小姐的性解放是尋求一時快樂,無人予以理解;方鴻漸與蘇文紈的“拉鋸戲”、方鴻漸與唐曉芙的真心相悅、方鴻漸與孫柔嘉的婚姻“圍城”等都沒有對愛情負責,缺少相互尊重。他們很少面對面地談心,也禁不起外界的一點“擠壓”,使得人格尊嚴在無形中遠離了自己。三閭大學的校長、主任、博士、教授、講師等又是怎樣的呢?他們同樣道貌岸然、明爭暗斗、相互排擠,虛假得到了無法形容的地步。錢鐘書以《圍城》直面慘淡的社會現(xiàn)實,通過對亂世中的知識分子自嘲自卑和宿命論的人生觀的精辟描述,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當時社會的凄涼。他對現(xiàn)實的觀照擁有一種文化的、歷史的審視意味,他的思考已經(jīng)延伸到對人的自身存在的形而上的人格尊嚴的探究,并且把這些思考和探究在作品中形象而自然地加以了表現(xiàn)。盡管作者并沒有提出具體的擺脫人生困境的辦法,但作品卻足以使人們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種種現(xiàn)象和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zhì)進行深入的認識和思索,讓人們摒棄那些荒唐、虛偽、自私及一切人性弱點,尋回被世俗遮蔽或遺失的人格尊嚴。正如錢鐘書在《圍城》序文中所言:“在這本書里,我想寫現(xiàn)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寫這類人,我沒有忘記他們是人類,只是人類,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性?!盵11]
詹明信在《處于跨國資本主義時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學》一文中指出,處于第三世界的民族國家的文學藝術與西方文學藝術的一個重要區(qū)別在于其自身“民族寓言”的表征,他認為:“所有第三世界文化生產(chǎn)的相同之處和它們與第一世界類似的文化形式的十分不同之處。所有第三世界的文本均帶有寓言性和特殊性:我們應該把這些文本當作民族寓言來閱讀……第三世界的文本,甚至那些看起來好些是關于個人和利比多趨力的文本,總是以民族寓言的形式來投射一種政治:關于個人命運的故事包含著第三世界的大眾文化和社會受到?jīng)_擊的寓言?!盵12]沈從文的《邊城》和錢鐘書的《圍城》都具有一種“民族寓言”的文化品質(zhì),盡管兩部作品在文學表達形式和對現(xiàn)實的關注角度存在著諸多差異,但它們存在著共同的文化立場,都孕育了作者對當時中國現(xiàn)實境遇的深刻體察,它們的最終精神指向都是對現(xiàn)代人的生存狀態(tài)、人性追求、人格尊嚴的深切關注,具有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和人文關懷意識。
[1]沈從文.沈從文文集:第 10卷 [M].廣州:花城出版社, 1983:33.
[2]高宏存.“破家立國”的現(xiàn)代追尋——由魯迅、老舍、錢鐘書說起[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8(5).
[3]謝曉霞.理性的堅守者——論《圍城》的理性品格[J].云夢學刊,2007(4).
[4]沈從文.沈從文文集:第 11卷 [M].廣州:花城出版社,1983.
[5]沈從文.長河·題記 [N].重慶《大公報·戰(zhàn)線》第 91期,1943-04-21.
[6]沈從文.蕭乾小說集·題記[N].天津《大公報·文藝》第 128期,1934-12-15.
[7]邢建勇.沈從文小說的生命原始精神[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4).
[8]舒建華.論錢鐘書的文學創(chuàng)作[J].文學評論,1997(6).
[9]楊 絳.記錢鐘書與“圍城”[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340.
[10]張新民.淺談“圍城”的多義性[J].新鄉(xiāng)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4).
[11]錢鐘書.圍城[M].鷺江出版社,2002:3.
[12]詹明信.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M].張旭東,編.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3:522-523.
責任編輯:衛(wèi) 華
“D ifferent RoadsLead to the Same Destination”——on the SpiritualD irection ofThe B order TownandFortress B esieged
LEIWenbiao
(EditorialOffice ofLiuzhou Teachers College,Liuzhou,Guangxi 545004,China)
Through the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The Border townandFortress Besieged,we may discover that though these two works have many differences in the literature expression and reality attention angle,they have the common cultural standpoint.The final spiritual direction of both works reflects a deep concern of modern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human nature pursue,personal dignity,and has profound consciousness of humanities concern.
The Border Town;Fortress B esieged;Sheng Congwen;Qian zhongshu
I206.6
A
1674-117X(2010)04-0100-04
2010-05-17
雷文彪(1979-),男,湖南永州人,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編輯部編輯,哲學碩士,研究方向為文藝美學與馬克思主義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