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鷗
(懷化學院外語系,湖南懷化,418008)
論巴比特的理想實用主義①
楊海鷗
(懷化學院外語系,湖南懷化,418008)
在辛克萊·劉易斯的小說《巴比特》中,美國民族“集實用主義和理想主義于一體”的矛盾文化特征,在該小說主人公巴比特身上典型地體現(xiàn)出以實用主義為主同時兼有一些理想主義之“理想實用主義”的個性特征,這是美國社會從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向消費經(jīng)濟轉型時期美國人性格特征的生動寫照。
辛克萊·劉易斯;巴比特;理想實用主義
《巴比特》(Babbitt,1922)是美國作家辛克萊·劉易斯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在該小說中,劉易斯對 1920年代的美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了最有力的批判。由于它的反叛文化敘事與整個民族的文化特征及 20年代特殊的文化歷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生動、真實地反映了這一特殊時期民族文化的共同信仰與價值,因此,其所體現(xiàn)的觀點獲得了廣泛的認同,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鞍捅忍亍?Babbitt)、“巴比特風尚”(Babbittry)等系列詞匯在社會中迅速流傳開來,并被作為詞條編進了英語詞典,成為美國文化意識的一部分。美國作家邁克爾·卡門曾指出,美國民族文化的一個典型特征是:“同時擁有理想主義和實用主義。”[1]217我們認為劉易斯的作品就是對這一民族文化特征的生動闡釋。
在《巴比特》中,劉易斯在第一章是這樣向讀者介紹主人公巴比特的:“他名叫喬治·?!ぐ捅忍?現(xiàn)年 (1920年 4月)46歲。事實上,他什么都不會干,既不生產(chǎn)黃油,也不制造鞋子,更不會創(chuàng)作詩篇,但他就是有一手,能把房子以高于一般人出得起的價格推銷出去?!盵2]2全知敘述者在向讀者介紹巴比特的年齡時,把故事發(fā)生的時間也一并告訴了讀者,看似無意,但與敘述者隨后對人物能力的介紹結合在一起,實則是向讀者預告了美國消費主義時代的來臨,讓讀者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一股消費潮流的氣息。
“能把房子以高于一般人出得起的價格推銷出去。”敘述者對巴比特的這一介紹含有如下三層意思:一是以戲謔式的語氣稱贊現(xiàn)代美國商人巴比特的獨特能耐;二是揭示了 1920年代的社會價值觀:能賺錢的人就是杰出的人,時代的巨人;三是向讀者展示了 20年代的社會消費觀:提前消費的出現(xiàn),說明分期付款、抵押貸款、信用卡等現(xiàn)代信貸消費方式開始引誘著人們“用手頭還沒有的錢購買未來才能享用的東西”。在這悄然興起的消費浪潮中,推銷商們成了時代的弄潮兒,他們是保障經(jīng)濟繁榮的環(huán)節(jié)中生產(chǎn)商和消費者之間的紐帶。房地產(chǎn)商人巴比特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身上具有典型的以實用主義為主同時兼有一些理想主義的“理想實用主義”文化特征。
巴比特逢人便說:“可信賴的商人應盡的本分就是嚴格遵守道德,成為眾人的表率?!盵2]74有著美國國父之稱的本杰明·富蘭克林在傳授致富的經(jīng)驗時,告誡人們要嚴格遵守道德以獲取他人信用,因為“信用就是金錢”。[3]17巴比特在這點上可謂繼承了富蘭克林的衣缽。
巴比特作為一個地產(chǎn)經(jīng)濟人——也就是作為一個給人們尋找寓所、給食品商尋找鋪面的社會公仆來說——他的主要優(yōu)點是堅定與勤勉。按照當時公認的標準來看,他是誠實的……他心安理得地深信:地產(chǎn)生意的唯一目的就是讓喬治·?!ぐ捅忍刭嵈箦X。在促進會的午餐會上,以及“正派人”應邀參加的形形色色的年會宴席上,巴比特都聲若洪鐘似的大談其無私地為公眾服務、經(jīng)紀人決不辜負客戶的信任,以及談論到所謂倫理道德時,便說倫理道德這東西的性質叫人很難捉摸,但是,如果有了它,你就是一個高級的地產(chǎn)經(jīng)濟商;而反過來說,如果沒有它,那你就是一個大滑頭、一個小癟三、一個夜間逃債鬼。這些美德的確可以大大地吹噓一通。反正你有了這些品德,就可以博取人們的信任,去辦更大的事業(yè)。[2]50
作為讀者,我們看到,巴比特很重視道德,他也深刻意識到了商人的道德和贏利之間的關系,但似乎他的道德含義與富蘭克林的道德又有一些本質上的差別。富蘭克林的經(jīng)商道德如“信用就是金錢”應該就是中國的“童叟無欺”的意思,而在巴比特這里,商業(yè)道德似乎變成了一種符號操縱,其實際內(nèi)涵可以根據(jù)商業(yè)的交易情境隨意變動。如,你是個誠實的生意人,“但在買主不向你殺價時,你就不應該拒絕收取高于房價兩倍的錢”。[4]39而道德的能指則變成了一種可以隨意粘貼的標簽,貼上了這個標簽,就是個“高級的地產(chǎn)經(jīng)紀商”,當然就能獲得顧客的信任,賺到更多的錢。這樣看來,巴比特沒有做到“童叟無欺”,不是個完全誠實的商人。對于巴比特的誠實與否,敘述者沒有做出評論,但敘述者向讀者做了這樣的報道:“按照當時公認的標準來看,他是誠實的?!庇纱?從敘述者亦莊亦諧的話語中(不時地還夾雜著人物巴比特的聲音),讀者可以看到,在從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向消費經(jīng)濟轉型的時期,道德仍然是致富的法寶,但道德的內(nèi)涵已經(jīng)隨著消費社會的到來發(fā)生了變化。道德被高明的商人作為一種可以加以利用的符號,脫離了它原來的本質含義。巴比特就因為能充分利用道德的符號意義,所以就常能把房子以顧客買得起的價格銷售出去,美國人講究實效的特征在劉易斯筆下得到了風趣逼真的展示,中產(chǎn)階級虛偽的道德觀也受到了辛辣的諷刺。
巴比特除了重視道德的作用,還非常重視經(jīng)營有利于贏利的人際關系。他的政治觀也與他的經(jīng)濟觀分不開,他開宗明義地說道:“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穩(wěn)健的、懂經(jīng)濟的、善做生意的好政府,以使我們有機會獲得相當可觀的營業(yè)額?!盵4]27他對上層建筑是這樣的要求,對他周圍的社會關系也是這種看法,他交往的都是有利于他的生意經(jīng)營(一個例外,是他的朋友里斯靈)或能提高他的身份地位的人,也就是能間接幫助他贏利的人。他加入各種會社團體,除了能和會友們一起吃喝玩樂,最主要的是有利于兜攬生意,因為會社里的會友兄弟往往極有成為他交易所的主顧和客戶的可能;在會社舉辦的各種聯(lián)誼活動中,他可以認識更多對他生意有利的人士;除此之外,在各種會社活動中的演講,可以提高他的知名度,為他獲得更多賺錢的機會。他拼命地巴結他以前的老同學、現(xiàn)已成為百萬富豪的承包商查理·麥凱爾維夫婦,企望麥凱爾維會對他有所提攜,并精心準備邀請麥凱爾維夫婦前來參加的晚宴,然后巴望著能夠接到麥凱爾維夫婦回請的邀請函,結果一直沒有回音,巴比特希望得到新貴麥凱爾維垂青的計劃落了空。而混得比他差的一位老同學在熱情地請他夫妻倆吃晚飯后,也一直沒能等到巴比特夫婦回請的邀請,實用主義至上的商業(yè)社會里的人情冷暖,從巴比特夫婦所經(jīng)營的這種嫌貧愛富的社會關系上便可見一斑。
巴比特對他的宗教信仰問題自己也說不清楚,敘述者是這樣向讀者報道的;“巴比特對于神學上的那些個奧妙問題,很少深思過。他那實用主義宗教觀的核心就是:上教堂做禮拜,為的是讓人們瞧得起自己,對生意有好處?!盵2]246當他在教堂聽牧師布道時,他“睜著兩眼打瞌睡”(open-eyeed nap),牧師的聲音“仿佛巨大的蜜蜂在令人昏昏欲睡的洞穴里發(fā)出嗡嗡的響聲”。[4]162而當意識到為教堂開辦的主日學校出謀劃策能為他帶來收獲時,他就精神抖擻了,特別是能藉此跟澤尼斯市第一州立銀行董事長威廉·華盛頓·伊桑套上近乎,他就更加賣力了。不出一星期,澤尼斯市三張報紙同時發(fā)表文章,報道了巴比特為普及宗教事業(yè)所做出的光輝業(yè)績,三張報紙都很巧妙地提到伊桑先生就是巴比特的合作者。“那些文章比什么都靈,給巴比特帶來極大好處,他在友麋會、康樂會,以及促進會的聲望隨之大增……朋友們見了他就遠遠地向他打招呼,說:‘想不到你握過了伊桑的貴手以后,總算還沒有嫌棄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呢!’珠寶商埃米爾·溫格特終于表示樂意就有關在獨翠壇購置住房的問題進行洽談了?!盵2]262
這時,巴比特參加了電車公司有關汽車終點站的一宗重大且非常秘密的交易,要是泄露出去,恐怕公眾不會諒解。巴比特就去找伊桑先生,得到了伊桑以私人名義給他的貸款,這樣,雙方都從他們新結成的愉快的關系中受益匪淺。巴比特為此志得意滿,他囑咐他的兒子特德:“要記住,孩子,福音派新教會是穩(wěn)健保守的最強大的堡壘;你自己所屬的教會,是你交朋友的最好的地方,因為那些朋友能幫助你在社會上得到應有的地位?!盵2]265教堂這神圣的地方,也成了巴比特撈取實惠的一塊寶地。
節(jié)儉自律和享樂主義分別是美國人在兩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價值取向。節(jié)儉是新教道德傳統(tǒng)給美國人留下的精神財富,是早期美國社會重要的道德標準之一。然而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充足的物質商品刺激了人們的消費欲望,美國人逐漸忘了節(jié)儉自律的傳統(tǒng),開始重視眼下的消費和享受。巴比特與富蘭克林時期的實用主義者除了對誠實有不同理解之外,隨著現(xiàn)代化的到來,節(jié)儉自律的傳統(tǒng)也由炫耀和享樂,由對身份地位的追求,對自我的確認和陶醉來代替。邁克·費瑟斯通論道:新型小資產(chǎn)階級者是一個偽裝者,渴望比本來狀況更好,因而一味地對生活投資。對表達和自我表達的探索,對身份地位的迷戀,使他們力圖最大化地擴大可以獲得的感覺范圍并加以體驗,這是新型的自我陶醉?!盵5]132自詡為最繁榮的澤尼斯市的杰出公民的巴比特在現(xiàn)代化的消費浪潮中,在對金錢地位的追求中,自然不甘落后,炫耀和享樂也正是他實用主義的人生觀的落腳之處。巴比特對自己家中的陳設與裝潢、自己的衣著用品等都非常講究,以能充分享用現(xiàn)代化的時新裝置及漂亮時髦的著裝來顯示自己的上層身份而洋洋自得,并以維持這種身份來獲得更多抬高自己地位的機會。我們在小說中采擷幾處,看看 1920年代巴比特的生活:
1.巴比特家的浴室。巴比特家一切精美的現(xiàn)代化設備都帶上了身份的標記,其浴室精美雅致,光艷奪目,敘述者向讀者介紹道:“巴比特的這座房子雖然不大,但像芙蘿岡的所有別墅一樣,都有一個第一流的浴室,全套細瓷衛(wèi)生設備、釉面花磚,以及銀光閃閃的金屬配件,絲毫不遜于皇家豪華的氣派?!薄霸∈依锏哪菈K客人專用毛巾,上面繡著三色紫羅蘭,老是掛在那里,表示巴比特家乃是屬于芙蘿崗上流社會的一員?!盵2]5-7
2.巴比特駕車穿過大街?!奥愤^諾貝男子服飾用品商店時,他左手甩開方向盤,捋了一下他的領帶,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肯花錢買這么昂貴的領帶,‘而且,嘿嘿,又是現(xiàn)錢買的’……他瞧瞧他的開戶銀行——礦業(yè)畜牧國民銀行,覺得自己同如此豪華的大理石宮殿一般的銀行有來往,該有多么聰明而又殷實……他注意到他的汽車一下子飛也似的奔馳起來,從而感到自己高人一等,強大有力,好像是一支爍亮的鋼梭,在一臺巨大的紡織機器上來回飛穿。”[2]60-61
劉易斯以狄更斯式的縝密細致、生動逼真的描寫手法刻畫了巴比特:一個在極力追求現(xiàn)代化享樂的同時,又無時不在竭力顯示自己正處于上升階段的中產(chǎn)階級身份的生動形象。這種中產(chǎn)階級往往通過自己的勤勉實干而擁有了現(xiàn)在的殷實和富有,但是他們還竭力在往上攀爬,想擁有和享受更富有的生活,渴望自己具有更顯赫的身份地位。于是,對他們來說,消費實際上成了一種新的社會價值的符號,一種身份地位的認同?!艾F(xiàn)代消費是經(jīng)濟活動與心理活動相互聯(lián)系、密切結合的過程,消費的目的已不僅僅是滿足物質和精神的需要,而且是對心理現(xiàn)象的反映,由被動的接受,成為積極主動的關系確立的行為,為的就是在消費過程中尋找認同感、歸屬感。”[6]56可以說,奧利維爾·如恩斯對現(xiàn)代消費概念的闡釋就是 90年前追逐消費潮流的巴比特心理的真實寫照。
在這樣一種消費價值觀念的影響下,一個想贏得社會的普遍承認、證實自己在這個社會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就得以其帶炫耀性的消費行為幫助他們實現(xiàn)這種認同,并使其成為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巴比特在追求和享受現(xiàn)代化所帶來的殷實富有生活的同時,又不時地感受到一種躁動和不安、一種不滿和遺憾。他有一種被時代牽著鼻子走的感覺,在浮華的奢侈生活中有一種失落了某種珍貴東西的感覺,那就是他年輕時候的夢想。他讀大學時的理想是想畢業(yè)后當一名律師。他是個鄉(xiāng)村來的孩子,家里經(jīng)濟并不富裕,他一面攻讀法律,一面兼做地產(chǎn)推銷員。他一個勁地攢錢,住在兼供膳食的寄宿舍,吃得很少。他那時喜歡與人抬杠,喜歡發(fā)表長篇宏論:“比方說,他將要去從事偉大事業(yè)呀,他要保護那些可憐的窮人不受富人欺凌呀,他將要在宴會上發(fā)表演說呀,以及他將要糾正一般人的不正確思想認識等等?!盵2]105現(xiàn)在他也常發(fā)表宏論,可都是有利于如何推銷他的房子的高論,如何保護有錢人成為更加富有的言論。他一天到晚,一年四季跟隨著社會潮流,唱的都是《鼓吹時報》中提倡溫和保守的調子,用的都是廣告里推銷的豪華時尚的用品。結果,有時回頭一看,不知道原來那個真實的巴比特到哪去了。巴比特想找回原來的自己,可是,想不失去現(xiàn)在體面殷實的生活而同時又能實現(xiàn)原來的夢想已是決不可能,巴比特一些軟弱的反抗都一一失敗,因而,只有美麗的仙女是巴比特永遠的夢想了。筆者認為,反復出現(xiàn)在巴比特夢中的仙女并不只是一個所向往的異性的象征,作者在這里蘊含了一層深刻的美國文化的喻意,代表了講究實效的美國人的理想主義的一面。邁克爾·卡門這樣論說過:“美國通常由兩個象征或偶像來代表。兩者都在海報和漫畫中有所應用,盡管根本搞不清楚哪個更適用于一切特殊環(huán)境。其中一個是位極高、極廋的老先生,蓄著老式的山羊胡,穿著貝齊·羅斯裁剪的正式外套;另一個是位莊重的 、充滿母性的婦女,裹著平滑的經(jīng)典式樣的長袍,戴著一頂王冠,手握著高舉過頭的火炬。山姆大叔象征著政府:苛刻,討價還價,要求奉獻;自由女神——又稱哥倫比亞——代表著自由與機會的土地:作為富饒之源象征的美洲?!盵1]83巴比特的夢中仙女其實就是他浮華生活中缺乏的、代表著他想要的以便能幫助他實現(xiàn)青年時夢想的——自由和機會——他心中的自由女神。盡管他夢中仙女的形象與紐約的自由女神雕像外形有些差異,但每個人心中的自由女神形象都不可能是一樣的,就像每個人心中的天堂都不同一樣,巴比特就曾無意識地把天堂“描繪成類似一家有幽靜花園的高級旅館”[2]246,自由女神變成巴比特的夢中仙女也毫不奇怪。
巴比特的理想主義火花除了以夢中仙女的形式出現(xiàn)之外,就是到緬因州的森林湖畔,像個山中獵人似的自由自在地生活幾天,跟一個質樸、勇敢又強壯的導游一起踩著羊腸小道進山去搜奇尋幽。入夜,巴比特從旅舍的小木屋只身來到湖邊,爬上木船,劃離岸邊。此時,“岸邊旅舍的燈光變成了小小的黃色斑點兒,望去有如薩切姆山腳下的一簇簇螢火蟲。在滿天繁星的黑夜里,那山比平時顯得更高大、甚至更安詳,那湖就像用黑色大理石鋪砌而成,一眼望不到盡頭。他覺得自己變得渺小、緘口無語,甚至有點兒不寒而栗,但就是那種微不足道的感覺卻使得他忘掉了:他就是澤尼斯市了不起的喬治·福·巴比特先生。他心里真是悲喜交集。”[2]351巴比特此刻的悲喜交集之感就是因為他剎那間找回了那失落了的真正的自我。劉易斯此情此景的處理,可以說完全契合了愛默生《論自然》中的觀點:“當商人、律師從市場的嘈雜和奸猾中走出來,看看天空和樹林,他又重新具有了人味。在天空和樹林的永恒的靜穆中,他找到了自己?!盵7]39只可惜巴比特回歸自我的感悟只能維持片刻,兩三天后,他又歸心似箭地逃回了喧囂繁榮的澤尼斯。他對自己的審視結果是:“他永遠逃避不了澤尼斯、他的家庭和他的交易所,因為他的交易所、他的家庭、澤尼斯的每一條街道,以及澤尼斯的不安和幻想,都深深地印在他腦海里了。”[2]355世俗利祿已經(jīng)充斥了商人巴比特的大腦,浸透了他身體的細胞,那個真實的自我的巴比特只能深深地隱匿起來,變成巴比特夢中的渴望,其實,巴比特渴望的那個仙女就是在他實利主義的塵埃中淹沒了的那個有理想的自我巴比特。
我們看到,美國民族“集理想主義與實用主義于一體”的矛盾文化特征在巴比特身上主要表現(xiàn)為:嚴格遵守有利于贏利的商業(yè)道德;精心經(jīng)營有利于贏利的社會關系;信奉有利于贏利的實用主義宗教觀;追隨享樂主義的消費潮流;在夢中尋覓理想的火花。劉易斯所揭示的這種以實用主義為主同時兼有一些理想主義的“理想實用主義”,就是美國社會從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向消費經(jīng)濟轉型時期美國人性格特征的典型體現(xiàn),無怪乎美國著名文學批評家H·L·門肯說道:“每一座美國的城市里面都擠滿了巴比特的兄弟們。”[8]6放眼望去,我們的周圍似乎也不乏巴比特的伙伴,90高齡的巴比特形象依舊那么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演繹著文學藝術、人類特征不老的經(jīng)典神話。需要讀者警醒的是,在我們跨入繁榮昌盛的消費時代時,切忌像巴比特一樣在追逐盈利、享樂的時尚潮流中淹沒了心中理想的自我。
[1]邁克爾·卡門.自相矛盾的民族:美國文化的起源[M].王晶,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2]辛克萊·劉易斯.巴比特[M].潘慶舲,姚祖培,譯.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2002.
[3]Weber,Max.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Spirit of Capitalis m [M].Trans Talcott Parsons.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4]Lewis,Sinclair.Babbitt[M].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sLtd,1987.
[5]邁克·費瑟斯通.消費文化與后現(xiàn)代主義[M].劉精明,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6.
[6]奧利維爾·如恩斯.為什么 20世紀是美國世紀[M].閆循華,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
[7]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愛默生集[M].博凡,譯.廣州:花城出版社,2008.
[8]Mencken,H.L.Portrait of an American Citizen[C]//Harold Bloom,ed.Modern Critical Views:Sinclair Lewis. New York:Chelsea House Publishers,1987.5-8.
責任編校 衛(wèi) 華
Babbitt’s Ideal Pragmatism
YANG Haiou
(Foreign LanguagesDepar tment,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 Hunan 418008,China)
This essay analyzes SinclairLewis’s novelBabbitt.The main characterBabbitt demonstrates the feature of“ideal pragmatis m”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ragmatis m and supplemented idealism which reflects America’s nat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of“integrating idealis m and pragmatis m”.The feature is a vivid portrayal of the A-merican character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ofAmerican society from industrial economy to consumer economy.
SinclairLewis;Babbitt;ideal pragmatism
I206
A
1674-117X(2010)04-0092-04
2010-03-22
湖南省高等學??茖W研究資助項目“辛克萊·劉易斯小說的敘事倫理研究”(08C659);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辛克萊·劉易斯小說的文化敘事研究”(09YBA117)
楊海鷗(1963-),女,湖南洪江人,懷化學院英語系副教授,文學博士,主要從事英美文學、敘事學、比較文學和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