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燁 李曙平 馬姍 李太勇
西妥昔單抗(cetuximab)是目前臨床上較新型的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的人/鼠嵌合單克隆抗體,它選擇性地與EGFR結合,從而阻斷受體胞內區(qū)域的酪氨酸激酶磷酸化,抑制細胞生長,誘導細胞凋亡,并減少基質金屬蛋白酶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產生[1]。在臨床前試驗中顯示對多種腫瘤細胞株具有抗瘤活性。已被證實它對頭頸部癌,非小細胞肺癌和結腸癌等多種腫瘤有效。現(xiàn)將1例頭頸部鱗癌患者首次輸注西妥昔單抗注射液的觀察與護理介紹如下。
1.1 患者資料 患者曾某,男,92歲,既往有冠心病、全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級、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史,反復住院治療,于2007年5月18日行氣管切開術,予以留置氣管套管,固定連接呼吸機輔助呼吸。切口處堅持每日活力碘消毒換藥,予以喉管片保護創(chuàng)面,每月更換氣管套管。近2年病情穩(wěn)定,持續(xù)呼吸機輔助呼吸。2009年8月10日見切口右側邊緣蠶豆大小腫物,周圍皮膚紅腫。腫物呈進行性增大趨勢,于2009年8月12日在局部浸潤麻醉下行腫物切除術,術中切開腫物,見其內充滿干酪樣物及肉芽,鉗取全部干酪樣物及肉芽,探查見形成一約3cm×3cm×3cm腔隙,與氣管瘺道不貫通,切口間斷縫合。送病理檢查提示:大量壞死組織,其內見有鱗癌細胞,行床邊胸片檢查未見明顯肺部感染灶及占位病灶,考慮切口緣原發(fā)鱗癌。切口處紅腫,局部分泌物伴有局限性增生、出血。
1.2 治療方法 考慮患者高齡,基礎疾病多,特別是多器官功能不全,且依賴呼吸機輔助呼吸,不能耐受放化療及根治手術等,選擇分子靶向治療,治療方案:西妥昔單抗(愛必妥)首劑400mg/m2,每周一次,后續(xù)每周250mg/m2加入250ml0.9%氯化鈉注射液中靜滴,維持至少2小時,靜滴西妥昔單抗前應用激素(地塞米松)預防過敏反應,每次給藥后1小時內監(jiān)測過敏反應。
1.3 治療結果 2009年8月28日開始治療,用藥半月后腫塊表面開始出現(xiàn)壞死、脫落,至10月10日(共用藥6次),腫塊完全消失,且局部向下凹陷,周邊未觸及包塊。短期療效評價完全緩解(complete remission,CR),一直維持治療至2010年4月,腫瘤稍有增大,進展不明顯,近期療效評價為穩(wěn)定(stable disease, SD)。
2.1 護患溝通 西妥昔單抗作為一種單克隆抗體的生物制劑,已被FDA批準用于單藥治療鉑類耐藥的頭頸癌患者,也被批準與放療一起聯(lián)合用于從未接受過其他任何治療的初治患者[2-3]。在國內尚未廣泛開展,患者為頭頸部鱗癌,對其治療方法及療效存在顧慮,因此,在用藥前醫(yī)護人員積極主動地與病人及其家屬溝通,建立相互信賴的關系,同時護士應充分掌握藥物的藥理作用及副反應,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問題,建立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減輕心理壓力和緊張情緒,增強病人安全感,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取得家屬理解,使其能積極配合醫(yī)務人員順利完成治療。
2.2 護理準備工作 西妥昔單抗的耐受性好,不良反應大多可耐受,最常見的是痤瘡樣皮疹、疲勞、腹瀉、惡心、嘔吐、腹痛、發(fā)熱和便秘等。其他不良反應還有白細胞計數(shù)下降、呼吸困難等。皮膚毒性反應(痤瘡樣皮疹、皮膚干燥、裂傷和感染等)多數(shù)可自然消失。少數(shù)患者可能發(fā)生嚴重過敏反應、輸液反應、敗血癥、肺間質疾病、腎衰、肺栓塞和脫水等。護士應充分熟悉這些可能會出現(xiàn)的副反應以便在整個用藥期間,一旦出現(xiàn)不良反應時及早發(fā)現(xiàn),盡快處理。
2.3 護理觀察 在用西妥昔單抗過程中及用藥結束后1小時內,應密切監(jiān)測病人的生命體征狀況。期間對病人進行嚴密的心電監(jiān)護,觀察病人的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變化及呼吸頻率,有無呼吸困難等不適主訴。首次輸注該藥時要配備復蘇設備。最常見的3至4級不良反應為痤瘡樣皮疹(主要在面部和上身)和乏力、疲倦、抑郁、嗜睡等[4]。過敏反應包括類過敏性反應和蕁麻疹,西妥昔單抗毒性與劑量和使用周期數(shù)無關[5]。我們在治療期間一直未出現(xiàn)明顯皮膚過敏反應。在治療過程中曾出現(xiàn)血液毒性,表現(xiàn)為一過性中度貧血,血紅蛋白最低降至65g/L,經對癥處理后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其他未見明顯不良反應。治療期間定期復查血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等,動態(tài)觀察腫瘤標志物水平。
西妥昔單抗是針對EGFR的靶向治療新型藥物,其特異性強,副作用小,相對于傳統(tǒng)化療藥具有更大的優(yōu)勢。它在頭頸部鱗癌和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中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新型抗腫瘤藥物。由于西妥昔單抗注射液進入中國市場時間不長,使用病人人數(shù)有限,缺乏經驗,因此在臨床使用中要充分掌握此藥特性,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耐心細致護理,不斷提高我們的護理質量。
[1]安富榮,崔嵐,戈升榮.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新藥—西妥昔單抗[J].中國新藥,2005,14(7):927-930.
[2]Bonner JA,Harari PM,Giralt J,et al.Radiotherapy plus cetuximab for squamous-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J].N Engl J Med,2006,354(6):567-578.
[3]Vermorken JB,Trigo J,Hitt R,et al.Open-label,uncontrolled,multicenter phase II 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cetuximab as a single agent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and/or metastat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who failed to respond to platinum based therapy[J].J Clin Oncol,2007,25(16):2171-2177.
[4]Saltz LB,MeropolNJ,Loehrer PJ Sr,et al.Phase II trial of cetuximab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colorectal cancer that expresses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J].J Clin Oncol.2004,22(7):1201-1208.
[5]Baselga J,Pfister D,Cooper MR,et al.Phase I studies of anti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chimeric antibody C225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cisplatin[J].J Clin Oncol,2000,18(4):904-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