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金
(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課程改革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種.很多學校和教師貫徹課改的精神,在課堂上積極地改進教學組織形式.小組合作學習因此成為現(xiàn)今比較熱衷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并且也取得了一些值得肯定的成績.然而,在筆者近一年的大量聽課活動中發(fā)現(xiàn),真正要將小組合作學習行之有效地開展,絕非易事.一些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理解上有偏差,在教學實踐中出現(xiàn)了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的做法.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成為我們思考的問題.
下面筆者針對合作學習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談談自己對合作學習的理解以及在實際教學中的問題解決策略,希望能拋磚引玉,使教師們更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
到底什么是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思想在我國古代教育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萌芽.早在兩千多年前,在我國的古典教育名著《學記》中,就有對合作學習的闡述,“獨學而無有,則孤陋而寡聞”,這一觀點認為,在學習中要互相切磋,彼此交流心得和經(jīng)驗,以增強學習的效率.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是最早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思想的,他經(jīng)常和學生一起切磋學藝,交流思想.
現(xiàn)在的小組合作學習,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教學形式,它要求學生在一些由2~6人組成的異質性小組中一起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教師分配的學習任務;在每個小組中,學生們通常從事各種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學習活動.現(xiàn)在的發(fā)展使小組合作學習的定義有了多種形式,但其本質均相同,歸納起來有如下幾點.
這是小組合作學習區(qū)別于傳統(tǒng)班級教學的最本質特征.
小組合作學習創(chuàng)設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小組形式,改變班級教學結構,其目的就在于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助與合作,并以此作為教學活動的動力.
小組合作學習把傳統(tǒng)班級教學中以個人成績?yōu)闃藴省⒁詫W生個人為獎勵對象改造成以小組總體成績?yōu)橐罁?jù)、以整個小組為獎勵對象的做法,改變了班級教學中學生成員間以競爭為主的交往方式,促進了組內成員的互助與合作,從而使學生在各自的小組活動中盡己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
各組組內成員都必須視小組的成功為個人的成功.因此,整個小組就會成為具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榮辱與共的信念的“利益共同體”,從而使每一個成員不僅自己要學會所要掌握的知識,而且還要關心和幫助組內的其他成員獲得成功.
通過聽課以及和教師的交流了解到,有些教師會認為,課堂教學中凡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就是分小組一起討論(小組討論).往往是老師一宣布討論或實驗,前排學生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四人小組里,每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么.幾分鐘后,老師一喊“停”,學生立即安靜下來.站起來發(fā)言的學生一張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覺得應該如何如何.”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么樣”.小組合作學習的幾大要素包括,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務中的分工和個人責任,小組成員之間的信任,對成員完成的任務進行加工和評估,并尋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徑.顯然,這些要素在上述的課堂上都不具備,這樣的小組討論就是不完全形式的.
對策:教師要提高理論修養(yǎng)、改變觀念.小組討論只是合作學習的一種常用形式,但決不是唯一形式.課堂上是否實施了小組合作學習,關鍵不是看分組討論這一表面形式,而是看課堂活動是否具備了基本的合作因素:合作意識、合作技巧、合作效果.針對課堂某一焦點問題,教師與全班同學通過自由發(fā)表各自看法,來綜合分析解決問題,這也是一種合作學習的形式.某學生在發(fā)表意見時,其他學生都在認真傾聽、在欣賞,接納別人的閃光點,這種觀察學習實質是一種更本質的合作學習.如果幾個學生坐在一起,不相互配合,不互動,不聽取異見,各行其是,這其實不能說是小組“合作學習”.所以,對于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必須要全面深入地理解其內涵及特點,不能只講求“形式”而不重“實質”.
現(xiàn)在課堂上的座位很多是由身高大小排的,很多教師也就本著“就近”的原則把班內的學生分成了若干組;或者把座位排成了一組組半弧形的,認為學生坐在一起就是分組了.但這其實只是形式,盲目地分組勢必會造成混亂.在聽課時就會發(fā)現(xiàn),有的小組討論得很熱烈,而有的小組悄無聲息;小組內有的學生很有激情,有的學生干脆只是聽;有的小組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早已得出了統(tǒng)一的結論,而有的小組卻很茫然……
對策:要充分發(fā)揮小組學習的功能,分好小組是前提.學習前應根據(jù)學生的認知基礎、學習能力、心理素質、性格等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按照“組間同質、同組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組間同質是指,就每個合作小組來說,它們之間在人員數(shù)目、小組的綜合實力等方面是相等的,小組之間不存在優(yōu)劣之分;組內異質是指,就每個小組成員來說,他們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各項能力的發(fā)展也有著高低之分,他們都有著自身獨特的方面,人與人之間是各不同的.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組原則構成的合作小組,能充分調動每個小組成員的參與意識,避免小組在完成任務量上的明顯差異,便于展開公平競爭,還有利于教師對小組展開評價,增強學生的成功體驗.當分好小組后,教師首先要選好小組長.小組長是一個小組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是教師的得力助手,是聯(lián)系教師與全班學生的紐帶.選好組長,直接關系小組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成?。處熆梢圆扇∽运]的方式或組內商討評議產(chǎn)生等方式選出組長.
通過交流會發(fā)現(xiàn),有的學校和教師把合作學習奉為圣旨一樣,無論什么課型,如新授課、實驗課、習題課、復習課等等全部采取合作學習方式.也不管學習的內容難易,一概分組合作.這樣不免過于僵化,甚至會浪費課堂時間.課程改革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如果把過去的講授教學統(tǒng)一地改為合作學習,這樣學生豈不是依然得不到全面的發(fā)展?
對策:合作學習是小組或團隊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不僅是認知的需要,而且有著更廣泛、更深刻的意義.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但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不一定每節(jié)課都要搞小組合作學習,也并非所有的教學任務都要通過小組活動才能完成.班級教學、個人學習仍有著合作學習所不可替代的獨特地位和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選擇有利于產(chǎn)生爭論的、有價值的,而且是個人難以完成的內容,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換意見.教師還必須選擇恰當?shù)臅r機進行,如方法多樣時、學生思考出現(xiàn)困難時、意見不統(tǒng)一時.關鍵在于提出的問題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機,是不是值得討論的問題.如果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討論將變成一種形式.分清教學目標、內容,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式.若設計學習任務只考慮教材、教參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兼顧學習內容能否使小組發(fā)揮其功能.切忌把它變成單一的模式.
具體表現(xiàn):
(1)有的小組組員間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獨立學習的層次上,沒有真正的討論和合作,沒有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其學習結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組的水平.
(2)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但是好學生參與的機會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種幫助的角色,困難學生成了聽眾,往往越過了獨立思考的機會而直接從好學生中獲得信息,致使困難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生中的獲益比在班級教學中的獲益還少.
(3)學生間的關系不協(xié)調.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間應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動的關系.但在小組活動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不友好、不傾聽、不分享的問題,這會影響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
對策:在合作學習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合作技能的教授與訓練是很重要.
(1)學會傾聽,善于表達.合作學習中除了要獨立思考外,還應具有認真傾聽他人發(fā)言的習慣.不僅要讓學生肯聽,更要讓學生會聽,能夠聽出別人說的重點、問題,達到優(yōu)勢互補,共同提高.在表達自己的見解時要準確,要讓別人明白.
(2)善于肯定,敢于質疑.這無疑是良好的合作品質.有利于合作學習小組成員博采眾長,取長補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問題,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小組內有了多種意見時,首先要理解別人的發(fā)言,學會辨別意見的正誤.對討論中的各種意見做分析,想想哪些意見是合理的,自己應該吸收;哪些意見是不合理的,為什么不合理?最后組內達成共識,用簡潔明了的話來歸納討論結果,歸納出一套最合理的方案.
(3)共同協(xié)作,相互競爭.在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協(xié)助組長分配好任務,讓每一個人都有參與的機會.在合作的同時展開競爭,使課堂氣氛既緊張,又愉快.組員彼此的互助,使之取長補短,組間的競爭使學習變得快樂.
開放學習要求有開放的心態(tài)、開放的思想觀念.但有些教師卻片面理解為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學生討論時,教師往往是“冷眼旁觀”,甚至站在講臺之上,獨自欣賞學生討論的“熱鬧”場面或干脆無所事事,生怕自己積極主動地參與妨礙學生討論的熱情.而事實是,學生因為沒有教師的及時點撥引導,在小組學習中顯得很盲目,甚至有些學生因逃離了教師視線而各行其是.片面的“熱鬧”取代了教師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真實意愿,導致的直接后果是“課上鬧哄哄,多是無用功”.寶貴的課堂時間就這樣給浪費了.
對策:教師積極參與,掌握課堂合作學習的調控.教師的新角色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也應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與學生一起交流,為學生的合作學習起到榜樣作用.教師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可忽視,且發(fā)揮得越有效,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得就越充分.教師的引導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知識指導,學法指導,組間調控.在備課時,教師應該對可能出現(xiàn)的困難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其次,教師面對教學中的偶然事件,必須鎮(zhèn)靜從容,及時引導,采取形式多樣的引導措施.
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中討論的問題往往是一些有爭議或從不同角度都可以做出合理解釋的問題,也可能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學生討論的成果、發(fā)表的意見,哪怕是很稚嫩的,都希望得到反饋,哪些意見很有價值,哪些意見需要商榷,哪些意見偏離了主題,他們都需要得到教師和其他學生的評價,對于討論中產(chǎn)生的新困惑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與幫助.但是,在我們平時聽的一些觀摩課、公開課和示范課中,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卻沒有認識到“有效評價”的重要性.對學生發(fā)表的看法往往進行簡單處理,只是一味地肯定、表揚,卻不管學生的意見是否合理、有說服力.好像不這樣,就會打擊學生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可結果呢,討論了大半天,學生對于討論的問題依舊含含糊糊.更有甚者,當學生在發(fā)表意見時,提出一些困惑時,教師自己因為一時拿不準或沒心理準備,又擔心自己當眾“出丑”,干脆回避,草草收場.其最終的后果是無效的總結評價,使整個小組合作學習有始無終,失去了它本有的功效,空有“合作學習”的形式,而無實質性的成效.
對策: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前,還應制定好評價標準.對小組活動進行評價時,須把握以下幾點:
(1)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學習過程的評價.
(2)對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對小組集體的評價.小組合作學習對于組內成員來說,是他們之間的合作,但對于組間來說,還必須有競爭.只有建立“組內是合作,組間有競爭”的機制,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功效.對于表現(xiàn)好的小組,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激發(fā)他們參與合作學習的熱情.
(3)評價的內容包括小組活動的秩序,組員參與情況,小組匯報水平,合作學習效果等方面.
(4)教師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注意從以教師評價為主向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逐步過渡.另外,還可以定期進行諸如最佳學習小組、最佳小組長、最佳學習伙伴、最快進步獎等評選活動,激勵學生不斷提高小組合作活動的水平.
對于成果評價,教師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態(tài)度,哪怕是“個人不成熟的看法”.唯有如此,學生才能在以后學習中,不斷地提升自我,如果學生連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都弄不清楚,從何談提升自我.在評價指導學生學習時,教師要做一位公平、公正、客觀的好裁判.在研究小組合作學習時,認為小組合作學習以小組團體的成績作為評價標準,但同時也不能忽略對組內成員個體的評價.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作為課程改革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還需要我們教師更新觀念,進行基礎的理論學習,不能只顧形式不理解本質.要根據(jù)學生情況適當?shù)胤纸M,滲透合作學習的技巧,根據(jù)教學內容恰當?shù)剡x擇教學形式,設立評價目標,這樣才能使小組合作學習充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