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平
俄羅斯聯(lián)邦這個在亞歐大陸北部的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幾個世紀以來在世界舞臺上扮演著特殊的角色。但十七世紀末的俄羅斯卻是一個偏安一隅、落后封閉的國家,它瀕臨太平洋和北冰洋,擁有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然而它卻沒有通向外界的出???沒有一支正規(guī)軍,沒有一所像樣的學校,全國95%以上的人是文盲,農(nóng)業(yè)也很落后,歐洲其它國家出現(xiàn)的新興工商業(yè)在俄羅斯幾乎是空白。她的改變源于18世紀初一場堪稱“野蠻的改革”。這次改革使俄羅斯邁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近代化的第一步。正是這樣的一場改革打開了那扇“面向歐洲的窗戶”, 將一個守舊的國家推上了改革的道路,使俄羅斯由一個封閉落后的國家開始變?yōu)橐粋€開放進步的國家,并走上了帝國之路。 而這一切變化的締造者就是俄羅斯歷史上有名的皇帝——彼得一世(1672~1725)原名彼得·阿列克塞也維奇·羅曼諾夫,是沙皇阿列克謝·彼得一世米哈伊洛維奇之子,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代沙皇。他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實權(quán),世稱“彼得一世”,尊稱為“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是一個優(yōu)秀的組織家和政治家,更是俄羅斯歷史上一個與眾不同的統(tǒng)治者,而對俄羅斯人來說,這位沙皇最離經(jīng)叛道的行為莫過于在世界歷史上,還從來沒有一個大國的君主能像彼得一世這樣,遠涉重洋去國外吸取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成為了一名“優(yōu)秀的工匠”。1697至1698年間,彼得一世到西歐作了一次長途旅行,他以一個下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身份,率領(lǐng)了一個大約由250人組成的“龐大的使團”。他來到荷蘭學習城市建設(shè),在英國學習建筑學,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當了一段時期的船長,還在英國造船廠工作過,在普魯士學過射擊。他走訪工廠、學校、博物館、軍火庫,甚至還參加了英國議會舉行的一屆會議。彼得一世和工匠們住在一起,吃粗茶淡飯,鑿木頭、造軍艦、學駕船,由于手藝出色,他被師傅和工友們推薦為“優(yōu)秀工匠”。正是這樣的一場游歷在彼得心中讓俄羅斯變革的朦朧想法因此變得清晰和強烈起來,這次游歷為彼得一世的改革奠定了基礎(chǔ)。
一把剪刀拉開改革的序幕
可以說彼得一世的改革是由一把剪刀開始的,這把剪刀對準了俄羅斯的陋習。他剪掉了被俄羅斯人視為“上帝賜與的裝飾品”的大胡子并宣布:以后不準留胡須,如果要留胡須就得出錢購買留須權(quán),富商留須每年征稅100盧布,官吏每年征稅80盧布,農(nóng)民進城和出城每次征一戈比,這也就標志著向傳統(tǒng)宣戰(zhàn),同時也從這細小處表現(xiàn)出彼得一世改革的決心和改革的智慧。此后大刀闊斧的改革在俄羅斯展開。
在軍事方面,實行義務兵役制,引進國外新式武器和戰(zhàn)略技術(shù),還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海軍。經(jīng)濟方面,大力鼓勵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允許企業(yè)主買進整村的農(nóng)奴到工廠做工,批準外國人在俄羅斯開辦工廠。政治方面,剝奪貴族領(lǐng)主杜馬會議的職能,代之以參政院,下設(shè)11個委員會,負責具體工作;罷黜大教長,代之以宗教院,使教會成為國家政權(quán)的一部分;劃分行政區(qū)域,將全國分為50個省。彼得還頒布了一個“職能表”,將文武官員分成14個不同的等級,所有的官員不管門第出身,都要從最低一級做起,靠功績晉升。文化方面,彼得大力引進西方的書籍和生活方式,下令全體臣民不得穿傳統(tǒng)的長袍和留大胡子;規(guī)定貴族子弟到了一定年齡必須上學,否則不得繼承爵位,并選派留學生去西歐學習。他還簡化了俄文字母,引進西方歷法,建立了俄羅斯第一座圖書館、醫(yī)院、劇院、博物館、印刷所,還出版了第一份報紙,親自擔任主編。
彼得一世改革初步改變了俄羅斯的落后面貌,使俄羅斯跟上了西歐近代化的步伐,為俄羅斯的侵略擴張奠定了基礎(chǔ)。
遷都圣彼得堡
“不要在陸地上浪費精力,而是要侵占海洋”。這是彼得一世祖父的遺囑,也是少年彼得一世心中念念不忘的心愿。他認定,“俄羅斯需要的是水域,沒有出??诰筒荒苌妗?決心要突破俄羅斯被封閉在大陸一角的不利處境。沙皇彼得一世為了爭奪面向西歐的出???從1700年開始了對瑞典的21年的北方戰(zhàn)爭,彼得一世從瑞典奪取英約爾曼蘭,并在這里修建城市,起名為圣彼得堡。
1713年,彼得一世做出了一個對俄羅斯歷史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決定,他放棄了有著八百多年歷史的俄羅斯古老都城——莫斯科,在從瑞典手中奪來的涅瓦河口,重新建立了一個嶄新的首都——圣彼得堡。這與他一貫的向西方發(fā)展、向海洋發(fā)展的戰(zhàn)略是一致的。圣彼得堡初建時,是一片沼澤草地,到處荒無人煙。彼得下令各地每年要為圣彼得堡建設(shè)工地提供4萬勞動力。他邀請法國人勒布隆來為圣彼得堡制定城市建設(shè)總規(guī)劃,還邀請意大利、德意志、瑞士等國的建筑師來圣彼得堡主持修建各種不同于莫斯科風格的建筑。經(jīng)過十幾年的艱苦努力,終于在荒野的河口興建起一座10萬人的大城市——一個新的、富有朝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圣彼得堡打開了俄羅斯通往歐洲的窗戶,成為推動俄羅斯學習西歐的基地。
馬克思說:“僅僅對波羅的海諸省的征服并沒有把彼得大帝的政策與其祖先的政策區(qū)別開來,都城的遷移才顯示出他征服波羅的海諸省的真正意義?!北说靡皇勒峭ㄟ^定都圣彼得堡來表達了他割斷舊的莫斯科傳統(tǒng)的決心,展示了他與西歐爭雄天下的抱負。
撲面而來的阻力
改革作為一種新事物的出現(xiàn),必然會與舊的事物發(fā)生沖突,這是每一個民族的每一次改革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彼得一世的改革也不會例外。彼得一世改革遭到了舊貴族、僧侶的反對,也沒有得到民眾的支持。 彼得一世的改革打破了貴族世襲任官制度,任命一些能力強功勛卓著非貴族出身的人充當各級官吏,一些原來的世襲貴族則被免職。同時,他規(guī)定貴族也要服兵役,貴族青年入伍必須從士兵做起,經(jīng)過培訓,逐級提升,而且貴族也要照章納稅捐款獻船等等。這就使貴族們失去了原有的特權(quán)。而彼得一世主張向西方學習更是打擊了俄羅斯民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自命不凡的自大心理。
當彼得一世的改革使俄羅斯像一艘艦只在斧頭的敲擊下和大炮的轟鳴聲中下水的時候,俄羅斯仍然是農(nóng)奴制的俄羅斯,俄羅斯人民依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撲面而來的阻力對彼得一世改革構(gòu)成了巨大的威脅,但是并沒有能夠阻止改革的進行。
用野蠻制服了野蠻
彼得一世不顧一切地推行他的改革。俄羅斯著名的思想家赫爾岑評論說:“在他野獸般的巨掌中有俄羅斯的未來?!北说靡皇酪舱J為自己的嚴酷無情正是為了國家的強盛,而且他覺得自己有理由對俄羅斯人形成精神感召。他以過人的氣勢、鐵腕的政策來回擊那些不善罷甘休的舊貴族。他不僅殘酷鎮(zhèn)壓叛軍和農(nóng)民起義,即使自己的親屬違抗改革,觸犯刑律也毫不留情。他的姐姐索菲婭,因為支持射擊軍叛亂被他終身監(jiān)禁于修道院。即使是他的兒子,站在陰謀策劃政變的隊伍中時 ,也沒有逃脫死亡的命運。而彼得一世這一殺雞儆猴的政策沉重地打擊了保守勢力,改革道路逐漸暢通。同時彼得一世還不拘一格的選拔任用人才,確保改革順利開展。在彼得一世統(tǒng)治期間,無論是出身高貴者還是出身微賤者,只要有才能并忠于他,就有機會被委以重任。于是,店員出身的猶太人莎菲洛夫當上副外交大臣,農(nóng)奴出身當過馬夫的緬??品虺蔀樵獛?而信仰新教的蘇格蘭后裔戈登則任總參謀長等等。這些得到重用的人不辜負彼得一世的知遇之恩,工作兢兢業(yè)業(yè),與彼得一世同舟共濟,確保了改革有一個強有力的領(lǐng)導核心。
正如馬克思所說:“彼得大帝用野蠻制服了俄羅斯的野蠻。”
“讓俄羅斯騰空而起”
俄羅斯偉大詩人普希金形象地給彼得一世改革以高度評價,說它“讓俄羅斯騰空而起”。因為正是彼得一世改革打破了俄羅斯閉關(guān)自守的落后狀態(tài),使社會生產(chǎn)力得到了較快的發(fā)展,把俄羅斯推進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代。他把俄羅斯從一個“跛足巨人”變成了“雙手俱全的君主”。馬克思就認為彼得一世改革“為結(jié)束俄羅斯百年來的落后狀況,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 不過斷言彼得的改革已使俄羅斯成為世界的先進國家則為時過早。在這個巨人身上仍有著揮之不去的痼疾——落后的農(nóng)奴制。
彼得一世生活在17世紀末和18世紀初,作為貴族地主階級的一個代表人物而活躍于政治舞臺。雖然他主張向西方學習,想讓俄羅斯擺脫落后狀態(tài),但并沒有也不可能真正完成這一事業(yè)。同時,廣大農(nóng)民從這次改革中也沒有得到任何利益,因為彼得一世“提高地主階級、幫助新興商人階級和鞏固這兩個階級的民族國家都是靠殘酷地剝削農(nóng)奴來進行的”。
但無論如何我們不可否認彼得一世為俄羅斯打開了一扇“面向歐洲的窗戶”,將一個守舊的國家推上了改革的道路。經(jīng)歷了彼得一世改革的俄羅斯,“開始告別東方,走向西方;告別中古,走向近代;告別愚昧與落后,邁進近代化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