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潔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精彩的導語設計更是藝術中的藝術。語文特級教師于漪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文的環(huán)節(jié),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蹦敲?,怎樣精心設計一節(jié)課的導語呢?筆者結(jié)合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案例談談具體做法。
教師運用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摹一幅圖景或一種意境,從而讓學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例如在教學唐朝詩人柳宗元的《江雪》時,可以這樣導入:“同學們都見過白雪皚皚的景色嗎?當你們看到這種景色的時候,曾經(jīng)想到過什么呢?我曾看過一望無際的茫茫雪景,腦海中立刻浮現(xiàn)出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場景,一幅多么遼闊的風雪圖??!同學們,請閉上眼睛,讓腦子里放映這幅優(yōu)美的畫面?!边@段導語描摹出冬季壯觀的雪景,讓學生在學習古詩以前就有了大體的概念,而且語言極有感染力,學生的思維極易跟著教師走,情感也極易激發(fā)。
又如在教學《裝滿昆蟲的衣袋》一文時,也運用這種方法:“同學們,你們聽過知了唱歌、蟋蟀鳴叫吧?你們看過蜘蛛辛勤織網(wǎng)、螞蟻滿載而歸吧?也許還玩過貪食的花金魚、掛著燈籠的螢火蟲吧?這些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員,是人類親密的朋友。聽,蟋蟀又開始唱歌了。讓我們隨著主人翁法布爾的行蹤去大自然觀賞一下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吧!”這段導語,既傳神描述了客觀事物,又抒發(fā)了主觀情感,語言形象生動,一幅大自然奏鳴曲仿佛出現(xiàn)在學生耳邊,激起學生對這個昆蟲王國的美好憧憬,從而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學習中。
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教學掛圖、模型、錄音、錄像、動畫等教具,幫助學生理解課文?,F(xiàn)代科學證明:人大腦中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過視覺獲得的,視覺性教具比語言更有說服力和真切感。它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獲得較深的感受,因此利用教具,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氣氛,引入新課,就可使枯燥的講解變得生動。
例如教學《長江之歌》時,將符合意境的圖片展示出來,不僅有利于學生背誦,更讓學生沉浸于詩情畫意的氛圍中,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懷;講季羨林的散文《夾竹桃》時,將紅如火、白如雪的夾竹桃及月光下的夾竹桃一一展示給學生欣賞,讓學生充分體驗那絢爛奪目、花影迷離的美景,細細品味感悟作者的匠心獨具。
教師可以借助聽覺型教具渲染課堂氛圍,如錄音。錄音有課文朗讀帶和與課文相關的樂曲。朗讀帶既能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技能,又能讓學生沉浸在朗讀者所創(chuàng)設的情感氛圍之中。樂曲既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又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如教學《秋天的懷念》一課時,可先讓學生聽滿文軍演唱的一首歌曲《懂你》,在聽歌時讓學生思考母親給自己的感覺,悠揚的旋律會讓學生想起生活中的情節(jié),感人的歌詞會在學生內(nèi)心深處激起層層波瀾。學生聽完歌曲自然就會積極談論自己的感受。
介紹作者寫作時的相關背景,讓學生了解關于當時社會政治、經(jīng)濟的一些信息。小學高年級語文不僅選編一些現(xiàn)代作品,而且選編古代、當代作品,甚至還有外國作品?,F(xiàn)代作品容易理解,而古代、當代作品和外國作品就會給學生的理解制造障礙。為了消除這些障礙,就應該在導語中述說歷史知識、時代背景,讓學生理解文意,與作品產(chǎn)生共鳴。
通過比較同一題材的課文來深化認識,將課文的難度降低。比較導入法主要是從兩篇課文的不同點著眼,既可以從舊課過渡到新課,也可以把兩篇新課放在一起比較學習,一起導入。語文教材有的課文就是將兩篇反映同一主題、感情基調(diào)相似的課文編為一組,這樣更適合用比較導入法。如陸游的《示兒》和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就是屬于同一主題的兩首古詩,教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就可這樣導入:“抒發(fā)詩人的愛國情懷是古詩中常見的主題,今天我們所學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就表現(xiàn)了這一點。先前學習的《示兒》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同是愛國詩篇,在風格上有何不同?除了風格外,寫作技巧還有什么不同之處呢?”這段導入是兩篇文章的比較,通過比較還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技巧。
通過復習已學知識的方式來過渡到新課內(nèi)容的講授。開課時,引導學生學習與新課有關的新知識。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我看來,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新舊聯(lián)系,溫故知新,既能鞏固舊知,克服遺忘,又能讓學生自信百倍,去學習新知。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币墒菍W習的起點,有疑才有問、有思、有究,才有所得。利用問題,產(chǎn)生疑惑,激發(fā)思維也是教師常用的導入方法。如導語中有意提出疑問,制造懸念,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解愿望,積極地思考問題也不失為導入的良策。
如教李清照的《夏日絕句》一詩時,有位教師是這樣導入的:“前不久,我們剛剛學習了李清照的一首詞《如夢令》,這首詞描繪了一幅恬靜的田園風光。今天學的這篇詩是不是也屬于這類呢?”讓學生對課文有興趣,對解疑有信心,學習主動性自然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疑問讓學生有了探究欲望,這種疑問會讓學生集中思維和注意力。教師只要加以引導,學生就會沿著線索積極思考從而找到答案?!坝幸蓜t思,進而解疑”,這個過程會讓學生充分體驗“夢里尋她千百度”的執(zhí)著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
導語的設計是一門教學藝術,一段生動形象的導語,會像一股伴隨美妙音律的涓涓甘泉,流進學生的心田,潛入他們的記憶深處;一句精辟獨到的導語,蘊含豐富深刻的哲理,定能扣人心弦,發(fā)人深省。正所謂:“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p>
[1]楊國全.課堂教學技能訓練指導[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1
[2]張寶臣,張玉森,王秀蘭.課堂教學藝術論[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2
[3]閆承利.素質(zhì)教育課堂優(yōu)化藝術[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