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086 江蘇省太湖干部療養(yǎng)院 錢亮
隨著人類健康觀念的逐漸改變,人們對健康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健康教育作為維持和促進健康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也日漸顯現(xiàn)出來。隨著整體護理的不斷深化,健康教育已貫穿到護理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面對離退休干部這一特殊人群,療養(yǎng)院護士在健康教育中仍存在一些普遍性及特殊性的問題。我們通過多年干部療養(yǎng)院的工作實踐,對開展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如下。
1.1 護士對健康教育的概念不清,重視不足 大部分護理人員認為健康教育只要將有關知識灌輸給休養(yǎng)員即可,而實際上這只是健康教育的一小部分,并非完整的健康教育程序。同時,受傳統(tǒng)護理模式的影響,護士習慣將工作的重點放在協(xié)助疾病的治療、執(zhí)行操作上。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教育過程,其短期效果不明顯,這易使護士忽略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在工作中將健康教育一帶而過,缺乏開展健康教育的主動性。
1.2 護士缺乏相關知識
1.2.1 教育技能不足 美國教育學家B.S.布盧姆認為:教育是一個雙邊活動,應該是雙邊人員(醫(yī)護人員和患者)都得到激勵才會產(chǎn)生“自動力”[1]。站在護士這方如何使休養(yǎng)員獲得“自動力”,這就要求我們掌握一定的教育技能,而對于并非教育專業(yè)的護理人員來說,教育技能普遍不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1.2.2 專業(yè)知識不足 離退休干部的知識層次和素質均較高,一些干部已久病成醫(yī),對自己的疾病相當了解。面對這樣的教育對象,對我們護理人員專業(yè)知識的要求就更高。這使一些不能及時更新專業(yè)知識以及一些低年資的護士在進行健康教育時顯得知識理論薄弱。
1.3 護士缺乏健康教育的技巧
1.3.1 教育的時機不當 健康教育的價值在于受教育者領會其涵義,從而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由受教育轉變?yōu)橹鲃有袨?。因此,接受教育是最基本的條件。恰當?shù)臅r機可以激發(fā)休養(yǎng)員的興趣,更好地接納和理解,而時機不當則會導致休養(yǎng)員的理解不夠深刻,甚至產(chǎn)生反感情緒。長此以往,我們所宣教的內容便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1.3.2 不能有效利用時間 療養(yǎng)院的休養(yǎng)干部不同于醫(yī)院的患者,活動自由度大,很多護士抱怨缺乏與休養(yǎng)員溝通宣教的機會。其實,健康教育不一定要安排專門時間,嘗試在一些護理操作過程中穿插相關教育內容,也有很好的效果。
1.3.3 教育針對性不強 健康教育缺乏評估過程。離退休干部的年紀均偏大,接受能力也參差不齊。護士只將有關知識機械宣讀,極易使接受能力差的休養(yǎng)員發(fā)生思維混淆,不能從中獲得最有利的信息,挫傷了休養(yǎng)員參加學習的積極性。
1.3.4 教育形式單一 大多數(shù)護理人員開展健康教育拘泥于“一對一”溝通的形式,略顯單一,缺乏生動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
1.3.5 缺乏溝通技巧 良好的護患溝通是開展有效健康教育的前提。我院的休養(yǎng)員大多是平均年齡在70歲左右的離、退休干部,他們身上既有老年人的共性,也有一些特性,作為護理人員不能僅靠對休養(yǎng)員熱情關心、服務周到來打下溝通的基礎,還應根據(jù)他們各自的特點,掌握交流的尺度及溝通的技巧,否則會嚴重影響到教育效果。
2.1 理清概念,思想上重視 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人們樹立健康觀,掌握疾病知識,自覺采用有利于健康行為的教育活動[2]。它包括計劃評估、計劃制定、計劃實施、評價四個步驟。它把護士從被動執(zhí)行操作過渡到維護和促進健康的工作上來,護士充當起教育者的角色。療養(yǎng)院的休養(yǎng)干部大部分處于疾病的康復期或慢性病的穩(wěn)定期,這一階段的健康教育對他們的幫助很大,作為療養(yǎng)院的護士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切實把健康教育作為一種自覺行為,護士在實際工作中要做到治療和健康教育并重,積極主動地開展健康教育,從根本上幫助休養(yǎng)員建立健康行為。
2.2 完善相關知識
2.2.1 加強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 護理人員應系統(tǒng)地學習教育的理論和方法,掌握教育技能,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健康教育。
2.2.2 加強專業(yè)知識的學習 護士應加強自學,也可參加各種類型的學習班或在職教育,充實自己各方面的知識。除了要有扎實的醫(yī)學理論基礎和護理技能外,還要具備豐富的心理、社會文化知識,這樣才能在工作中駕輕就熟,游刃有余,為有效開展健康教育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
2.3 掌握健康教育的技巧
2.3.1 選擇恰當?shù)慕逃龝r機 護士開展健康教育應把握好時機,若休養(yǎng)員當時無法很好地配合宣教,應另擇時間。如休養(yǎng)員舊疾復發(fā),身體不適時,我們的心理支持應多于健康教育。休養(yǎng)員剛剛入院時,對周圍的環(huán)境尚未熟悉,此時做健康教育效果肯定不佳,護士只需熱情接待,做好自我介紹,幫助休養(yǎng)員熟悉病房環(huán)境,消除陌生感,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以便為將來做好健康教育打下基礎。
2.3.2 有效利用時間 學會有效利用時間,不但增加教育機會,還能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如在給休養(yǎng)員測量血壓時,可講解監(jiān)測血壓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在為休養(yǎng)員測量血糖時,可根據(jù)血糖的結果適當?shù)剡M行飲食和運動指導,這樣既融洽了護患關系,也使休養(yǎng)員在輕松自然的環(huán)境下掌握疾病知識。
2.3.3 教育具有針對性,因人施教 對每位休養(yǎng)員進行健康教育之前,我們都要先做好評估工作,了解他所掌握的有關疾病的知識和行為,針對錯誤觀念和行為加以指導和糾正。也可通過日常溝通了解到休養(yǎng)員目前最關心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教育方法也因人而異,如離休干部多是解放前參軍人員,文化程度并不高,我們在教育時應多用些形象的比喻、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溝通;而對學識較深的干部,我們則要把教育內容深化、細化,也可發(fā)放一些書面資料輔助教育。對于記憶力衰退的老年人,我們要有針對性的反復、耐心教育。
2.3.4 教育形式多樣化 開展健康教育除了進行“一對一”的溝通之外,還可編寫科普手冊,運用生動的電視錄像教育以及休養(yǎng)員之間的養(yǎng)生互動等等。每名休養(yǎng)員以接受兩種形式為宜,一次性教育內容不宜過多,時間不宜過長,制定的目標不可過高,應以可在短期內達到為宜。
2.3.5 注重溝通技巧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交換意見、觀點、情感的過程,它可反映人的思想、情操、道德、文化和修養(yǎng),是心理護理的重要手段,也是進行護理程序的基礎和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前提[3]。溝通技巧包含語言溝通技巧和非語言溝通技巧兩點。語言的表達是傳遞信息的第一步??陬^表達與交流對外向的老人而言,是抒發(fā)情感和促進彼此信息交流的良好途徑,而書面材料溝通適合內向的老人。馬克思曾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币虼苏Z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最好的工具。在與休養(yǎng)員溝通時,多用鼓勵性、啟迪性語言,切忌用傷害性語言,多用文明與禮貌用語[4]。非語言交流通過眼神、動作、表情、姿態(tài)等方式將信息傳遞給對方,是無聲的、持續(xù)的,有強化感情的作用[5]。護士在與休養(yǎng)員進行語言交流的同時可輔以關注的眼神,微笑的表情,使休養(yǎng)員有被關心的感覺,這樣可以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
離退休干部這一老年群體身上存在著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點:①年老體弱。作為離、退休的老干部,他們都有著輝煌的過去,而如今多病纏身,生活質量下降使他們產(chǎn)生明顯的無助和挫敗感。②聽力下降、心理敏感。一方面,聽力下降會影響與他人的交流,另一方面,對別人的低聲交談,誤以為在議論自己。③退休綜合征。剛剛從崗位上退下來的老干部還無法適應閑淡的退休生活,易產(chǎn)生煩躁心理。因此,護理人員在面對這些特殊人群時要把握好溝通技巧,對于敏感的老年人,我們應盡量避免在其面前與其他人竊竊私語;對于年老體弱者要多關心,了解生活上的困難,并予以幫助;對于還無法適應退休生活的老干部,我們除了在生活和醫(yī)療上提供周到的服務外,還可幫助其培養(yǎng)新的興趣愛好,轉移其注意力,順利度過這一特殊時期。良好的溝通是護患之間建立信任的前提,護士應正確運用語言和非語言的交流方法,強化溝通藝術和情商培養(yǎng)。并應加強各方面知識的積累,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樹立良好的職業(yè)形象,取得休養(yǎng)員的信任。
總之,健康教育的意義并非紙上談兵,要運用正確的方法,從學習到實踐,在工作中落到實處,真正為維護人們的生命和健康畫上濃重的一筆。
[1]布盧姆(美).教育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100-259.
[2]陳立杰,蓋小倩,袁久引,等.淺談健康教育的技巧[J].吉林醫(yī)學,2008,29(4):292-293.
[3]杭井燕.淺談與老年患者的溝通技巧[J].西南軍醫(yī),2008,16(2):164-165.
[4]宋麗,李小莉,呂文珍.老年患者護理過程中的溝通技巧[J].中華現(xiàn)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6,1(12):1128-1130.
[5]夏文娟,李月萍.非語言溝通技巧在護患關系中的應用[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7,19(20):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