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書玲
閱讀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模塊,是教學的重點、難點,也是重要考點。利用網(wǎng)絡優(yōu)勢、影視資源,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利用多媒體鏈接各種語文課程資源,擴大閱讀量,讓學生在閱讀中理解、感悟、思考,情感受到熏陶,思想獲得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筆者把多媒體技術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對指導學生閱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多媒體設備容易把文本資源、視頻、音像、動畫課件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這些資源是學生喜聞樂見的,熟悉的,容易被學生接納,特別是影視材料,因生動形象,觀看后對照閱讀讀物,更容易理解。尤其對古典名著這樣的必讀書目,更能加深理解。為了有效地推動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筆者嘗試開設影視活動課,把文學名著改編的電視連續(xù)劇,如吳承恩的《西游記》、曹雪芹的《紅樓夢》、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影視作品搬進課堂。通過觀看電視劇《西游記》,學生對讀物中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特性如數(shù)家珍,對三國演義那么復雜的場面也能有比較深刻的理解。這對理解名著的故事情節(jié)和思想內涵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在學習《智取生辰綱》和《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時,先讓學生觀看電視劇《水滸》的相關片段,再閱讀文本。這樣,不僅通俗便捷地理解故事情節(jié),還能對照課文,找出作者、演員和導演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從而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引導和實踐,學生們開始體驗到讀書的樂趣,在學校里逐步形成閱讀課外名著的良好風氣。
多媒體設備能有效地整合語文課程資源,把教科書、圖書館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wǎng)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鏈接到一起,甚至把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內容整合到一起,成為學生的閱讀資源,極大地擴充學生的閱讀空間,特別是網(wǎng)絡資源、電子圖書、影視資源的綜合利用,給學生閱讀和搜集整理資料帶來極大的便捷。網(wǎng)上查找資料,要比查找紙質圖書要便捷得多,在網(wǎng)上閱讀電子圖書,要方便得多。把網(wǎng)絡資源與圖書館資源和課本資源有機整合后,資源互補,相得益彰。由于把多媒體設備資源利用到閱讀中,學生的閱讀量得到擴充。多數(shù)同學都把中學生必讀書目讀完,學生記錄的讀書筆記遠遠超過了規(guī)定的字數(shù)。閱讀量的增加,也給語文教學帶來挑戰(zhàn),使得教師必須不斷學習,豐富自我,否則就被學生超越。為激發(fā)學生的讀書熱情,筆者定時把閱讀筆記、摘抄的讀后感等閱讀成果通過網(wǎng)絡展示給學生,也定期索要學生的閱讀成果,用多媒體展出,還幫助學生成立讀書沙龍,幫他們建網(wǎng)絡閱讀博客,建立閱讀公共郵箱,把美文、美圖下載,供大家交流學習。
課程標準實施建議指出: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閱讀不僅僅是對讀物的賞析,要把讀物內容作用于學生的精神食糧,轉化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多媒體設備交流學生閱讀成果,提高學生閱讀品位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筆者每月上一次專題閱讀交流課,把與專題相關的閱讀成果主要借助多媒體展示出來。學生在課堂上是交流的主人,教師只是引導和主持。課堂上,學生討論熱烈,情緒激昂,各抒己見,精彩紛呈。如對《西游記》的評價,學生能夠聯(lián)系現(xiàn)實,客觀評價。如唐僧的領導藝術,同情下屬,目標明確,但偶爾不辨是非,聽信挑撥。孫悟空是團隊業(yè)務骨干,但仰仗本領,目空一切,也屢屢失敗。談妖精使用的各種法寶與現(xiàn)代技術應用相聯(lián)系,認識當時的想象,現(xiàn)在已成現(xiàn)實。如現(xiàn)代通訊技術已經是順風耳千里眼。學生甚至和反腐倡廉聯(lián)系到一起,把妖精也分成有后臺的和沒后臺的,有后臺的被后臺收復,制裁與否不得而知,沒后臺的白骨精、虎精等被孫悟空打死制裁。對《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評價更是出奇,把關羽放走曹操盡說成是諸葛亮的智謀,原本就是不想殺曹操而讓他牽制東吳,而且讓關羽犯錯誤從而要挾他,怕關羽尾大不掉,不好控制,關羽守華容道是諸葛亮一箭雙雕的計謀。這樣的討論,這樣演義,讓人乍一想不對,仔細品有理,體現(xiàn)了閱讀的深刻性。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