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立軍
筆者所在學校是一所農(nóng)村初級中學,在信息技術教育方面軟件和硬件條件都不優(yōu)越,但是承擔的教育責任卻是一樣的,那就是通過系統(tǒng)的信息技術教育,讓學生初步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和使用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以適應信息社會快速發(fā)展的實際需要。那么怎樣立足現(xiàn)有條件,上好微機課呢?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點體會。
眾所周知,信息技術課雖然是一門初中必修課,很重要,可是在學校里,由于信息技術課不是中考科目,所以并不被重視,屬于小科。同時由于投入不足和教師缺少必要待遇,教師上課的積極性嚴重受挫,上不上、上好上賴,都很隨意。微機課在學校不被重視,可在學生那里卻炙手可熱,甚至達到不上就“鬧事”的地步。在這樣強烈的反差下,信息技術教師應該以一種怎么樣的心態(tài)對待工作呢?是消極混日子還是面對一張張渴求的眼神,履行職責擔當起責任呢?筆者的體會就是:上,而且必須上好。信息技術教師必須要有一種緊迫感和責任感,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到實際工作中。
初中計算機課程是一門技能性極強的課程。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筆者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實踐化、具體化。
比如在講鍵盤的使用時,以往第一課時在教室先將鍵盤的分區(qū)、一些特殊鍵的功能等,詳細地向學生講解,并帶上鍵盤實物圖,告知每個鍵的位置及其功用;第二課時,學生上機實踐,到了機房,上次課講述的內(nèi)容又得重新講述一遍,學生才能慢慢進入狀態(tài)。后來,筆者通過找一些學生交談、了解,他們說:“老師你早點帶我們來機房,每講一個鍵,我們操作一次,一下就記住了?!睂W生的提示給了筆者很大的啟發(fā),原本很簡單的東西,為什么弄得那么復雜?
教學要有創(chuàng)意,尤其是新的課程,不要照搬原來的常規(guī)教學,要適合本課程的特點。對于初中學生,他們的感性認識比理性認識接受更快些,那么,教師就應采取適合他們學習方法的形式進行教學,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因為許多操作在課堂上教學是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的。例如,同樣是講述鍵盤,現(xiàn)在只需一節(jié)課時,學生就能基本掌握鍵盤的使用方法——每介紹一個鍵,學生立即動手操作這個鍵,立竿見影。實踐證明,這種教學直觀,學生也感興趣,它縮短了教學時間,又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在農(nóng)村學校,大多數(shù)學生平時對計算機接觸少,使用的就更少,所以他們一到機房就顯得特別得興奮。這是可貴的學習動力,教師要保護好、引導好學生樂學、愛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捕捉機會,恰當?shù)貏?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農(nóng)村學生大多不會打字,在教學時如果單純地講解鍵盤、練習指法,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失去興趣。因此,筆者運用“打地鼠”的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在“玩”中練習。在興趣的支配下,學生學得既快又好,從而實現(xiàn)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效率空前提高。
網(wǎng)絡是把雙刃劍,網(wǎng)絡在為人們提供方便快捷服務的同時,也充斥著大量不良信息,對社會產(chǎn)生的腐蝕作用不可低估。更何況是十幾歲缺少是非判斷和心靈保護能力的孩子呢?所以在上微機課的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教育學生注意自我保護,增強自身免疫力,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此外,筆者創(chuàng)建兩個校園博客“杏壇春風”和“杏壇文學”,引導學生追求健康向上的興趣,文明上網(wǎng),遠離低級趣味。
總之,作為一名信息技術課教師,只要心里時刻裝著教學,裝著學生,裝著未來,工作就會有活力、有動力、有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