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英文電影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朱琰 龔曉斌 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外語學院 432000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應用電影語言進行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在真實生動的語言環(huán)境中提高聽說能力,增加學生的詞匯積累,而且還能更全面直觀地了解西方的文化和社會,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英文電影;英語教學;應用
2009年,教育部高職高專英語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在最新公布的《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討論稿)中具體指出:應積極引進和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構建適合學生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的新的教學模式;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技術開展教學,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加強互動與協(xié)作學習。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去努力研究、主動探索適應高職發(fā)展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電影是一種藝術形式,它將聲音與畫面有機地結合起來,給觀眾營造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電影中演員精彩的演繹、獨特的人格魅力、細膩的情感以及豐富的心理活動都能夠緊緊抓住觀眾的心理。一部好的電影或通過感人的故事、富有哲理的啟示或運用驚險刺激的情節(jié)、恢弘的場面帶領觀眾進行一次心靈之旅。運用英語原聲電影作為英語學習者的學習素材,能夠充分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在享受中學習英語,避免了課堂教學形式較為單一的弊端,使學習者在精神享受中學到“活”的語言。
2、創(chuàng)造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美國學者Krashen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提出的“語言習得”理論指出人們掌握某一種語言占所通過的主要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習得(acquisition),另一種是學習(learning)?!皩W習”是指有意識地研究,以理智的方式理解某種語言(一般指母語以外的第二語言) 的過程;而“習得”通常是在大量的語言信息的刺激下,通過語言的自然交際獲得的,類似兒童習得母語的過程。Krashen強調,掌握語言大多是在交際活動中使用語言的結果。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的結果。英文電影的語言信息豐富,把社交技巧,商業(yè)策略,文化知識等生動直觀的展現(xiàn)出來,并通過影像和聲音逼真的再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有利于學生理解語調,語言隱含的其他意義,逐步掌握語言知識,自然地習得純正的語音,形成語言技能。
3、有助于學生了解文化差異,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語言也是學習文化,它們是不能截然分開的,在教學中應堅持語言與文化并重的原則。因此,學習語言不光是學習詞匯和結構,它還包括了解目標語國家和任何一目標語為共同語的國際交流場合的文化。英文電影多角度、多層面地展示了英語民族文化,學生在欣賞過程中進一步了解了英語民族文化,包括英語民族人們的思維與行為方式、生活習俗等,從而加深了對東西方文化差異的認識。
1、英文教學電影的選擇
1.1 影片要適合語言學習。一是語言含量大,二是內容貼近生活,三是發(fā)音清晰地道。根據以上標準,比較適合學生學習的影片為生活片、喜劇片、科幻片,而不是戰(zhàn)斗片、色情片、黑幫片或恐怖片。
1.2 主題思想健康向上,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電影與其它教育手段一樣,所隱含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因此所選影片應該有益于高職學生樹立健康向上價值觀念,使他們能以正確的視角和心態(tài)來解讀英美文化和現(xiàn)代生活。
1.3 要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簡單而又精彩的電影片斷是學生聽說能力提高的突破點。開始看英文電影時要選一些情節(jié)簡單、語言清晰的電影,慢慢領略熟悉了電影的語言之后,再循序漸進選一些語速較快、難度較高、情節(jié)更為復雜的,以推動學生進步。
1.4 緊貼課本,服務教學。高職課程設置著重突出學生的聽說能力,因此影片內容與其相結合是對它的充分補充。教師應該選擇那些與課本內容相關聯(lián)的電影,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課文。
2、教學活動組織形式和活動內容
2.1 課前準備
在放映影片前,教師自身需準備與影片相關充足的背景資料,以便于學生的理解。例如,在放映《阿甘正傳》時,教師要在課前盡可能多地找到所處的歷史背景資料、主要人物姓名、故事簡介等,在放映前向學生簡單介紹這些材料。另外,教師可以適當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看電影,如《阿甘正傳》反映了哪些社會現(xiàn)象,電影中出現(xiàn)的歷史事件有哪些,主人公的經歷等等。
2.2 教學活動設計
2.2.1 聽的訓練
截取一段精彩對白,隱去圖像,讓學生反復聽,然后根據聽到的內容猜測圖像內容,調動學生積極運用有效的聽力策略。也可以把電影對白內容設計成“復合式聽寫”的形式,即空出關鍵字讓學生填空,訓練學生捕捉關鍵信息的聽力策略。
2.2.2 說的訓練
選擇影片中有代表性的片斷讓學生分組分角色表演,可以提高學生開口說的能力。通過給學生重復播放影片的節(jié)選片斷,鼓勵學生模仿影片中人物的語音、語調和說話的情感。如在《獅子王》中的父親Mufassa與Simba的經典對白:
Mufassa:“Simba,everything you see exists together in a delicate balance.Asking,you need to understand that balance and respect all the creatures from the crawling ant to the leaping antelope.”
Simba:“But Dad,don’t we eat the antelope ?”
Mufassa:“Yes,Simba,but let me explain.When we die,our bodies become the grass and the antelope eat the grass,and so we are all connected in the great circle of life.”
這些經典的對白和話語里所包含的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都值得學生去不斷揣摩。背誦是英語學習的有效手段,如果能準確流暢地背誦一批電影的精彩對白,在英語交流時就會得心應手。讓學生模仿所選電影人物的發(fā)音、語調、節(jié)奏和速度,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直到學得完全一樣或幾乎一樣。這種口語訓練可以有助于學生說得準確和流利。
2.2.3 寫的訓練
電影不僅適合聽說技能訓練,也可用來進行寫作活動訓練。寫作活動可以作為聽、說訓練后的一個反饋。在記憶、背誦了大量單詞、對白和用法后,想要融會貫通,把對白里的語言變成自己能掌握的語言,需要通過寫作訓練來加以完善。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就影片的內容來寫觀后感,則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寫作素材。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對人物性格的分析能進一步加深他們對講英語國家的人的思維方式、文化習慣及價值取向的了解,增強他們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文字處理能力。
3、觀后回顧
觀看電影后,開展以主題為基礎的討論,并在討論結束時作全面完善的總結,在旁給予學生適時的幫助。其一,讓學生復述影片內容,要求學生運用影片中出現(xiàn)的詞匯和表達方式,必要時可參考教師在準備階段發(fā)的參考資料,鞏固強化電影欣賞的效果。其二,讓學生描述影片中最吸引人的場景、片斷或人物,形象,對話等再次增強對影片的感性認識。其三,組織學生就影片主題內涵及影片中體現(xiàn)的文化差異展開討論,鼓勵他們積極發(fā)表個人看法,聆聽其他人觀點,對比原來搜集到的影評材料,挖掘影片的深層內在。
英文電影應用于教學,既能提高聽又能了解英語世界文化民俗。英文電影是外語教學的好幫手,也是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有效途徑。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對教師本身也提出了高要求,因為一部好的電影蘊含著豐富的知識量,教師的課前準備工作也是既費時又費力。但只要精心設計,學生將從中受益匪淺,從真正意義上把英語學“活”。
[1]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2]Krashen, 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New York: Basic Books, 1983
[3]Tomalin,B.1990.Video in the English Class:Techniques for Successful Teaching.London: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
[4]張正東.外語教育學[M].科學出版社.1999.
Zhu Yan Gong Xiaobin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Hubei Polytechnic Institute, Xiaogan, Hubei 432000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1.149
朱琰(1981—),女,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外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
Key wordsEnglish movies; English teaching; ap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