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娜
內蒙古烏蘭浩特市人民醫(yī)院兒科(137400)
胎兒娩出時以及出生后數分鐘內,無呼吸或呼吸抑制者稱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窒息是圍生期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發(fā)生窒息以后,因機體缺氧可對小兒神經系統(tǒng)及各器官造成不利影響,而嚴重窒息可導致不可逆轉的缺血缺氧性腦病,以致造成小兒智力低下、腦癱和癲癇等后遺癥。做好新生兒窒息復蘇及護理是減少窒息兒并發(fā)癥,降低圍生兒病死率和傷殘率的關鍵。
選擇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出生的有窒息史的新生兒78例,其中足月兒69例,早產兒9例;按窒息程度分:輕度窒息70例,重度窒息8例。
采用國際公認的ABCDE方案對78例窒息新生兒進行復蘇。A:清理呼吸道:新生兒娩出后置于開放式搶救臺上,擺正體位,必要時清理氣道,擦干全身。給予刺激后重新擺正體位。B:建立呼吸:如新生兒呼吸暫?;蛐穆剩?00次/min,應給予正壓人工呼吸,如僅有發(fā)紺則給氧。C:維持正常循環(huán):如新生兒心率<60次/min,在繼續(xù)做正壓人工呼吸的同時通過胸外按壓支持循環(huán)。D:藥物治療:經胸外心臟按壓30s后心率仍<60次/min,在繼續(xù)做胸外按壓和正壓人工呼吸的同時使用腎上腺素[1]。E:評估:呼吸、心率和膚色是窒息復蘇的三大指標,評估貫穿于整個復蘇過程中。
窒息缺氧對新生兒是很大的挫折,一時好轉并不表示完全恢復[2]。尤其是對于那些接受長時間正壓人工呼吸,氣管插管和(或)胸外按壓的新生兒受到嚴重刺激,可能有多臟器損傷的危險,而這些損傷可能不會立即表現(xiàn)出來。積極的復蘇后處理對減少和減輕并發(fā)癥,改善預后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接受了重大復蘇的新生兒應在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中觀察和護理。復蘇后護理包括:溫度控制、生命體征監(jiān)測、合并癥的防治。①注意保暖,體溫盡量維持在36.5℃,減少耗氧。②密切觀察呼吸、心率、面色、末梢循環(huán)、神經反射及大、小便情況。呼吸是監(jiān)護重點,停氧的指征為呼吸平穩(wěn)、膚色轉紅后半小時。③喉有痰鳴音,呼吸聲音粗糙,呼吸停頓或有嘔吐,需用一次性吸管吸引保持呼吸道通暢。④重度窒息恢復欠佳者,適當延遲開奶時間,防止嘔吐物誤吸氣管引起窒息。若無嘔吐,抬高上半身使腹部內臟下降,有利于肺的擴張,減輕心臟負擔和降低顱內壓。⑤胃管喂養(yǎng)不能耐受者需靜脈輸液,詳細記錄出入量,有腎功能受損時限制液體輸入量。⑥早產兒復蘇成功后還要特別注意監(jiān)測血糖,觀察有無呼吸暫停和心動過緩,給予適宜的氧(避免常規(guī)吸氧)和通氣,逐漸謹慎加奶,必要時予腸外靜脈營養(yǎng),警惕感染的發(fā)生。
新生兒窒息復蘇的搶救和護理質量直接關系到新生兒的預后,成功的搶救和護理可以大大降低窒息新生兒殘疾的發(fā)生率和殘疾程度,明顯改善遠期治療效果。
[1]葉鴻琩,虞人杰.新生兒窒息復蘇[M].5版.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06:10.
[2]褚福棠.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