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朱 強 王玉霞*
大蒜屬淺根系蔬菜,根系主要分布在25cm以上的表土層內(nèi),對水肥反應較為敏感,具有喜溫、喜肥、耐旱等特點。適宜在肥沃的沙質(zhì)壤土地種植,一般選用地勢平坦,排灌方便的地塊,忌重茬,避免與蔥、韭連作。
覆膜大蒜需肥量較大,以腐熟的農(nóng)家肥為主,化肥為輔,增施磷鉀肥或大蒜專用肥,重施基肥,一般占總施肥量的70%,要求每667m2施土雜肥4000~5000kg或禽糞肥1000~1500kg,餅肥200kg左右,大蒜專用肥或三元復合肥40~50kg。施肥后深耕細耙,使地面平整,土壤疏松。整地做畦時達到肥土均勻,畦面平整,土塊細碎,上虛下實。
(一)選種與分級 大蒜播種前首先要進行選頭、剝瓣、去踵以利吸水發(fā)根。蒜頭要求無病斑,蒜頭肥大,外觀顏色一致,瓣數(shù)相近,均勻飽滿無破損,無爛瓣,無夾心瓣和彎曲瓣。然后按大、中、小進行分級,一般單頭重4~5g的為一級蒜種。
(二)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秋播大蒜適宜播種的日平均溫度為20~22℃,以越冬前長出4~5片真葉為宜,時間為30~40天,此時抗寒力最強,播種時間一般在9月中下旬,如播種過早,冬前生長過旺,春季易早衰;播種過晚,則冬前生長期短,植株營養(yǎng)體小,影響大蒜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在適時播種的同時,做到合理密植,一般每667m22.5~3萬株。
(三)提高播種質(zhì)量 開溝后按確定的株距擺瓣,要求蒜瓣的背腹連線要與行向一致。播種深度3~5cm為宜,過深則出苗遲緩,幼苗弱;過淺則容易發(fā)生跳蒜。播種后要適度覆土壓平,并及時澆水,促進發(fā)根和防止跳蒜。水以澆透為原則,澆水過小出苗不整齊,過大則容易導致種瓣腐爛。
(四)噴灑除草劑,及時蓋膜 覆土后及時噴灑33%除草通200~250ml,對水40~60kg均勻噴霧。噴施除草劑后立即蓋膜,膜面要緊,貼是地面,四周壓入土中,嚴防進風,充分發(fā)揮地膜的增溫保墑作用,利于大蒜出苗。
(五)及時破膜放苗 播后7~8天,約有80%的幼苗可自行頂出地膜。不能頂出地膜的要及時用到片破膜放苗,以防燒苗。
在大蒜出苗后至入冬前,要根據(jù)土壤質(zhì)地和土壤墑情,酌情灌水1~2次,如果底肥偏小,每畝可順水沖入復合肥10kg。封凍前及時澆灌封凍水,使土層內(nèi)有足夠的水分,保證幼苗安全越冬,防止干葉死苗。 在大蒜進入返青期時,應早澆返青水,結合澆水每667m2追施尿素10~15kg返青后抽薹前應根據(jù)苗情時期蹲苗、蹲苗結束后要保持土壤濕潤,在“爛母”以后,結合澆水每667m2追施尿素10~15kg。
抽薹期是大蒜一生生長最旺盛時期,也是肥水管理最關鍵的時期,應根據(jù)土壤肥力狀況抓緊追肥,澆水,保證地面不干,為蒜頭生長創(chuàng)造條件。抽薹后若出現(xiàn)葉色發(fā)淡,有脫肥趨勢,每667m2可追施尿素10kg,后期噴施02~0.4%磷酸二氫鉀肥液1~2次,延長后期功能葉壽命,促進蒜頭膨大。
大蒜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葉枯病;蟲害有:蒜蛆、薊馬、潛葉蠅等。對病毒病可用20%病毒A800或0.5%氨基寡糖素水劑750倍液噴灑;葉枯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每隔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蒜蛆可在大蒜返青前,幼蟲發(fā)生初期用2.5%敵百蟲粉撒于植株基部土表層。薊馬、潛葉蠅可用40%辛硫磷1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5000倍液噴灑防治。
(一)適時采薹 蒜薹的具體采收時期,應根據(jù)栽培目的和品種特性靈活掌握,如以采薹為主,可在蒜薹高出最后一片葉7cm左右,上部未彎曲時采收品質(zhì)最佳;如為提高蒜薹產(chǎn)量,可在蒜薹高出15cm左右,上部向下明顯彎曲時采收。注意在收獲蒜薹前3~5天停止?jié)菜?;采后及時澆水,以提高蒜頭產(chǎn)量。
(二)蒜頭的采收 當大蒜葉色開始變?yōu)榛揖G,植株上部有3~4片綠色葉片,假莖變軟,外皮干枯,蒜頭莖盤周圍的須根已部分萎蔫時進行采收。收后及時去掉須根,有利于散發(fā)水分,蒜頭盡快干燥,以利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