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妙芬
(廣東省東莞市人民醫(yī)院 廣東 東莞 523000)
燒傷患者的常見問題及綜合護理
蔣妙芬
(廣東省東莞市人民醫(yī)院 廣東 東莞 523000)
目的 分析燒傷的護理過程中的問題。方法 回顧性分析668例燒傷患者的臨床護理資料。對668例患者實施創(chuàng)面的處理、呼吸道的護理、防治休克、重要部位(面部、口鼻、眼睛、四肢、會陰)護理、心理護理等各方面綜合護理。結果 668例患者創(chuàng)面全部愈合,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7~62d,平均20d,均達到生理性愈合。結論 護理燒傷時應實施結合燒傷原因的抗休克、抗感染、心理和營養(yǎng)支持全方位的綜合護理。
綜合護理 燒傷 防治
燒傷泛指由熱力、電流、化學物質、激光、放射線等所致的組織損害。是一種常見損傷,小兒、老人及勞動者為易發(fā)群體,男性多見[1]。其燒傷損害程度與熱源強度、接觸皮膚時間有明顯關系。一般接觸時間越長,熱力越強對機體危害程度就越大。嚴重時還可引起一系列全身性變化,常危及生命。本文將有關患者燒傷的護理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報道如下。
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68例燒傷患者,男562例,女106例,年齡4~58歲,平均年齡(31.4±10.3)歲。傷后當天入院605例,1~3d后人院63例。熱液燙傷552例,煙花爆竹燒傷65例,化學物質燒傷51例。燒傷部位位于四肢、面部和頸部,燒傷面積(TBSA)≤5%245例,6%~30%226例,31%~60%129例,>60%68例,燒傷深度淺Ⅱ~Ⅲ度。
患者入院后,結合病情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首先根據(jù)病因處理創(chuàng)面、結合受傷部位重點護理,防止出現(xiàn)休克、感染等并發(fā)癥,及時做好心理溝通,消除孤獨感,讓患者能夠保持良好心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668例患者創(chuàng)面全部愈合,愈合時間7~62d,平均20d,均達到生理性愈合。
主要目的是保護創(chuàng)面、減輕損害和疼痛,以達到防止感染和促進愈合的目的。意外燒傷首先是根據(jù)不同的燒傷情況進行創(chuàng)面處理。熱液燒傷患者入院后對于病情較輕者,立即給予清創(chuàng);創(chuàng)面大病情較重者,首先建立快速的輸液通道抗休克,等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盡早清創(chuàng)。減少患者感染的發(fā)生率。護理過程中注意清除水皰液、保持創(chuàng)面干燥。對化學物質的燒傷,因化學物質經人體皮膚吸收后,易引起全身中毒癥狀,可造成全身臟器的損害,所以早期創(chuàng)面處理是救治成功的重點。同時對燒傷患者應盡快手術切除焦痂,避免吸收中毒,減輕對肝臟和心肌細胞的損害[2]。
頭面頸部燒傷患者入院后立刻清除口鼻腔分泌物,提供有效供氧。仔細觀察患者說話的聲音及呼吸的頻率。如觀察到患者說話聲音嘶啞,呼吸頻率淺慢等,可考慮呼吸道燒傷。一般傷后7~8h面部開始水腫,嚴重者會出現(xiàn)嘴唇外翻,如面頸部I度意外燒傷患者,水腫不明顯,但由于滲液流向組織深部,一旦患者出現(xiàn)呼吸困難往往已達到嚴重程度,常來不及搶救,結果患者可能會因為水腫壓迫呼吸道引起缺氧死亡。本組5例早期行預防性氣管切開,通氣得到改善獲得有效救治。護士應常規(guī)做好氣管切開手術的護理,嚴格無菌操作,加強巡視,防止出現(xiàn)痰塊堵塞或呼吸道黏膜脫落。
嚴重燒傷后體液大量滲出丟失,傷后2~4h滲出最快而導致致血容量不足,丟失水分、血漿、電解質,還有細胞成分的損傷。因而燒傷后缺血、缺氧性損傷是燒傷休克的核心,它不同于急性失血造成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有自己的發(fā)生規(guī)律。對此應積極有效的快速補液,同時補充自由基清除劑,溶酶體酶抑制劑,減輕內臟損傷以恢復有效循環(huán)血量和補充功能性細胞外液量的不足;迅速改善組織缺血缺氧,減輕內臟細胞損傷。
(1)面部燒傷除密切觀察病情、補液、防止并發(fā)癥外,還應加強眼部護理,眼球燒傷護理,角膜與結膜燒傷臨床上表現(xiàn)為水腫、充血、流淚、怕光、劇烈疼痛、分泌物多、異物感和視力減退,應用凡士林油沙覆蓋雙眼。(2)加強口鼻創(chuàng)面護理,注意鼻周的創(chuàng)面,防止因感染而造成鼻部畸形,鼻黏膜感染可用抗生素液滴鼻。保持鼻腔清潔,去除鼻腔塵埃及痂皮,有分泌液流出時,應及時用棉簽吸干,過多時可用吸引器輕輕吸出。(3)頸部采取頸伸位,充分暴露創(chuàng)面,及時清除創(chuàng)面分泌物,以防發(fā)生感染。保持頸部舒適,以保持呼吸道通暢,患者舒適。(4)注意保持手部清潔,清除皮膚皺紋處的污垢,清創(chuàng)包扎。(5)會陰部燒傷。兩大腿張開暴露會陰部創(chuàng)面,以保持干燥防止感染或感染加重。每次便后用溫鹽水沖洗肛周,然后用吸水紗布拭干以保持清潔。
實踐證明,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休克期、抗感染、創(chuàng)面、基礎、心理以及營養(yǎng)支持等環(huán)節(jié)的綜合護理,有利于燒傷患者安全的渡過休克關和避免了感染關,有利于治療工作的順利進行,有利于患者康復,使其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同時也提高了護理質量,提高了患者對醫(yī)院的滿意度。雖然燒傷患者均采取國內常規(guī)治療方法,但若應用不規(guī)范,雖燒傷創(chuàng)面早期已治愈,但排汗等皮膚附件生理機能仍存在嚴重障礙,增生性瘢痕時有發(fā)生,甚至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并可由此導致生活質量急劇下降。因此,積極探索治療燒傷創(chuàng)面防治的康復護理措施,是人們在完成皮膚解剖修復后為實現(xiàn)皮膚功能性修復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1]陳孝平.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57.
[2]隋愛華,齊麗麗,龔乎.煙花爆竹燒傷早期處置及護理體會[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7):7l~72.
R473
A
1674-0742(2010)07(c)-0161-01
201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