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松 趙暉
(1.慶云縣人民醫(yī)院 山東慶云 253700; 2.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山東濟南 250012)
1980年6月至2004年9月我們觀察了胃癌肉瘤組織中的VM,并分析其對腫瘤組織VEGF、MVD水平及患者預(yù)后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胃癌肉瘤組織標本27例份,來自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1980年至2004年收治的27例胃癌肉瘤患者,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齡41~78歲。臨床分期:Ⅰ~Ⅲ期;病例分級:T1N0M0-T3N2M0。
每個標本至少切片4張,載玻片使用硅化切片,蓋玻片用75%酒精50mL并1滴濃鹽酸泡洗。采用免疫組化SP法。分別進行VEGF、CD31染色。采用PAS染色技術(shù)進行VM染色,操作均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將VEGF染色的病理切片置于400倍光鏡下,以隨機選取5個視野采用網(wǎng)格計數(shù)法計數(shù)VEGF陽性細胞,其均值為該腫瘤的VEGF表達量。分別將PAS染色和CD31染色的病理切片置于圖像分析儀400倍光鏡下,分別以PAS陽性圖案和CD31陽性圖案為測試對象,隨機選取5個視野分別計數(shù)VMD與MVD,取均值為該標本的VMD與MVD。
采用SPSS 11.5統(tǒng)計軟件。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5例55.6%(15/27)的胃癌肉瘤標本中可見到CD31陰性但PAS陽性的血管樣圖案,即具有VM的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為0(0/15),顯著低于無VM者的41.7%(5/12),P<0.05。有VM者VEGF表達量為(10 1.09±1 8.79)個/HP,無VM者為(134.50±23.48)個/HP,兩者相比,P<0.05。有VM者MVD為(57.55±10.39)條/HP,無VM者為(70.84±13.80)條/HP,兩者相比,P<0.0 5。
腫瘤中VM管道與正常血管共存并相互連通,共同組成腫瘤的微循環(huán)系統(tǒng),為腫瘤提供血液供應(yīng)。
本研究選取雙向分化惡性腫瘤胃癌肉瘤標本27例,經(jīng)CD31和PAS染色發(fā)現(xiàn)VM。分析其臨床資料,筆者發(fā)現(xiàn)有VM者預(yù)后較差,且含有VM的腫瘤其VEGF表達MVD均低于無VM者,考慮其原因可能是:含VM者惡性程度高,瘤細胞分裂增殖更為迅速,分化更不成熟,可塑性更強。由于腫瘤迅速生長,已有血管難以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與氧氣,乏氧誘導(dǎo)VEGF表達增加進而刺激腫瘤血管新生。但血管新生仍難與腫瘤生長同步。部分腫瘤細胞主動變形并分泌細胞外基質(zhì),模擬正常血管結(jié)構(gòu)形成可輸送血液的管道系統(tǒng)并與正常血管相連通,從而保證了新生腫瘤細胞的血液供應(yīng)。因此不難理解在惡性GIST的部分區(qū)域,若血管新生難與腫瘤生長同步、而VM機制未能建立或建立不足,腫瘤就會出現(xiàn)壞死或纖維化。但VM現(xiàn)象是否僅僅是腫瘤細胞為解決急劇生長時血液供應(yīng)不足的權(quán)宜之策,而后隨著時間的推移是否將被血管內(nèi)皮細胞構(gòu)成的正常血管所替代,尚不明確,需對VM進行長期動態(tài)觀察。
VM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加深了人們對于腫瘤血液供應(yīng)和血道轉(zhuǎn)移機制的認識,也為現(xiàn)有的腫瘤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
[1]Shirakawa K,Kobayashi H,Heike Y,et al.Hemodynamics in vasculogenic mimicry and angiogenesis of 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 xenograft[J].Cancer Res,2002,62(2):560~566.
[2]Required for mimicry of embryonic vasculogenesis by aggressive melanoma[J].Cancer Res,2001,61(17):6322~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