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曉靜
(四川省人民醫(yī)院 四川成都 610072)
隨著靜脈輸液技術的發(fā)展,靜脈留置針作為鋼針的換代產品,應用越來越廣泛,已成為臨床輸液治療的主要工具,不僅減輕了患者的痛苦,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也減少了護士的穿刺操作次數(shù),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在應用過程中也帶來了一些不良影響,特別是長期置管的患者常導致一些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因此在如何預防和控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是臨床護士的主要責任。
常見癥狀為紅、腫、熱、痛,觸診時靜脈如繩索般硬、滾、滑、無彈性,嚴重者局部針眼處可擠出膿性分泌物,可伴有發(fā)熱等全身癥狀。原因:(1)操作技術:沒有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guī)程,穿刺點消毒不嚴,技術不熟練,反復穿刺等;(2)血管因素:血管越細,以及關節(jié)部位的血管,穿刺針易隨關節(jié)活動而活動,從而損傷血管內膜,產生靜脈炎的幾率就越高;(3)藥物的性質:當輸入高滲性藥液和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時,然而留置針留置的時間越長,靜脈炎的發(fā)生率就越高;(4)留置針的型號:選擇留置針要適當,較粗的話,充塞于血管中,增加了血管的摩擦,從而增加了血管的通透性,使組織充血、水腫等。
導管堵塞通常與靜脈輸入高營養(yǎng)液后導管沖洗不徹底,封管技術不熟練,封管液種類、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選擇不當及病人的凝血機制異常等有關。
導致皮下血腫的原因是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練、技巧掌握不好、操之過急、動作不穩(wěn)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針穿破血管而形成皮下血腫。
護士操作不當,進針角度過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動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內或與血管壁接觸面太大,老年人血管彈性差等自身因素均可導致藥物滲出。
形成靜脈血栓多見于血流緩慢的靜脈內。由于長期臥床的患者發(fā)生在下肢靜脈的血栓比上肢靜脈的血栓幾率要高。另外與反復多次穿刺同一血管導致血管壁損傷,以及某些患者凝血機制異常等原因有關。
置管前應告訴患者和家屬使用靜脈留置針的目的和意義,讓其了解有關留置針的護理知識,常見的并發(fā)癥及其預防方法,避免置管肢體過度活動,置管期間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潔、禁止淋浴等,以便積極配合感染、堵塞、液體滲出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嚴格檢查留置針的有效期,套管有無裂縫、開叉,針頭有無倒鉤等;消毒液不宜過多,且要等消毒液干后再行穿刺;連續(xù)輸液者每日更換輸液器。護士在做穿刺時要做到技術熟練,以免造成血管壁和血管周圍組織損傷。
靜脈留置針置管期間,要經常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滲液、腫脹及局部炎癥反應等,及時發(fā)現(xiàn)并發(fā)癥的早期癥狀。一旦發(fā)生局部紅、腫、熱、痛等癥狀,應立即拔管,并根據(jù)情況給予相應處理,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恢復血管彈性,減輕患者的痛苦。
靜脈留置針置管期間,穿刺部位周圍皮膚應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并蓋以透明貼膜。連續(xù)輸液者,應每日更換輸液器1次,注意留置針的通暢情況,輸液過程中,密切觀察滴速,以防輸液速度過快造成循環(huán)負荷過重或藥物不良反應??焖佥斠喉殗婪酪后w滴空。如為動脈留置針,更應加強監(jiān)測,以防發(fā)生意外。
根據(jù)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封管液,用量及推注速度。封管時采取連續(xù)不間斷邊推邊退出注射針頭,保證正壓。封管液劑量太少則不能沖凈套管針內藥液,可引起局部血液凝集,尤其是老年人和血管彈性差更易發(fā)生,在臨床實際應用中2~3mL的封管液正壓封管最適當,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和凝血機制障礙及其他不能使用肝素的患者,可選擇生理鹽水5mL左右,注意封管速度不宜過快,每次輸液結束后封管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