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于靖園
2010教育改革新期待
文|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于靖園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的制定及一系列相關事件,激發(fā)了公眾對深化教育改革的新期待
教育,是個永遠保持著高熱度的話題?;仡?009年,《國家教育改革與發(fā)展中長期規(guī)劃綱要》、擇校熱、北大校長推薦制、南方科技大學、代課老師清退……一連串教育關鍵詞不斷地沖擊著人們的神經。中國教育沉疴依舊存在,但其中也不乏新的改革探索。
2010年1月,在教育部年度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稱2010年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使2010年成為教育改革年”。他同時提出,2010年要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教育公平。我們的教育還不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要求,不適應國家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
我們要認真貫徹中央的要求,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聚精會神地謀劃改革,扎扎實實地實施改革,使2010年成為教育改革年。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
“學校說,不缺老師了?!崩铞┰翘m州城關區(qū)一所小學的語文代課老師,兼班主任。她于2009年7月份被清退。離開的當天,學生們跑去辦公室哭著求她留下,希望李雯可以一直教到他們畢業(yè)。
2009年,甘肅因代課老師與公辦老師工資相差懸殊和實行一刀切式清退等問題引發(fā)社會關注。
清退代課老師,是要提高基礎教育的師資質量。但是,針對清退政策,時評人童大煥有自己的看法:“不是說清退代課老師就能提高教學質量,相反,它可能會加速城鄉(xiāng)教育發(fā)展的不均衡。比如,高質量的教師能不能補上去,西部教育會不會出現(xiàn)空當?!?/p>
2009年,對于中小學嚴重的擇校競爭,討伐之聲更加激烈。21世紀教育發(fā)展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曾指出,變相的重點學校制度和擇校制度,極大地加劇了教育不公,使得中小學重點學校制度成為一種凝固和擴大社會差距的制度。
去年底,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上任后不到十天就把第一把火燒向了“擇?!眴栴},他認為擇校的根源在于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
在現(xiàn)今的中國,一個學生從6歲長到14歲,身處什么家庭,住在哪個地區(qū),在一定程度上會決定其學習質量?!敖o學校交了兩萬元的擇校費?!痹诒本┠炽y行工作的張洋表示自己也是迫不得已,“朝陽區(qū)的小學質量不太好,把孩子送到西城區(qū)的小學才放心?!?/p>
“在基本實現(xiàn)普九‘有學上’之后,‘上好學’的問題更加凸顯出來?!?009年11月,國務委員劉延東在教育部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經驗交流會上指出,“當前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還面臨著許多挑戰(zhàn)。”
2009年7月,北京大學在自主招生座談會上首次提出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憑中學校長一紙推薦,就有可能參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試,合格者在高考錄取時享受降30分進入北大的資格。
相對以往“一考定終身”的錄取方式,“校長推薦制”是一種探索和創(chuàng)新。“小康公共服務調查”顯示,盡管有35%的參訪者置疑“校長推薦制”,但41%的人表示“贊同”。
“南方科技大學的建立也是一種改革?!痹?0年代參與高校改革的前深圳大學校長羅征啟,現(xiàn)在依舊關注著教育界的一舉一動。2009年,新創(chuàng)的南方科技大學表示,要通過制訂由深圳人大審議通過的《南方科技大學章程》,來確保大學依法自主辦學。
“一所好的大學,在于有自己獨特的靈魂,這就是獨立的思考、自由的表達。大學必須有辦學自主權?!?2010年1月26日溫家寶在聽取來自科教文衛(wèi)體各界的10位代表對《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的意見時深有感觸地說。